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對央行的工作要求是: "promote effectively the goals of maximum employment, stable prices, and moderate long term interest rates" 通常把它叫做央行的"dual mandate". 我覺得大家對最後一段話不怎麽重視, 認為他和前麵是一個意思. 但是現在我聽到 Powell 幾次提到 normalization, 這也應該包括正常的長期利率, 我認為正常的長期利率對美國的未來是很重要的. 如果10年期國債利率長期保持極低位, 無論如何不能稱之為一個正常的經濟體係. Normalization, 按他的解釋是"退出非正常寬鬆央行政策", 具體的就是加息和縮表, 現在的央行 balance sheet 必須縮下來, 否則的話, 別的國家總是會認為美元不可靠, 何況那邊還有 RRP 的1.8萬億呢, 這一點八萬億應該是最近股市反彈的物質基礎之一. 央行的工作目標不包括維持股市的"高位"和GDP的數字, 所以即使股市下降, GDP下降, 隻要不影響太多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 央行都有理由繼續它"normalization"的計劃. 現在的具體情況是, 由於勞動力結構的變化, 即使GDP下降一點, 也很難影響多少失業率. 但是現在的世界經濟政治形勢, 通貨膨脹率很難下降到央行的2%目標. 再加上拜登的政治需求, 十一月份以前, 即使GDP負數, 股市大降, 通貨膨脹穩定降下來了一點, 可能都很難改變央行的鷹派態度. 我還有一個猜測, 認為如果美國再次使用無限QE的辦法來解決股市下降, 美國可能會進入政治動蕩, 政權不穩的境地, 當然也可能像70年代那樣, 維持長期的高通貨膨脹率而政權隱定, 甚至這種可能性更大.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溫水煮青蛙才能消滅一個世界強權, 我認為美國有很多有識之士認識到了這種情況. 但是極端複雜的利益集團之間的爭鬥, 很難達到"美國利益優先"這樣的目標, "美國"實際上其實是"他自己", 這是美國相對於中國不利的競爭態勢. 選擇美國的民主資本主義製度 over 中國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製度的中國人, 必須要認識到而且接受這樣的現實, 否則的話你選擇在哪個社會生活, 都會怨氣衝天, 對身體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