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七七《百歲老壽星 紅塵早看破》
太座的大姨媽前幾天剛在上海順風大酒家舉行了"百歲壽宴",老伴五年前去世,夫妻倆相愛相伴七十多年,銀婚金婚鑽石婚。滿滿四桌至親好友受邀前來祝賀,同喜共慶,國內海外四個子女,四家人齊聚一堂,媳婦女婿,一個不缺,子孫滿席,四世同堂。我們也從美國紐約,萬裏之遙,通過微信視頻,即時獻詩祝壽:
《賀大姨媽百歲華誕有感》
人生百年 古今少見 大姨百歲 小輩來賀
壽比南山 福如東海 四代同堂 壽星喜慶
全球共歡 普天同慶 快樂百誕 幸福永伴
春天來臨 花紅柳綠 百花齊放 萬紫千紅
百花慶百壽 百歲賀新春
祝福大姨媽 更上一層樓
媲美周有光 再活十一年
五世同一堂 共同再祝壽
1
人活百歲不易,難得的是生活自理,頭腦清醒,認識達觀,樂天知命,食欲旺盛,吃嘛嘛香,宴席上還有幾位九十老頭,個個能吃,胃口不輸年輕人,隻是礙於健康考量,強製自己少吃,其實已經吃得不少,遠超我輩六十花甲之年的新定義中年人。能吃是福,吃喝玩樂,也就隻剩下這唯一的一點人生享受了。
趁此合家團圓的良機,百歲壽星對子女們說:我已經活到了一百歲,人世間少有,吃得下,睡得著,心事少,想得開,還能動。將來哪一天,我不行了,千萬別為了讓我再多活幾天,讓醫生來給我插管,受折磨,瞎折騰,給我吃苦,讓我孬活,不得好死。拖延一兩天,比起一百年,根本不算啥,讓我安樂走。
2
醫院裏,一位老太太和查房的醫生講,她兒子不告訴她患的是絕症,為了讓兒子心裏好過,她也就裝不知道。醫生在走廊裏,看到那個兒子正偷偷地哭,然後整理好自己的情緒,回病房去繼續瞞著母親。醫生歎息說,老人已經進入生命倒計時的臨終末期,預後隻有兩三個月可活,母子倆都深愛對方,不該用最後的時間互相哄騙,何苦不說開了,按照一位作者的話說:“好好告別”。
現在亞馬遜中國網站上,有不少有關這個專題方麵的中文版書籍,我剛剛買了完整一套《與生命對話》共13本電子書,太座隻花了兩天時間,就看完一本"當呼吸變成空氣",書中作者以自己個人瀕臨死亡的切身感受和體驗感悟,與讀者深入細致地討論了生命的意義和真諦,因為每一個活著的人都必將麵對親人的死亡和自己的死亡。
這是我們中國人精神生活的普遍缺陷,那位兒子,在送別母親後,可能會一直覺得自己讓母親減少了臨終的恐懼。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他們反而是加深了彼此最深刻的孤獨。而且,他自己最後也要麵對這一人生曆程。讓他以這種念頭,繼續這樣走完餘生,真是慈悲麽?或許是殘忍。倫理中的生命原則說“人應當尊重生命,也應該接受死亡”,我們在接受方麵,大多數人都有問題,所以這還是個倫理缺陷。
3
為什麽說“朝聞道,夕可死矣”,我們不能掌控生死問題,每天都麵臨大大小小的生命危險,都有概率突然結束。有一幅非常顯眼的嬰兒死者的麵孔,是在龐貝古城覆滅時保留下的化石,經常被媒體刊載,提醒我們這種命運。我們說:人能理解到什麽程度,就在什麽程度裏獲得平靜。我們努力思考這個問題,幫助自己選擇繼續生存的態度。這個可控的問題解決了,“剩下多少時間”這種不可控的焦慮和憂思,也能獲得相應的答案和緩解。
我們試圖解決生死、去來,是為重新認識生,為了當前的存在。“唯送死者以當大事”,我們對死者追悼追思儀式的執行,成了好好遵守禮儀,所謂的掩“活人耳目”。而內心,每一代人和上下兩三代人之間,大多回避這種交流。許多人活到最後一刻,都既孤獨又恐懼,如果您很敏感,也許會自責:我好好地送別了麽?我自己會不會被好好送別?——這真是個人生的大問題。向死而生,這是哲學家才能談論的問題,但是同我們每個人又息息相關。思考生死,是為了獲得生活的勇氣和智慧,也為照應好我們所關注愛護的至親摯友。
人工智能帶來的契機是記憶儲存,記憶開啟了意識的覺醒。我們雖然不能明確分辨:我們的思維中,記憶、情感、理性的界限在哪裏,但起碼懂得,失去重要的記憶,就是失去存在的證據,這是很要命的。當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走了,那麽你也走了。
4
古希臘的雕塑藝術是人類曆史上最美、最高超的,為什麽從來沒有被超越過,揣測猜想這可能和人生態度有關係。藝術中,高度不是取決於技能技巧,而是人生態度,因為藝術畢竟是人類的藝術。希臘人生活在地中海的陽光下麵,哲學健壯、開朗,富於洞察力,他們能夠幹淨簡潔地解決問題,這種坦蕩、直率和幹淨,後來都很罕見:羅馬時期坦蕩而不幹淨,中世紀既不坦蕩也不幹淨,現代則不夠簡潔幹淨。人體藝術是人類生存於世最好的代言,他們對人體的美是坦然接受的,然後不斷豐富。我們說希臘是人類最好的童年,因為特別純淨自然,而且他們的觀念都經過哲學檢驗,這種狀態的人類文明,遠比單純的童年要理想。所以,去與來的問題,希臘也解決得漂亮壯麗,看他們的神話和悲劇都能感受到,他們是很好的過客、坦然平靜的歸人。
人生在世,其現實的目的還是更好的生活,隻有活著的人,才有資格麵對死亡;作為生者,才能好好地送別歸人。然後才是人生最後的結局,每個人都不可避免、最終都會像《浪遊者的夜歌》中說得那樣:“暫且等待,你也將會,得到安寧。”
2017年1月9日,4月29日(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