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加拿大蒙特利爾公立學校因穆斯林禁止豬肉?這是謠言

(2017-02-19 05:08:30) 下一個

加拿大蒙特利爾公立學校因穆斯林禁止豬肉?這是謠言 

2016-12-12 徐扶風 全民較真

查證者 徐扶風 微信公號:反海外謠言中心(anti_rumor) 授權轉載

 

 
較真鑒定:假

 

“穆斯林不讓人吃豬肉”的事幾乎已經成了不少公眾的敏感點。圍繞這件事的大小真假新聞很多,從“學校午餐取消豬肉”到昨天華人政治公眾號發布的“穆斯林連培根都不讓人吃”,通常論證的觀點都是“穆斯林不願融入文化”。這些故事在傳播時經過了怎樣的操作呢?

 

今年7月,很多自媒體和論壇開始傳播一篇加拿大蒙特利爾市長的公開信,該市長公開“拒絕撤除豬肉食品”。信中不僅批判了“穆斯林家長要求取消學校餐廳裏含豬肉的食品”,還強調穆斯林“必須要融入主流社會”。

 

 

公開信裏提到:

 

穆斯林必須理解是他們要適應加拿大和魁北克,適應它們的習俗、傳統和生活方式。因為這是他們選擇移民到這裏來的。他們必須明白他們必須融合並學會在魁北克生存;明白是他們要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曾大方歡迎他們的加拿大民眾;明白加拿大人不是種族主義者,也不是仇外主義者,他們早在接納穆斯林之前就接納了很多移民。和其他民族不一樣,加拿大人不願意放棄他們的特質和他們的文化。

 

此文符合不少人對穆斯林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聽起來很順耳,不少人因為支持市長“政治不正確”的表態,反複轉發。

 

當然,這是個假新聞。實際上,是有人意圖通過市長之口,批判穆斯林“不願融入主流社會”。

 

謠言的形態變化

 

毫無疑問這個新聞本身就是謠言。它最早於2013年5月通過Email傳播,初設主角是比利時小城Ath市長Marc Duvivier,文章內容倒是和現在的版本完全一樣[1]。這個謠言引發了一次網絡聯署,支持市長Duivivier反對清真食品。最後市政府不得不在官網上發文澄清謠言,內容大致是:

 

市長從來沒有說過這些話。

 

從來沒有任何族群或宗教團體曾經向市政廳請求取消豬肉,全是謊言。[2]

 

兩年後,這個謠言被重新打包發布,故事內容完全一樣,隻是發聲明的“市長”搖身一變成了加拿大的蒙特利爾市的郊區Dorval市的市長。

 

為此,Dorval市政府也不得不出來在官方網站上發公告辟謠[3],跟之前Duivivier發布的內容相似,比如“市長從未沒有說過這些話”,“沒有任何人曾經向市政廳請求取消豬肉”。順便還介紹了一下本謠言的始祖,那個來自比利時的故事。

 

新聞公告:Dorval市政府回應關於“穆斯林家長要求取消學校餐廳裏含豬肉的食品”的謠言,來源Dorval市政府官網dorval.qc.ca。

 

 

結果,該故事又被套上了澳大利亞昆士蘭地區的瑪麗伯格(Maryborough)市的名號重新傳播。不過,澳大利亞學校的餐廳一般不提供統一午餐,都是學生自帶飯菜或向小賣部購買。管學校餐廳的也不是市長而是州政府教育部,所以這個版本的謠言傳播效果一般。[4]

 

也就是說,從時間點上來看,這個故事自2013年首發,2015年就已被官方發文反複辟謠,到了2016年7月,依然被公眾號和論壇傳得滿天飛。如果你今後再看見同類謠言,轉發本文即可。

 

真實的豬肉案例

 

盡管穆斯林抗議與市長的回信都是謠言,但公立學校到底有沒有因為地處穆斯林聚居區,擔心引起或已經引起宗教衝突,而禁止豬肉呢?這其實是個值得討論的問題。

 

以上文提到的加拿大Dorval市為例,這個城市的公立學校午餐內容並未公開,不過我們可以在學校網站上查看校曆活動上提供的菜品。該校上個月的活動如圖所示,有提供胡椒牛肉煲(Salisbury Steak),牧羊人派(Shephred’s Pie) 和肉餅(Meatloaf)這樣的當地傳統美食,基本都是以牛羊肉為主。除了肉餅和披薩(pizza)可以以任何肉類作為配料,剩下的主要是以雞肉和火雞為主的食材,的確沒有明顯地出現豬肉。

 

 

這是為什麽呢?

