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一種說法:女人是男人的學校。意思是說,男人通過與女人的交往會慢慢的成熟起來,因為每一個不同的女人都會讓他學會或者了解一些新的東西。其實反之亦然,男人同樣是女人的學校,這一點在最近熱播的電視劇《玫瑰的故事》裏體現的最為透徹。
有很多人都不是很認同這部電視劇,有人說故事老套沒新意,也有人說主人公的人設太假不真實,還有人就是單純的不喜歡劉亦菲的長相,不過無論因為什麽,總之是大家對這部劇的褒貶不一。我覺得如果單純的把這部劇當作一個娛樂消遣的偶像劇來看的話,它確實沒什麽意思,但如果更深入的想想那貌似虛假的故事發展背後的必然性,它則更像是一部女性情感成長的教科書,讓我們更直接,更純粹的看到玫瑰是如何從一個青澀的年輕姑娘成長為一個精神獨立且自由的成熟女性的。
都說女人是水做的,因為我們感性且多變,所以對女人來說感情和親密關係是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曆什麽樣的感情,與什麽樣的人有過怎麽樣的親密關係,都直接會影響到女性的生活和個人成長。有的女人可能會因為情感傷痛而變得堅硬刻薄,也有的女人可能會因為不健康的親密關係而變得自卑脆弱,當然還有的女人會在感情經曆中找到真正的自我,從而在精神上達到完全的獨立。正如《玫瑰的故事》中的黃亦玫,她在經曆了三個男人,三段感情之後徹底的在精神上自我解放了。
《玫瑰的故事》之所以讓人覺得假,是因為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很難遇到性格特點那麽純粹鮮明的男人。很多人都是集莊國棟,方協文和溥家明的特點於一身,但電視劇為了更清楚的說明玫瑰在親密關係中遇到的問題,所以讓這三個男人都很典型。
莊國棟是典型的高富帥,可以說是大部分女孩子夢想中的“白馬王子”。他人帥,海歸,本人在外企裏做高管,有一個多金的媽媽在巴黎開公司,皇城根兒腳下還有個當作家的爹,無論從哪方麵講他都是天之驕子,是年輕姑娘們婚嫁的不二人選。用這樣的男人來做玫瑰的初戀,正是映射了年輕女孩子對愛情的追求和向往。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玫瑰遇到了莊國棟,毫無疑問的從看到他的那一刻起就陷入了愛情。玫瑰與莊國棟的愛情熱烈且純粹,有如玉液瓊漿一樣甘醇濃鬱,如此溫馨美好的初戀本應該理所當然的奔向“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終點,但問題來了,莊國棟的前途和玫瑰的感情需求出現了矛盾。在親密關係中出現矛盾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如何解決這樣的矛盾展示了雙方的性格底色。
莊國棟在解決問題時體現了他權衡利弊,以自我為中心的本色。他理所當然的認為移居巴黎,全身心的發展他的事業是兩個人前途的最優選擇。他甚至都沒有想到要征求一下玫瑰的意見,而且在玫瑰表示不滿,不同意,甚至要分手的時候,他感受到的隻是氣憤和不理解,這說明在他的思想意識裏玫瑰並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隻是他人生裏的一部分。試想一下如果玫瑰沒有毅然決然的選擇分手,而是委曲求全或者是糊裏糊塗的屈從於莊國棟的安排,甚至是欣然不自知的接受莊國棟的選擇,那她就會在日後的生活中越來越失去自我。想一想在現實生活中,有多少女性因為向往,追求或者貪圖所謂的高品質生活而主動的或者被動的放棄了自主權,從而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籠中之雀”。
清醒的黃亦玫在離開了初戀之後選擇回到學校深造,這個情節預示著經過一個男人之後她成熟了,她對兩性關係的需求也不一樣了。相較於激情四射的愛情,這時的玫瑰更需要落地生根的安全感,而隨之而來的方協文正是這樣的一個男人。
方協文是典型的“鳳凰男”。他出生在資源匱乏的小縣城,而且還成長在一個單親家庭裏,但原生家庭的“先天不足”並不能阻礙他在人生路上大放異彩。方協文聰明,踏實,勤奮,刻苦,為人也敦厚老實,對人對事都以善良為本。在學校,公司和社會層麵他都是一個非常傑出的男性,唯一在感情生活中,他因為過度的自卑而變成了一個掌控欲強烈的人。
