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海闊天空 * 2018/12/12初稿,2018/12/14修訂版*
首發:https://chineseamerican.org/p/25513
摘要:2018中期選舉基本上塵埃落定,如何解讀兩黨戰果,如何透視選民傾向,我們美國華人應該如何在兩黨政治格局中參政?本文作為本係列的完結篇,冀望與各位讀者分享討論。
2018年11月6日舉行的中期選舉已經過去一個多月了,但是至今還沒有完全結束,因為北卡州的一個國會眾議員席位還是懸而未決。共和黨候選人以905票險勝,但是現在被發現選票舞弊嫌疑,正在被調查之中。選舉之前許多民意調查預測今年的中期選舉將會是一次藍色浪潮(Blue Wave),讓我們先看一下大屏幕的選舉結果。
聯邦參議院:共和黨從原來的51席位增加到53,民主黨和獨立人士從49席位降到47。
聯邦眾議院:民主黨從原來的195席位增加到至少235,共和黨從240降到199席位。
似乎是兩黨平分秋色,且讓我們用顯微鏡來進一步分析,才能更全麵地認知這次中期選舉的結果和意義。
聯邦參議院
川普在選舉後第二天的記者招待會上炫耀共和黨贏了參議院是他的功勞。到底事實如何?參議院100個席位每兩年改選三分之一,今年加上兩個特別選舉,共有35個席位改選,其中民主黨25席,共和黨隻有10席位,選局對共和黨自然非常有利。最終結果是,民主黨總共獲得5240萬票拿下23席,共和黨獲得3470萬票拿下12席,因此共和黨從原來的51席增加到53,民主黨和獨立人士從49席降到47。到2020年的大選,兩黨麵臨選戰局麵正好相反,民主黨麵臨改選的隻有12席,共和黨則有21席,因此民主黨今年可謂少輸為勝,為2020年翻盤參議院奠定了很好的基礎。【1,2】
聯邦眾議院
眾議院435個席位全部改選,因此最能代表全國民意。截至目前,民主黨總共獲得6070萬選票拿下至少235個席位(翻盤40席位),共和黨獲得5096萬選票拿下199席位。 這是民主黨在1974年中期選舉因為共和黨尼克鬆的水門事件而一舉拿下49席以來的最高紀錄。那麽民主黨是如何在聯邦眾議院翻盤的呢?根據華盛頓郵報分析,在435個國會選區中,民主黨拿下了17個在2016年大選中支持川普的選區,然後將共和黨從在2016年大選中支持克林頓的25個選區之中的22個區趕下台。【3,4,5】
州級選舉
這次除了國會參眾兩院的選舉,還有許多州改選州長和州立法機構,同樣非常重要,因為關係到2020的總統大選和國會選區的劃分。州級選舉的主要結果如下,顯示這次藍色浪潮的深廣度:【6,7】
這次藍色浪潮到底有多大?
以下《紐約時報》的藍色浪潮版圖顯示,在435個國會選區中,共和黨得票率上升的有數十個,而民主黨得票率在337個選區平均上升10個百分點,其中成功翻紅變藍的42個區平均上升21個百分點。【8】
(圖片來自《紐約時報》截屏)
以下《紐約時報》藍紅版圖顯示了中期選舉之後,民主黨(藍點)和共和黨(紅點)的席位分布。最顯著的是在社會經濟文化最發達的東北部和西海岸,紅點越來越少,而紅區變為藍區一般發生在大都市及其外圍(Urban and Suburban)。【8】
(圖片來自《紐約時報》截屏)
以上的紅藍版圖再次印證和繼續自從1960年代民權運動以來民主黨和共和黨的演變互換,詳情請見《兩黨的曆史起源和兩黨互換角色》。
多元化的新紀錄
這次中期選舉的藍色浪潮還在多元化方麵為美國國會曆史刷新了許多紀錄。
首先是女性聯邦眾議員首次突破100大關,從選前89飛升到選後101。自從1954年中期選舉以來,在女性議員人數上民主黨就一直多於共和黨,而且差距越來越大。這一次更是從選前的藍64紅25大幅度上升為藍88紅13。以下的維基資料顯示,在1988年以前兩黨黨內的女性議員比例還是互相交替,不相上下。但是1988年大選之後,女性議員在民主黨團的比例就持續不斷上升到這次最新紀錄37.6%。相比之下,共和黨團內女性議員比例就從來沒有超過10%,而且這次下降到6.5%,倒退到22年前1996年大選的比例。【9】
(圖片來自維基)
其次男性白人在民主黨議員的比例從41%下降到38%,而在共和黨從86%上升到90%。共和黨的31位新晉議員包括30個白人男性和1個白人女性,沒有任何少數族裔。相比之下,民主黨的40位新晉議員包括了22位女性和許多不同的族裔,他們的每個人都有一個實現“美國夢”的勵誌故事。【10】
(圖片來自英國《衛報》截屏)
從選舉結果透視選民傾向
