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北京女人,我從小到大對上海有著一種很微妙的情感,之所以微妙是因為這種情感源於某種複雜的感受,那種感受是一方麵不以為然,一方麵又有些好奇。講實話,我對上海的最初印象並不十分美妙,原因是9歲的寒假第一次去上海是去參加爺爺的追悼會。爺爺奶奶姑姑一家生活在上海,雖然是父親的摯親,但他們跟我的感情並不深厚。那次赴滬,不僅領略了上海冬季的陰冷,也體會了奶奶姑姑的精明和冷漠,這些都跟北京的整體氛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一個孩子的視角看,當然不能理解這種地域的差異其實也存在著各自的優勢和劣勢,隻是單純的感覺上海的人情和世故並不符合我的性格。可是有意思的是,盡管你主觀的並不想跟上海攀上任何關係,但老天一定不會讓你如意。因為十幾年後當我嫁作人婦的時候,那個我稱作媽媽的人是不折不扣的上海人,這下我是徹徹底底的跟上海綁在一起了。
自從跟上海綁在一起之後,我有意無意的總是會聽到,看到,品嚐到各種跟上海有關的東西,《繁花》這本小說幾年前就是婆婆介紹給我看的。書拿到之後因為好奇看了幾頁,又因為礙於婆婆的情麵再看了幾頁,最後因為自己不願意半途而廢又看了幾頁,但終歸沒有最後看完,隻能無奈的歎息一聲,把它丟在一邊了。這本書之所以讓我看不下去,不僅僅是因為方言的差異,還有更重要的原因是書裏人物的各種瑣碎讓我逐漸失去了耐心。語言的瑣碎,做事的瑣碎,思想意識的瑣碎,總而言之就是不大氣,看著讓人著急。不過雖然我不那麽喜歡原著,但王家衛導演拍的電視劇《繁花》倒是讓人別有一番感受。
電視劇《繁花》一共30集,不算長,首先這一點就讓我比較喜歡,我實在是受不了那些動輒七八十集電視劇的拖泥帶水。其次,王家衛的《繁花》幾乎摒棄了金宇澄小說裏的所有情節,原著的三個男主角也僅剩阿寶一人,主體故事從上海愛情故事變成了以商戰為核心的上海版“華爾街之狼”。電視劇裏不僅刪減了很多人物,同時也自行增加了幾個主要人物,比如“爺叔”這個角色就是脫離原著完全杜撰出來的。第三,相較於原著,電視劇讓我喜歡的是編劇把故事裏主要人物都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美化,比如阿寶的重情重義,王小姐的善良純粹,玲子的豪爽俠義。。。這些都是原著裏不曾突顯的。我想,假如原著作者金宇澄在不知情的狀況下一口氣看完這30集,大概也未必能斷定這就是根據他的小說改編的。
其實電視劇的改編是不是尊重原著並不重要,誰也沒有規定電視劇一定要按照小說去拍,隻要拍出來有人看就可以了,這一點王家衛導演肯定是做到了。電視劇《繁花》不僅有人看,而且從2023年底它一開播就在網上引發了鋪天蓋地的評論熱潮。有評論好的,有評論差的,有人說《繁花》被拍成了一部30集的商業片,也有人說王家衛拍出了電視劇的經典之作,但不管觀眾如何評價,我們都能感受到這部劇的熱度。
我沒看完小說,但電視劇是從頭到尾看完了,總體感覺是不錯。導演用直敘,插敘,倒敘的手法極盡可能的讓故事情節緊湊並且吸引人,同時他對劇中幾乎每一個人物刻畫的都十分飽滿,從男主人公,到戲份極少的小人物,隻要有相關的鏡頭,就都能讓觀眾感受到角色的厚度。另外,善於利用燈光和角度拍攝的王家衛一直讓畫麵保持唯美,電視劇裏人物的服飾與妝容也從始至終保持精致,雖然看起來有些假,有些裝,但這種“端著”的感覺還是在一般人能接受的範圍之內。電視劇的整體故事我是不買賬的,編的缺乏真實感,是不是能引發上海那一代人的回憶我不知道,但劇中汪小姐的同事梅萍的一句話卻直擊我的心靈,讓我印象深刻。
