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鬼首天龍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閑話孔老二和他的“克己複禮”

(2017-09-14 22:43:20) 下一個

 

 我心目之中的孔老二不是一個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十全十美的聖人,因為世界上本就沒有所謂的聖人。誰自詡為聖人,我都認為那不過是一個裝逼犯。其實,想裝逼的不是孔老二,是孔門之下的那些儒教子孫,這幫孫子把孔老二擺放到聖人的位置上,讓自己籠罩在神聖的光環之下,作道貌岸然狀,這才是真正裝逼的主兒!兩千多年以來,以儒家文化為綱領的中華民族,興也百姓苦,亡也百姓苦,災難重重,以至於讓後來的改革家和革命者,拋頭顱灑熱血卻無法使中國社會取得寸尺的進步,都急得跳著腳地大罵孔老二是個王八蛋!非要砸爛孔家店不可,我覺得真是冤枉了孔老二這個老頭。

 

  既然孔老二被儒生們視為萬古師表和千年的老妖,就不乏有考證癖好的人追源溯本,千方百計地證明孔老二血統之高貴,家世之顯赫,一張嘴就是孔老二的祖宗的祖宗的祖宗是什麽什麽人物,說得我暈頭轉向。前些日子,跟幾個朋友聊天,有一個朋友決斷地宣稱,孔老二是河南人!當時在座的一河南籍的朋友就急了,說你別再給俺們河南人抹黑了!你咋這缺德捏?其實,說孔老二是河南人的朋友也是有根有據的,據說孔老二的直係先祖為殷商王族名人微子,孔子高祖弗父何則是宋湣公之嫡長子,有繼承宋國國君資格,可以說是根紅苗正,屬於王室後裔。這當時的宋國封地就在今天河南境內。

 

  孔老二的家世出身不論多麽高貴顯赫,好象跟他本人並沒多大關係,他是他父親孔紇(又名叔梁紇、公叔紇)與魯國女子顏氏女禱於尼丘野合而生孔子。而且孔老二一生下來就從沒見過他父親,他母親也沒告訴過他生身的父親是誰,以至於他母親死時,被草草埋葬,因為孔老二找不到他父親的墳頭。是一個與他母親顏氏為鄰的熱心大媽(這位熱心大媽的兒子是當時開喪葬汽車的司機)向孔老二透露了關於其生父及顯赫家世的背景,並告訴他孔父及孔氏家族的墓地在什麽地方。

 

  當時孔老二17歲,知道這個消息後,正在血氣方剛之年的他幹出了一件極其勇敢的事情,他不僅找到了父親家族的墓地,而且公然向世俗和孔紇的遺族挑戰,他掘開了父親的墳墓,把自己那位身世微賤的母親與具有貴族血統的父親的遺骨合葬在了一起。所以,盡管在血緣上孔子有顯赫的貴族家世背景,但作為一個被遺棄於外的孤兒和棄子,實際上在整個少年時期直到這次掘墓葬母事件之前,他從來未曾與這一家族發生過任何關係。

 

  孔老二自幼與他母親生活在一起。前麵說過,他母親的鄰居家有一位當時開喪葬汽車的司機(輓車夫),要是沒有這位司機的母親告訴他的出身來曆,孔老二根本就找不到他父親的墳頭。按照周製,城邑裏的居民是以社會職業及身份地位分類劃片居住的,世居世業,不能改變身份。所以,孔老二母親家前後左右的鄰居多為執辦喪禮者,他母親家族也應該是從事的這一行當。孔子少年時期就作過喪禮的吹樂手。《史記》裏記載孔子為兒嬉戲,常陳俎豆,設禮容,以演習喪禮及祭祀之禮儀作為兒童遊戲。從儒家的三《禮》看,《禮記》特重喪禮,表明孔子精研於此。也許他少年時的理想就是作一個主持祭喪之禮的儐相。這少年時期的夢想,對於孔老二一生的思想言行發生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

 

  這個被儒教門徒尊稱為聖人的孔老二畢其生精力都要克己複禮,他所要複的是什麽呢?後來我跟人一打聽,原來他所要複的是《周禮》,而這《周禮》是周王室封建之後,一個叫周公的人費盡心思,創造出來的一種保家衛國的絕技。

 

  在周武王伐紂之後,取殷商以代之,建立了周王室,在分封天下土地給諸侯之後,周天子發現,它實際直接控製的地區,不過是陝西關中(以鎬京為中心)以及河南洛陽(以洛邑為中心)兩塊有限的麵積。在這兩個地區,各自布置著合計四萬多人的常備軍,這也是周王朝所有的國家常備軍,再多了就養不起了。你想啊,這區區幾萬軍隊,要對付分散盤踞在周控地區以外的上千個諸侯,顯然力不從心。於是乎,周公製定《周禮》,規定了人們的起止坐行、吃飯穿衣、朝拜哭喪以及男女尊卑的秩序禮儀,根本目的在於從精神上折服諸侯,以日常生活的起居行為來教化民眾,讓你時時刻刻地知道君臣之分,貴賤之別,長幼之序,別有什麽非分的念頭!