皮尤研究中心對本次選舉的選民傾向統計分析顯示:【11】
(圖片來自皮尤中心截屏)
雖然少數族裔人口比例在持續上升,白人在美國目前依然是絕對多數。《華盛頓郵報》對白人在2008-2018六次選舉的跟蹤分析,顯示教育程度始終是一個顯著區分指標。本次中期選舉,大學以上學曆的白人多數支持民主黨(女66%,男50%),大學以下的白人多數支持共和黨(女55%,男63%)。【12】
(圖片來自《華盛頓郵報》截屏)
兩黨支持者傾向上區別的深層原因
以上對中期選舉結果的分析顯示,民主黨繼續在社會經濟文化教育發達地區(東北部,西海岸,大城市及其周圍)保持主導地位。對選民傾向的透視表明,民主黨的支持者包括更廣泛的社會成員,婦女,少數族裔,年輕的,教育程度較高的;而且民主黨民選官員的社會背景更加反映美國社會的多元化。相比之下,共和黨的支持者則主要是年紀大的,教育程度較低的男性白人;而共和黨民選官員的整體形象是中老年白人俱樂部。
那麽兩黨為什麽會有這樣顯著的區別呢?先從性別開始探討。民主黨女性眾議員人數是一直持續緩慢上升,但是有兩次火箭式飛躍,1992年總統大選(從21到36)和本次中期選舉(從64到88)。老布什在1991年提名極端保守派的Clarence Thomas為最高法院大法官,曾經是Thomas的下屬Anita Hill在參議院司法委員會聽證會上作出宣誓證詞,回憶Thomas曾經如何對她進行性騷擾。Thomas堅決否認Hill的指控,最後以52-48勉強過關。而今年的飛躍,則是與川普本人和他提名卡瓦諾(Brett Kavanaugh)為大法官有關。新聞媒體已經有許多關於川普對女性的性騷擾性侵犯的報道,包括川普本人在一個電視娛樂節目(Hollywood Access)的錄音中自我炫耀如何對年輕女性為所欲為的性騷擾。卡瓦諾則是被福特教授宣誓證詞指控在高中的時候對她進行強奸未遂。川普和卡瓦諾都堅決否認這些指控,但是顯然大多數婦女在1992和2018都通過投票和參選顯示她們的立場,決心和力量。相比之下,民主黨聯邦參議員Al Franken 在2017年11月被六位女士先後指控在2003-2006期間(當時Franken是一名娛樂詼諧笑星)對她們有鹹豬手(Groping)和強吻舉動,在民主黨參議院黨團的敦促下,Franken於2018年1月2日黯然辭職。
其次,讓我們從族裔的角度分析。川普宣布參加競選之後,首先支持川普的是白人至上主義者KKK黨的David Duke。而當白人至上主義新納粹組織2017年8月11-12日在Charlottesville舉行火把遊行引發騷亂之後,川普在8月12日說雙方都有責任(blame on both sides),而且兩邊都有好人(fine people on both sides)。在今年2018年10月22日,川普進一步宣告他是民族主義者(Nationalist)。至於他所指的是什麽膚色的民族,我們亞裔華人是否包括其中,對於尊敬的讀者,應該是不言而喻的。【13】
共和黨自從裏根開始就在競選中實行“南方戰略”,因此白人種族意識在共和黨政治人物中其實是相當普遍的(詳情見《兩黨的競選策略和執政紀錄》)。例如在今年密西西比州的聯邦參議員競選中,共和黨候選人Cindy Hyde-Smith在競選過程中的一次公開場合說,如果被邀請觀看公開吊刑(Public Hanging),她非常樂意出席。讀者需要知道,在1960年代民權運動和民權法案之前,南部各州包括密西西比經常發生白人團夥將黑人上吊處死(Public Hanging = Lynching)。關於這一言論的視頻曝光之後,Hyde-Smith一直回避媒體,後來被迫作出勉強道歉。事實是,Hyde-Smith從小就是在一家種族隔離的白人學校上學,而她的這番言論以及其他言行都是屬於為了吸引南部白人的“狗哨”。【14】
筆者在《兩黨的曆史起源和互換角色》包括以下實例:
最後,讓我們從教育程度來剖析兩黨選民傾向。眾所周知,美國的教育,特別是大學,一般而言都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多元化意識。而且大部分大學生都會離開自己父母,離開自幼成長的小社區,在一個全新的大環境生活學習至少四年時間,和多元化背景的老師同學交流。因此,大學以上學曆獲得者往往更傾向以事實為據,不會輕易被謊言忽悠,也更加具有寬容精神,平等意識。舉例而言,根據皮尤研究中心2016年10月4日報道,在關於全球氣候變化的問題上,兩黨的支持者就有明顯不同的認知態度:【15】
以上是民意調查,那麽曆史事實如何呢?
