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廢除《平權法案》的未來:華人或為最大輸家

(2016-12-23 11:31:00) 下一個

廢除《平權法案》的未來:華人或為最大輸家  瓜龍 反吃瓜聯盟

 

反吃瓜劃重點

 

1. 眾多華人家長堅信,廢除了《平權法案》,可增加華裔子女被學校錄取的機會,也成為了不少人支持川普的理由

2. 如今在大學錄取人數和比例上處於劣勢的地區,基本上都是共和黨和保守派的票倉——中西部和南部支持川普的“白人中產"

3. 目前已有學者提出基於經濟平等的配額錄取製, 認為大學錄取應當以經濟和地域多樣性為基礎
4. 亞裔家庭目前的年均收入超過美國其他所有人種,且主要聚居在東西海岸,將是這一政策轉變的最大輸家

 

(華人示威反對平權法案和種族細分)


Leo Wang / Flickr

 

自從幾年前加州州議會提案SCA-5以來,華裔社區對於類似的、可能涉及按照種族配額製度錄取的各種政策就極為敏感,不論是紐約市特級高中擴大其他族裔錄取的提案,還是常春藤大學對亞裔招生的不公平,都隨處可見亞裔、特別是華裔家長們的身影。

 

不少保守派資助的組織也抓住這個機會,大肆引導華人家長搞集會和捐款,支持反AA的活動,比今天Student for Fair Admission inc.的發起者Edward Blum就在組織“華人家長見麵會”,通報他們起訴哈佛、北卡大學和美國教育部等項目的進展。

 

當然,他們的抗爭也取得了顯著進展:SCA-5夭折哈佛耶魯成為被告,連高院大法官們在菲舍案的不同意見書中都濃墨重彩的提及亞裔在大學錄取上遭遇的不公平。而川普在今年大選的橫空出世更是給華裔移民們打了一針強心劑,仿佛在川普推翻種族、宗教、性別、政治、外交等領域各種“政治正確”之後,AA這種以族裔為基礎的補償性措施肯定也會轟然倒下,藤校的大門將會對華裔開的更寬,掙脫了族裔束縛的華裔子女們將更多機會接受更好的教育

 

然而,這不過是“前門拒狼,後門進虎”而已,取消了以族裔為基礎的大學錄取標準,取而代之不過是以地域、或者經濟為基礎的大學錄取標準,而在這兩項上華裔和亞裔也根本毫無優勢可言,更可能是為川普真正關心的支持者——窮白人送上藤校的直通車而已。

 

 

大多數華裔怕是不知道早在他們這兩年“奮起抗爭”之前,美國高等教育界已經開始反思高校、特別是藤校、在招生上的不公平。但他們關注的並不是華裔們眼中釘一般的“族裔“問題,而是在經濟上和地域上的不平等

 

早在21世紀初,哈佛就率先反思自己招生上“和南方人過不去”,他們的校報長文剖析為何南方人占全國人口的31.5%,而在哈佛學生中僅占15.2%,而中西部地區的學生在哈佛也嚴重underrepresented。顯然距離並不是問題,因為來自西海岸的哈佛學生所占的比例和西海岸的人口比例大致吻合。為了增加哈佛的“地域多樣性” 和” 政治理念多樣性“,十多年前的哈佛校報就疾呼哈佛應該給紅州的申請者更多機會。而在哈佛連續數年“強化了地域招生上的努力和經濟支持”之後,去年哈佛校報繼續呼籲校方加大對南方和中西部申請者的幫助,把招生重點從族裔多樣性轉向地域多樣性上來。

 

而這一轉變對於華裔來說傷害一樣巨大。因為現在哈佛學生最多的四個州:紐約州、新澤西州、馬塞諸塞州和加州恰好也是華裔人口最密集的地區名額向南方州和中西部州的轉移對華裔學生入學率提高沒有絲毫幫助而研究各藤校近年新生群體的數據可知,那些在學生群體中未能得到足夠代表的州的申請成功率非常高,這讓美國也產生了類似”高考移民“的現象。或許這樣的搬遷對於土生土長的美國人來說難度並不大,而對於生活各方麵依賴移民社區提供的服務和便利,工作生活更集中於大城市的華裔移民來說則困難重重。

 

眾所周知,這些在學生數量和比例上處於劣勢的州基本上都是如今共和黨和保守派占明顯多數的地區。而正像某些采訪中所說的,很多保守派白人家長並非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去都自由派的精英學校,但正和華裔一樣,保守派白人也認為自己是藤校過去幾十年奉行的族裔、宗教配額潛規則的受害者。而保守派白人的子女在高等教育錄取上失去一定的競爭力,某種程度上也加劇了社會的極化和撕裂。不僅僅是他們的孩子喪失了接受自由派教育的機會這麽簡單,而是這些名額給予了他們鄙視的有色人種,更加加劇了他們的剝奪感

 