黃亦玫對方協文來講是“女神”一樣的存在,從在複旦迎新日看到玫瑰第一眼那一刻開始,方協文就深深的愛上了這個美麗的女人。為了得到玫瑰,方協文可謂是煞費苦心,從假裝不經意的跟玫瑰申請在一家餐館打工,到墊錢把自己公寓樓上的房間租給玫瑰。從幫玫瑰打架,到為玫瑰放棄深圳的工作。。。方協文一步一步的走進了玫瑰的生活,一直到莊國棟從法國回來找玫瑰複合,他即刻感到威脅而向玫瑰求了婚為止,方協文小心翼翼的抱得美人歸。從玫瑰的角度來講,她在這個時期是愛方協文的,且不說方協文在生活上把她寵的如同個公主,就單單是他在感情生活裏提供的情緒價值和安全感,就讓玫瑰找到了家的感覺。但可惜的是,這一對“女高男低”的情侶婚後生活的卻越來越不和諧,根本原因來自於方協文因自卑引起的掌控欲。結婚後的方協文不僅沒有因為擁有了玫瑰而徹底的安心,反而是因為害怕失去而越來越不可理喻,他先是擅自幫玫瑰辭掉了工作,又讓母親在家裏處處看著玫瑰,不讓她出門,最後更是過分的暗地裏推掉了玫瑰的工作Offer。也正是這最後一根稻草,壓垮了玫瑰隱忍了十年的婚姻。
玫瑰選擇離婚其實是從側麵說明女人在經曆了熱烈的愛情和平穩的婚姻生活之後,由於自身的成長,開始需要精神上的共鳴了,這也正是溥家明所代表的“靈魂伴侶”。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女性並不一定從年輕的時候就能遇到靈魂伴侶,因為年輕的女孩子在精神層麵並不成熟,所以往往會單純的滿足於愛情或者為了結婚而結婚。但人到中年以後,愛情消退了,結婚生子的任務也完成了,自身也在生活的曆練中成熟起來了,這時女人開始感到精神世界的匱乏了。如果自己的另一半也邁著同樣的步伐成長起來了,那“靈魂伴侶”當然是自己的老公當仁不讓。但如果另一半象方協文一樣不能與自己達到精神共鳴,那有些人會選擇離婚,也有些人會封閉自己。
《玫瑰的故事》讓玫瑰選擇離婚,並且遇到了溥家明,其實就是要說明任何女性的在情感中能達到真正的成熟和自由是離不開精神上的引領者的。在與這樣的”靈魂伴侶“相處之後,女人才能真正的看到自我,找到自我,完善自我。一般情況下,找到精神伴侶的女人會與之相攜走完後半生,但電視劇為了向觀眾展示精神獨立之後的玫瑰可以完全在生活中自洽,不再需要依賴任何男人的狀態,所以給溥家明安排了病逝這樣的一個結局。雖然有些極端不真實,但也算是合情合理。
直到這時,沒有了任何男人羈絆的玫瑰才真正的活出了自我。我感覺這大概也是小說作者或者電視劇編導真正要向女性觀眾們傳達的價值觀吧?!那就是任何女人都不應該象戀愛腦一樣盲目的陷入愛情,也不應該隻滿足於做一輩子的賢妻良母,甚至都不需要靈魂伴侶的陪伴,而是要不斷的自我成長,在精神層麵獲得最高境界的自由。
至於為什麽要在電視劇的最後一段給40歲的玫瑰安排一段和24歲小帥哥的曖昧橋段,我不是太理解。但能欣賞一下帥小夥林一的高顏值,同時腦補一下玫瑰的姐弟戀,也不失為一種福利。
得罪人的說,我認識的白羊座的人沒啥藝術細胞:)。
我發現這個劇不同年齡段,不同背景的觀眾,視角,關注點非常的不一樣。狗血的劇情有,比較少,不是那麽的鬧心:)。沒有小三和正主互撕的戲碼,是一部浪漫與現實結合的還不錯的劇。主角也不是一貫正確,有鮮明的成長線。
除了第一段戀情鬧騰了一點兒,總體女主線性格比較平和,上完研究生後,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學了心理學的緣故,說法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變。與方協文有很大的衝突的時候,都能保持理性和克製,玫瑰決定與方協文離婚後,基本上不帶著情緒高聲說話。我個人非常喜歡這種表達。
第三段戀情,雖然有不少BUG, 但我個人還是滿喜歡的。結局充滿遺憾,又意味深長......
第四段,算不上戀情,兩個人彼此互為老師和學生,一個教技術,一個教人生。如果選一個30多歲的人設,還是可以幻想一下:)),這個男孩太小了......
很少看國產都市劇,女主的生活圈子是高知,高級白領,總體氛圍還不錯。與玫瑰有感情羈絆的眾男配角都不錯。玫瑰的閨蜜,同事,領導也各有風采,不是工具人的存在。父母輩的角色人設也都深層立體,各個階層的人都有展現。表演都很有水準。
我也跟風看了幾集,太假!太假!整天穿不一樣的時裝就非常假。她的家庭條件似乎很一般。
劉亦菲太單純,不宜演這個角色。莊來自婚姻破碎的家庭,應該不再相信愛情,婚姻,應該隻是玩玩的態度。
這個劇本改編堅持了亦舒小說透著的觀點,就是女性的獨立,特別是精神的獨立自由,對於自己,人生,幸福的新觀點,非常讚!
最後的小帥哥,或許是要說這樣的女性很有魅力,和年齡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