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4)
2022 (1)
1953韓戰後, 美國對中國大陸所有產品實行禁運抵製. 6, 70年代更為嚴厲, 香港所有瓷廠不得採用或存有來自大陸的瓷胎和顏料, 無奈轉從日本進口瓷胎, 在香港繪彩燒製, 並在器底印注:外圈“Japanese porcelain ware”, 圈“Decorated in Hong Kong”, 中心方框內“ACF”, 即建於1947年的亞洲瓷廠英文縮寫, “Ah Chow Factory”, 當時鼎立香港三大瓷廠之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出口美國前還需要填寫“Comprehensive Certificate of Origin”, 並且麵臨海關嚴格抽查.
1972年中美建交後, 貿易限製逐步取消, 隨恢複國瓷. 大陸改革開放後, 港瓷生產轉入內地,
隻有粵東一家留守, 如今也漸向夕陽.
本人這件小碗即是該背景下的一個小小證物. 不同大多瓷品的是還帶個金屬外套, 所謂錫包瓷, 產地日本名古屋, 白胎略顯灰色. 器內是梅花紋, 由香港亞洲瓷廠完成繪畫後入窯, 所謂“日本瓷器, 香港彩繪”. 作為出口瓷器的藝術加工質量是要高於同期內銷產品的. 我的這件梅花紋碗, 雖說細看有點粗, 粗看還是可以的, 有點“梅花夜下看不同”的感覺, 似乎映射當時港瓷麵臨的艱難.
拿回來是因為便宜, 賣主不知何物, 我也沒弄清楚作何用途. 口沿留有小缺, 一直以為就是件普通日本筆洗, 印款中的“Decorated in Hong Kong”實在難於辨認. 直到今天讀過有關香港廣彩的文章, 又經過跟同類印款仔細核對, 才發現它身後的曆史意義.
謝謝閱讀, 不當之處, 歡迎指正!
made in japan
decorated in Hong Kong
for decoration only
not for food serv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