時間退回到兩年前,二月的大地覆蓋著薄雪。地點在吉獅銀行總部。
吉獅銀行的總部建立在一棟總高為十五層的辦公大樓裏。整棟樓從地下室一層開始至七層是停車位,辦公的空間是以第八層開始至第十五層。
該銀行是歐洲一家金融集團十五年前在美國開發的網絡銀行,最初僅有五十多人,隻是租賃了一個樓層的四分之一。在銀行初建的頭兩年,公司發展緩慢。從第三年開始,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能夠接受在網絡上搞金錢交易,而且吉獅銀行又打破了一般銀行必須有相當的錢數,才能在銀行開戶的舊傳統,推出“隻要你有一元錢,就可以加入吉獅”的口號,使吉獅銀行的開戶人數快速增長,公司的職工也隨之廣為招聘。在吉獅銀行成立的第十年頭,公司租下了這整棟樓,在樓層的最高點掛出了“吉獅” 的字樣。
這座辦公大樓有四個朝向。
從南麵窗外望出去,是一排排兩層高的居民住宅房,有一些樹木和住宅樓房之間的小路。大多數的住宅樓房外牆為紅磚,每棟可住有四至五戶人家。雖然顯得陳舊,但一棟棟也蘊藏著各式各樣的家庭,每天在不同的時間都能看到有人穿走在小路之間,或進出某個門戶。一眼望去,這些住宅樓很像一個模型刻出來的。可仔細觀察一下,能看出有的門前空空如也,門窗永遠是緊閉著的,似乎這間門戶根本無人居住。有些家門口堆滿雜物,東西也擺得很零亂,若有來訪者,必須在門前停下來,尋找一個合適的落腳點。總會有一些人家門前是整理得很幹淨,還會在門前種些花草,給人展示這是個很溫馨的家庭的感覺。同樣的城市,同樣的街道,同樣的住宅樓,卻因為不同的住戶而向外展示著不一樣的生話態度。
樓的北麵是吉獅銀行的正門,緊挨著一條橫穿這座城市的大道。透過城市大道在往北,與大道平行是一排超過一人高的鐵柵欄,柵欄內有一片很空曠的墓地。在辦公樓內從高往下看,墓地上有高矮大小參差不齊的墓碑樹立著,也許宣示著每一個入葬者的身份或者價值。這是鬧市中的一片最安靜的地段,偶爾也會看見來墓地探望或獻花人的孤單身影。
一條南北走向的州際大路與辦公樓的西麵平行。大路的每個方向都能有三輛車可以同時並行。大路上每天車輛繁忙川流不息,似乎每時每刻都有人奔波在上下班的路上,又似乎所謂的上下班就是永無休止的奔波在馬路上。
東麵的景色在白天顯示的是繁榮,能看到一棟比一棟更高的辦公樓林立在這座有著“金融之城”稱號的城市裏,到了夜間卻如同鬼城一樣的死寂,不管是大道還是小路都是行人稀少,與白天的熙熙攘攘形成很鮮明的對比。對有些需要值夜班的人來講,在這座城市走夜路是令人心悸的。
吉獅銀行的總裁叫庫恩,是一位出生在德國在法國長大又有著美國加拿大雙重公民身份的人。庫恩是一位很獨特並有趣的公司總裁。他有著很德國人思維,要求管理階層一切事情都要秩序井然,要求公司發展在周密的規劃下進行,要求每一個職工把自已份內的工作做到極致。可是庫恩又有著法國人的生活態度,他自己興趣廣泛,常常騎著摩托車上班,尤其喜愛畫畫。
庫恩主張隻要每一個人認真工作,職工們可以在公司內仍然可以保持自已的個性。可以看到,公司裏的職工形形色色,自然也有梳怪發型和著奇裝異服的人。庫恩認為隻有真心熱愛公司的人才是最好的職工,才會使公司真正強大。在成為吉獅總裁之前,庫恩在加拿大一所商學院任職教授多年。這使得他無論是在職工大會上講話還是與管理層人員議事,都不像是總裁對職工們訓話,而更多像一個大學教授在循循善誘地為學生講課。
在吉獅,除了極少數接觸公司機密業務的人是進出有鎖的房間外,沒有任何人可以擁有能夠關上門的辦公室,從總裁到普通職工,通通是隻有一板相隔的工作台。這樣一來,無論你職位高低,在吉獅的工作環境是同樣的。許多在吉獅就職多年的職工都說在吉獅銀行工作心情愉快!