 

在午餐中不單獨隻提供豬肉,恐怕有尊重各族裔的生活習慣的考量,但未必是為了穆斯林。加拿大魁北克地區有不少猶太裔居住,比如蒙特利爾市的Outremont區和Westmount區都是比較傳統的猶太社區,還有世界聞名的猶太熏肉鋪Schwartz's(不做豬肉)。很多猶太人即便不信教,也依然保持著不吃豬肉的習慣。

 

在美國,類似“學校禁止豬肉”的故事也經久不衰,比如有人稱“華盛頓特區的Kent學區在菜單中取消豬肉”是為了“讓穆斯林高興”。該故事被迅速搬運到文學城、huaren.us等華人聚集地,經修改潤色後再全球發送。

 

文學城論壇帖:《禁食豬肉,已經在全美悄然開始》

 

 

帖子中提到的“Kent學區禁食豬肉”的說法在2016年8月被瘋狂傳播,還有政治集資組織(Political Action Committee,PAC)呼籲大家要”打爆該學校的電話反對取消豬肉”。為此,Kent學區在其官網上發表聲明[6]:

 

 

聲明裏說:

 

我們在午餐中取消豬肉是為了減少紅肉,增加雞肉的選擇給學生。

 

這些改變是因為聯邦和州立政府對健康飲食的倡議。

 

Kent學區的小學由於菜單上選擇不多,所以沒有包括豬肉,但在中學的菜單上有豬肉。

 

我們已經這樣做很多年了。

 

查詢菜單,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豬肉的確被列在Kent學區的中學午餐上[7]。

 

 

在社會的傷口上撒鹽

 

考量宗教或族裔偏好選擇食品,在美國非常常見。比如矽穀很多公司預訂午餐時會給印度員工提供全素菜(vegan),中部一些學校周五常提供魚類餐食(Lent,天主教教徒在複活節前40天每周五隻吃魚)。不少學校早在十多年前就開始提供在午餐中提供清真選項,很多以“試點”模式(pilot program)執行。從2014年開始,紐約州類似議案的主要出發點是有很多中低收入的穆斯林家庭孩子餓著肚子來上學,卻無法在學校吃午餐[11]。2016年,紐約州要求學校同時提供猶太清真(Kosher)和穆斯林清真(Halal)的餐飲選擇,在議案通過前,有一些猶太和穆斯林的學生一起在市政廳門前和平步行[12]。

 

學校提供哪些餐品,不提供哪些餐品,均係家長們與教育部門長期磋商所致。文中對這類事件的歸因是武斷而缺乏依據的,比如:“一整個月,紐約州公立學校不提供任何豬肉食品……這是什麽原因呢?下麵一個鏈接給出了答案:”

 

然而,這個鏈接來自一個叫Mad World News的極保守恐穆網站,可信度不高[8][9][10]。從紐約的族裔構成來看,不提供豬肉可能也是為了猶太教的需求。文章作者所言“穆斯林要求紐約學校提供清真食品,連猶太清真都不允許”,沒有足夠的證據。“禁絕豬肉”也並不可能,隻要學生或家長們有足夠需求,集體與當地教育部門協商後,同樣可以加上。

 

無獨有偶,昨日華人政治公眾號”Civil Rights”發表了文章:《Bacon風波——穆斯林融入美國係列之一》,舉了一個發生在美國Vermont州的例子來說明“穆斯林自己不吃豬肉,美國人連喜歡豬肉的牌子都不能掛了”。

 

CR的小編可能住在國內,對美國的生活習慣不是特別了解。在美國的路牌裏,“Yield”相當於“讓行”的意思,也就是後到的要讓先到的走,跟“投降”沒什麽關係。做成路牌的樣子,是為了吸引大家的注意力,給自家的培根做個廣告。

 

 

該事件源於一位市民在本地論壇Front Porch Forum上發帖(自稱穆斯林)[13],與穆斯林團體公開抗議是有本質上區別的。媒體披露的有幾個細節很有趣。

 

1. 發帖者本人說自己是“素食者”和“來自穆斯林家庭”(a vegan and a member of a Muslim household),然而在很多的媒體的轉述中,不僅“素食者”二字被直接隱藏,保守網站National Review還給穆斯林加上了複數[14],成了穆斯林“們”,甚至造謠了“穆斯林在Yelp和臉書上抗議”。

 

2. 帖中提了兩個觀點,其一是牌子比較敏感,其二是這個牌子做得像路牌,轉移了路人和車輛的注意力,可能造成行人在穿馬路時不安全的影響(it clutters an already dangerous crosswalk)。這點在CR的原文中就完全被忽略了,都沒有被貼出來。

 

CR在轉這個文章時順便把“素食者”的信息也完全刪掉了。

 

個人觀點,在樓主認識有限的穆斯林朋友中,有來自中東國家比如阿聯酋、伊朗的,也有來亞洲國家例如印度、馬來西亞的,還有來自非洲索馬裏、剛果的朋友,一起聚會時他們從未表達過“你吃豬肉是對他們的不敬”。這些朋友們不吃豬肉是因為他們從小到大都沒有習慣吃,穆斯林不吃豬肉是因為視其“不潔”,至於你吃不吃,跟他們關係不大。