而在這些保守派白人中間,最受傷的自然是沒錢沒勢的窮白人。他們可不像布什家族那樣可以依靠家族傳承把子子孫孫都弄進耶魯,而他們居住的州也一向被藤校所忽視,身邊難得幾個被錄取的本地人可能還是黑人或者西語裔。隨著美國貧富差距的急劇擴大,藤校們也逐漸開始重視”經濟多樣化“,主張要給予窮人家的孩子更多傾斜。因為在藤校看來,這些窮人就的孩子很大程度上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獲得差不多的分數,是惡劣的家庭環境限製了他們的才智和學業上的表現

 

正因為如此,藤校近年來給經濟窘迫的申請者提供高額獎學金,但那些在紐約/矽穀過窮日子的高收入華裔家庭對這些藤校劃定的超高“貧困線”也隻能望而興歎。可即使這樣也不能滿足部分激進的教育改革人士。在他們看來,如今的高等教育並不是社會穩定器,更無法為低收入階層的人民提供上升通道,而是異化為“龍生龍,鳳生鳳”的階級再生產工具。有研究證明那些學習成績出色的低收入家庭出身的孩子依舊缺少進入頂級學校的機會,很多人甚至缺少與自己成績匹配的大學的信息,在申請的環節就遇到嚴重的“錯配”問題。因此在教育界看來,光是提供獎學金並不足以幫助窮人家的孩子讀哈佛。考慮到這部分學生的成績明顯受到家庭經濟條件的製約,且僅有極少數學校提供全獎而且學貸高昂,不少學者提出於經濟平等的錄取配額製確保低收入群體打破天花板的上升通道。

 

(多元化的美國校園)


圖/Diversity and Culture Center, University of Baltimore

 

而這個如今在教育界和媒體上越來越熱的主張和華裔也八竿子打不著,因為華裔們的人均收入高於普通美國人的收入,比白人的人均收入還高。而考慮到美國收入與種族的高度相關性,基本上過去因為種族因素被錄取的少數族裔將會以經濟和收入因素繼續名正言順的享有入學資格。與此同時,那些原本過去因為“投錯胎”而不具備“族裔優勢”的低收入白人學生也將有更多機會。而在學校不擴招且錄取率年年走低的情況下,低收入白人肯定將會從收入高但話語權低的亞裔手上奪食,而中韓日等族裔將會遭到直接衝擊

 

而這在某種程度上也解釋了為何東南亞裔是亞裔細分法案的支持者。因為不同的移民途徑和曆史,越南裔苗裔大多出身一窮二白的難民,不像古巴難民那樣在美國久、離美國近、家資豐厚且沒有顯著的語言障礙,因此他們的孩子在學習上表現並不優異。可因為東亞裔和南亞裔的突出表現,他們的困境在“亞裔”這個籠統的人口普查分類中被漠視了。他們既達不到美國人對“亞裔”在學業上刻板的高期待,卻要和東亞裔南亞裔一道承受“亞裔”這頂大帽子帶來的入學壓。而實際上,他們在經濟和社會地位上更接近非洲裔和拉丁裔,像菲律賓裔喜歡標榜自己的西班牙文化血統,直接自稱“亞洲的拉丁裔”。正因為如此,他們真心擁抱“亞裔細分”,以求在“泛亞裔認同”瓦解後憑借重新定位的經濟背景獲得各方麵的政策優勢。

 

更讓人憂心的是,這兩個政策現在罕見的得到兩黨的支持。相關領域的自由派學者和媒體將其視為增進和保守派互相了解的契機,而保守派也將之視作開辟底層白人階層流動的機遇。加上這兩個政策對於原本在種族AA中受益的非洲裔和拉丁裔沒有顯著影響,又得到部分不滿現狀的亞裔支持,而日韓族裔人口又在穩步減少。假設日後真的基於種族的錄取考量被判違憲,怎麽看,近年來移民數量和速度都位居第一的華裔都“或將成為最大輸家”。

 

 

而他們,正樂嗬嗬的被白人當槍使。

  

 

 

 
 
 
 

 

 

 

 

 


 

 

“The only thing necessary for the triumph of evil is 

for good men to do nothing.”

 

拒絕吃瓜,拒絕沉默

 

(文字原創,歡迎轉載,文末附加二維碼即可)

 

 

參考資料

http://www.naspa.org/publications/journals/posts/favoring-wealth

http://time.com/money/3767166/college-admissions-rich-advantage-inequality/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opinions/getting-more-poor-kids-into-college-wont-fix-income-inequality/2014/10/23/494e491a-4fc5-11e4-babe-e91da079cb8a_story.html?utm_term=.9e1f82bee302

https://tcf.org/content/commentary/combating-income-inequality-through-college-diversity/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entry/why-its-harder-than-ever-for-a-poor-kid-to-get-into-a-good-college_us_567066bde4b0e292150f7d40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世事滄桑 回複 悄悄話 華人川粉最心疼沒錢沒勢的窮白人,這下總該大度點了。再說藤校都是左棍把持,天天洗腦,回家還得重新教育,何必去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