一個理想的工作環境會使職工不僅珍惜手頭的那份工作和工資,也激發職工自願為公司多做奉獻。不必要去刻意宣傳讓職工愛公司如愛家,隻需要提供可以與市場均衡的報酬,並且營造一種公司與職工是並存互進的氛圍,啟動每一個人內在的激情,就可以在有限的人力資源中獲得無限的動力。美國多數人公認,穀歌,臉書,就是這樣令許多求職人神往的公司。
蘇靜是在吉獅銀行成立五周年時參加到這個公司的,一直在IT任職,負責監控和維護公司財務係統所運行的軟件和硬件。
在參加吉獅銀行之前,蘇靜在大學裏做過,在私人小公司裏做過,也在大公司做過。那時,上班就是掙錢,哪家給的工資高就給哪家做。往往是在一家做了幾年後,會有一些職業介紹所主動找她,向她提供“更好的條件“就使她更換了原來的公司。
回想起來,連蘇靜她自己也沒有想到,來到吉獅銀行一做就是八年。八年間,仍有一些職業介紹所還來聯係她,試圖將她轉聘到其他公司,但她再沒有動過要離開吉獅銀行的念頭。因為她真正喜歡這個吉獅銀行的文化和相應的工作環境,盡管工作量並不輕,但她很高興,每天總是很開心地去上班,經常主動加班。能在吉獅銀行工作,一個在美國卻有著歐洲態度的公司,蘇靜認為是自己的運氣好,她很努力而且也想過,也許可以就這樣做下去做到退休。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蘇靜沒有想到她職場上的好運是有時限的。
美國自2007年開始,由於次極房貸的濫用,和對其危機的忽略或認識不夠,造成一些金融公司相繼破產倒閉,引起股市上的躁動。雖然美聯儲也做出努力,向金融體係不斷注入信心,試圖平穩美國的股市價格。但是,次貸抵押債券的風險已經裸露無遺,豈能輕易再被遮蓋。
進入2008年後半年,由於股價繼續暴跌,美國政府出麵“接管”美國兩個房貸巨頭一一弗利美和弗地美,以期還指望著能掌控經濟危機走向。然而,隨著雷曼兄弟和美林這兩大世界頂極投行,也因次貸而亮爆危機之燈後,美國的金融市場猶如觸動冰川一角的行船,或者說更像第一塊倒下的多諾米骨牌,使金融危機的風暴不僅席卷美國大地,並且波及到日本和歐盟各國,造成隨後幾年全球性的經濟危機。
美國政府和歐盟委員會都不得己出麵,各自以購買一些龐大公司的資產資金來救市場,並緊急推出許多新的融資管理的法則。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歐盟向獲得救市資金的吉獅的總公司提出要求,賣掉在美國的吉獅銀行,而力圖擺脫一些美國對歐盟團體的約束或影響。
吉獅銀行就這樣被送上“拍賣行”,一年多來等待著合適的買主。
很快,在“吉獅”樓的第一層會議廳裏,總裁庫恩會在即將召開的職工大會上正式宣布買主是誰。
蘇靜辦公的樓層是在“吉獅”樓的第十層。但看到太多的人在等電梯到一樓會議廳,她和一些不介意走樓梯的人選擇不坐電梯到達一層。樓道裏議論紛紛,都在猜測或斷言吉獅銀行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