 

反而很多的素食主義者,不吃肉的原因是反對肉類加工企業對動物的殘酷虐待,有一部分比較激進的素食者也會建議你不要食用肉類。

 

大多數尊崇素食主義的穆斯林都是印度裔,來自宗教文化融合中佛學中“法”(Dharma)對他們生活習慣的影響。印度裔和有些人愛開炮的“中東穆斯林”和“難民”是有區別的。

 

帶著自己的政治立場來“有側重”地改編翻譯內容,通過助長恐懼來闡述自己的觀點,是營銷號散播“恐穆”的常見手法。

 

一些比較常見的改編方式是:一切不討喜的事,沒有任何調查,即咬定是穆斯林做的,事情的嚴重程度也要極度誇大;如果抗議的隻是個人,那麽傳播時要改成穆斯林組織或集體;若文字裏有任何跡象顯示該穆斯林來自中部非洲、東南亞或印度,則要刪去或暗示為中東的。為的是更貼近社會的那道傷口。

 

小貼士

 

◇ 謠言通過篡改地名,死灰複燃,在不同平台反複傳播的事,屢見不鮮。

 

◇ 批判一份不存在的公開信,比單獨說有這份公開信,謠言的滲透效果更好。因為當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批判”上,就不再關心批判的對象是否存在了。這是人的一個認知弱點。

 

◇ 從“新聞網站”摘取文章時,要留意可信度,近年來雨後春筍般冒出的極右翼網站。這些網站成本很低,隨手就能架設,且相互轉發。

 

◇ 很多公立學校並非“取消豬肉”,而是“提供清真選項”,讓一些低收入的穆斯林學生不至於餓肚子。然而,標題上稍作改動就是“穆斯林要求禁絕豬肉”這類煽動仇恨的不實新聞。

 

◇ 社會原本有族群和宗教矛盾,有傷口。瞄準人群的弱點,通過造謠或標題黨,在傷口上撒鹽,可以讓媒體獲得更大的傳播量,但代價是社會矛盾加劇。此時需要思考新聞倫理。

 

 

 

參考資料

 

[1]Snopes 關於比利時市長一封信的辟謠 http://www.snopes.com/politics/religion/belgiumpork.asp

 

[2]比利時市長“真的”公開信http://www.rtl.be/info/vous/temoignages/rumeur-de-la-viande-de-porc-interdite-dans-les-ecoles-d-ath-c-est-toujours-completement-faux--422797.aspx

 

[3]Dorval市政府“真的”公開信http://www.ville.dorval.qc.ca/en/article/the-city-of-dorval-denounces-false-news-circulating-on-the-internet

 

[4]澳大利亞Maryborough市長一封信的辟謠http://www.hoax-slayer.net/recycled-hoax-falsely-claims-maryborough-mayor-refused-to-remove-pork-from-school-canteens-after-muslim-demands/

 

[5]文學城網友文章《“禁食豬肉”已在全美悄悄開始》http://www.wenxuecity.com/blog/201608/46723/1237141.html

 

[6]Kent學區的公開聲明http://c2.kent.schoolwires.net/site/default.aspx?PageType=3&DomainID=1&ModuleInstanceID=1352&ViewID=047E6BE3-6D87-4130-8424-D8E4E9ED6C2A&RenderLoc=0&FlexDataID=13440&PageID=1

 

[7]Snopes關於Kent學區禁止豬肉的辟謠 http://www.snopes.com/washington-school-district-bans-pork/

 

[8]Snopes關於新聞網站Mad World News假新聞的辟謠http://www.snopes.com/tag/mad-world-news/

 

[9]新聞檢測網站RealorSatire對Mad World News的評價http://realorsatire.com/madworldnews-com/

 

[10]新聞檢測網站EasyCounter對Mad World News的評價http://review.easycounter.com/Mad-World-News-trust

 

[11] PJ Media:聯邦政府對清真食品補貼的實質https://pjmedia.com/blog/federal-government-subsidizes-halal-food-in-public-schools/

 

[12] CBS:紐約州通過猶太清真和清真食品的議案 http://newyork.cbslocal.com/2016/09/06/kosher-halal-school-lunch-bill/

 

[13] Wapo: 培根事件是真的嗎?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ews/volokh-conspiracy/wp/2014/08/29/the-vermont-bacon-affair-is-there-a-there-there/

 

[14]保守網站nationalreview: 穆斯林“們”反對培根標誌http://www.nationalreview.com/corner/386212/vermont-diners-bacon-sign-taken-down-offending-muslims-andrew-johnson

 

版權聲明: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反海外謠言中心(anti_rumor),如需轉載請聯係作者本人。

 


騰訊較真丨新聞界的福爾摩斯,探查真相,撥開信息迷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