汪小姐是上海外貿局的一名職員,大概從小生活比較優越,人又長得比較漂亮,所以在人群中容易得到關注,算是上帝的寵兒,人生之路也相對會比較順利。這樣的女孩子往往單純善良,性格大大咧咧,很難在年輕的時候會顧及到別人的感受。她的同事梅萍與她正相反,毫無背景,相貌普通,性格內向,所以總是被人有意無意的忽視。同是外貿局的職員,汪小姐深得科長的賞識,又有寶總的鼎力相助,所以在事業上一直順風順水。可梅萍卻處處碰壁,毫無建樹,這樣肉眼可見的差距讓她對汪小姐心生嫉恨。所以盡管汪小姐一直沒心沒肺的把她當朋友,但梅萍還是在汪小姐晉升科長的關鍵時期給她背後捅了刀子。
梅萍的所作所為讓她注定被歸類為“小人”一列,這不足為奇,因為我在生活裏就遭遇過這樣的“朋友”,但讓我一直不解的是“為什麽”?為什麽你明明對她很好,明明沒傷害過她,但她卻能反過來傷害你?一個人明目張膽的去傷害自己的朋友的時候,總應該有一個理由吧?當我遇到這樣的事情的時候,一直試圖從自己這方麵找原因,但卻百思不得其解。看了《繁花》,聽了梅萍跟寶總說的一句話,我多年的疑問瞬間有了答案。
其實像梅萍這樣的人在人群中也不容易得到認同,因為她的陰暗與狹隘照樣會讓她的人生受阻。電視劇中梅萍通過告“惡狀”擠走了汪小姐,但她也沒當上科長,因為頂頭上司不買她的帳,寶總也不屑與她合作。在離開外貿局之前,她悲憤的和寶總爭執。阿寶問她:汪小姐把她當朋友,並沒有傷害過她,她為什麽要擠走汪小姐?梅萍痛苦的,但也相當理直氣壯地說:汪小姐這樣人存在的本身就是對她的傷害!OMG,這是一種什麽樣的邏輯思維呀!站在汪小姐的立場上想一想,這是多麽可怕的一件事。因為哪怕她一輩子與人為善,可能也避免不了被傷害。隻要她身邊有人不滿意她的存在,她就有可能被人背後“捅刀子”。
看完了《繁花》,我別的感受不深,隻明白了一件事:盡量遠離人群!
同時,不招人妒是庸才。有才華的人招妒很正常。能遇到象金花那樣的領導不容易。
連幾千年才出一個的偉大領袖都搞‘陽謀’暗算自己的屬下、親密戰友,更不用說那低級告密、暗算室友、閨蜜、發小、好朋友的,在外國都遇到不少,中國尤其多!真夠朋友的,隻遇到過一個,現在還聯係不上。。。
不要輸在起跑線的最好辦法是“偷跑”而不被抓到
明白了,你的“人群”定義和我的定義可能有所不同,但我可以想象那個“人群”的樣子嗬。另外也不喜歡“宮鬥”的影視和小說,不如去讀點兒曆史。
================
我這一路走來都是盡量遠離人群,正因無故經曆太多的小人而不知所以然
==============
原來如此,這也是我一直不明白的問題,為什麽無故總有小人作惡!多謝提示!我還沒來得及看繁花,因為片子開頭像是民國,所以沒看下去
不過覺得雖然“遠離人群”是一種(對付難防小人的)對策,但是不是會因此失去認識”君子“和與”知音“交流的機會及享受呢?得與失,孰輕孰重?是個讓人矛盾的問題嗬。
多數人成為朋友之後還是會帶來溫暖的。
就不能戰勝嫉妒,嫉妒是一種強大的負能量, 弱者在它的操縱下要做出對強者的種種傷害
來安慰自己。
最省事的做法就是:遠離人群。
但人生來就是群居動物, 還會在某時某景會加入人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