筆者在最近《紀念老布什總統》的文章就提到,老布什可以說是最後一個關注環保的共和黨總統。
我們在美華人參政的思考起點
筆者在《關於美國華人的曆史,現狀和將來的思考(連載四)》提到:美國的特殊和偉大在於其立國基礎不是某個人種,某個族裔,某個民族,某個部落,某個傳說,某個宗教或某個地域,而是基於一套前所未有的理念。仔細閱讀《獨立宣言》,不難看出這個新大陸國家的建國理念包括了以下三個原則:
(1)人人生而平等,都擁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2)共和國體 ——主權在民,摒棄個人獨裁專製。
(3)民主憲政 —— 政府的合法性來源於公民的認同,即每個公民的選票決定。
不過事實上,美國社會在1960年代民權運動之前其實一直是白人為主白人至上,是1965年的移民法案,才使得美國逐漸走向一個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多族裔多元化社會。美國的政治製度是民主憲政,但是直到1964年的民權法案和1965年的投票權法案,才使得所有有色少數族裔可以切實維護自己的平等權益,行使參與政治的權利。這三項載入史冊的民權法案是當時的民主黨和共和黨各自內部的自由進步主義力量團結一起,克服了各自內部的保守派力量而通過的。但是之後兩黨就發生了演變和互相轉換(詳情請見:《兩黨的曆史起源和互換角色》)。
我們在美華人作為絕對少數族裔(大約500萬,不到2%的全美人口),我們應該如何融入主流社會,積極參政呢?筆者冀望通過以上對中期選舉結果的總結分析,能夠給各位尊敬的讀者提供一些思考的起點。在美國的兩黨政治格局中,哪一個政黨尊重事實和科學,哪一個政黨認同美國是一個移民的國家(2018年2月22日川普內閣將“America is a Nation of Immigrants“從聯邦公民和移民服務總署的使命宣言中刪去),哪一個政黨倡導多元化精神,哪一個政黨關注少數族裔權益,少數族裔在哪一個政黨中參政機會更多?對於日益囂張的白人至上主義和排外意識,我們在美華人是否應該有一個清醒認識和明智策略?【16】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麵臨許多議題。因此我們應該分辨出每個議題涉及哪一個層麵的決策,聯邦,州,還是市郡。例如,全球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移民政策,主要是聯邦層次的問題;司法公正和有效的槍支控製,涉及聯邦和州政府的兩個層次;本地區的教育問題,如紐約市特殊高中考試錄取製度,則涉及州和市的兩個層次。因此,在不同層麵的選舉,需要注意不可意氣用事,不分問題層次,隻看黨派商標或者族裔膚色盲目投票。(詳細討論請見《關於美國華人的曆史,現狀和將來的思考連載五》)
最後,筆者不得不提一個百思不得其解的現象。我們華人的文化傳統非常注重子女教育,而讓子女考上常青藤等等名牌大學是許多在美華人家庭的非常重要,甚至是最高目標。不過一部分華人同胞似乎非常反感“白左”,但是絕大部分的常青藤和名牌大學都是自由派(Liberal)的環境氛圍,恰恰是培養“白左“的搖籃。為什麽會有這樣的自我矛盾呢?歡迎各位讀者留言賜教。
2018中期選舉係列至此結束,非常感謝各位讀者的關注。
2018中期選舉係列
參考來源:
作者簡介:1980 年代末移民美國,勤工儉學,MBA 畢業之後加入某跨國金融公司,先後在美國,英國,德國,中國,泰國等多國履職,遊曆超過 30 個國家。閑餘時間喜好讀書,關注時事,研習經濟,政治,曆史。自從 2010 年起,每年選舉日在本選區的投票站工作為選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