 

  在海外我家曾經住過一個日本房客,是個20多歲的小夥子,每次他從外麵回到家中,要經過房廳才能夠上樓梯進入他自己的臥室,而我有時候則在房廳裏看電視什麽的,他必須經過我的眼前。每次他都目不斜視地看著腳底下的路,躬著腰點著頭,嘴裏不停地說著對不起!對不起!一溜小跑或急走地經過我的麵前,表現得誠惶誠恐,緊張恭敬。我看著心裏就想發笑。後來聽人講解,這舉動在《周禮》的行為規範裏叫。按照《周禮》要求,不同等級的人,見到不同等級的人,在不同的場合,舉止行動要有分教,走路說話都是有章法的,你跟在尊貴者或長輩的後麵行走要亦步亦趨,從他們麵前經過時也要,而不能四平八穩地邁著方步過去。

 

  日本人練習武術的場所叫道場,習武的學生進入道場之前要把鞋子脫在道場外麵,你在那兒脫鞋的時候,注意不要踐踏別人的鞋。而且要把鞋尖對道場外麵的方向擺放。這不是日本人規定的,是《周禮》裏的條文,日本人一直執行到現在。你要是去日本人家裏做客,如果主人為你把門打開,你發現裏麵是榻榻米,在你進屋前,要脫去鞋子,依照同樣的道理。

 

  嚴格按照《周禮》的規範行動時,不光是要從表麵上表演重複機械化的和程序化的標準動作,要從內心深處和麵部表情表達出強烈的感情色彩出來。比如在國君麵前,你要作出害怕而謹慎的樣子,好像沒有容身之地似的;要盡量地矮國君一點,以顯得自己渺小;國君不說話,你也別開口,要恭敬謹慎,好像憋住屁不敢放一樣。與國君對答時,要麵色矜持莊重,言語拘謹,故意好像底氣不足一樣。這種拘謹的狀態直至拜見完畢,當你走出宮室降下台階,麵色才可開始放鬆。聽我這麽說完,你一定會說:這特麽是人過的日子麽?嗬嗬,誰說不是捏?

 

  《周禮》中無處不在體現天子、諸侯、大夫、臣民這些等級秩序。如果國君與臣民一起議事,同誌們在同一屋簷下,跪姿坐在那裏(屁股壓在後腳跟上,日本人叫正坐,練日本武術必修的入門功夫),對屁股下所坐的席子是有嚴格規定的,天子坐的席子五重,諸侯之席三重,大夫之席兩重。席的花紋也有差別,顯示了等級差異,絕不可以鋪錯了,即便是在家獨處。孔子有個三好學生,死前發現自己躺的席子花紋超過了自己的身份級別,嚷嚷著爬起來要換,換成低級的。結果大家一忙活把他給折騰死了。

 

  席子在屋內的擺設位置也有尊卑的差別,離門的遠近,是東是西,都蘊涵著等級秩序。臣子不能和君主同坐一席,當然,男人和女人也得分開。入席時候應該從席的後麵上去,誰從前邊邁上去誰是混蛋。正坐的時候,膝蓋離席子前沿保留一尺間隙,以表示謙恭。若是在讀書和進食的時候,則又不要保留間隙,應盡量往席子前沿坐,以免看不清書或將食物落在席上,顯得舉止失當,好象沒有教養。在日本習武學習正坐的時候,我心裏那個氣啊!一個勁兒地心想:這是你們日本的東西麽?用你們來教給我?!

 

  接下來說吃飯進餐,也是滿有講究的。天子吃飯用九鼎、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士則用三鼎。你看那出土的周時期文物青銅大鼎,多神氣啊!其實就是一吃飯的家夥!但卻有身份地位的象征在裏麵。建議現在發了橫財的款爺們,花個百八十萬的買個大鼎回家當涮羊肉的火鍋用,多牛逼啊!顯得你多氣派啊!嗬嗬。在周天子的食案上,擺著的餐具至少有二十六個,其它級別遞減。米飯則放在青銅簋裏,天子用八簋、諸侯用六簋、卿大夫用四簋、士二簋。總之,就吃飯進餐這件事上,《周禮》都規定出一套非常複雜的講究來,就是為了惡心你,怕你吃別人吃出汗來!

 

  整個《周禮》,繁文縟節,要想演練操作的一絲不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當時周公下發紅頭文件,要求廣大的臣民們切實把《周禮》裏頒布的內容貫徹下去,融化在血液中,落實在行動上。你想啊,一個人整天的練習操作這勞什子玩意,連在床上那個都不敢肆意造次,他能有什麽其他的非分之想?禮儀這種東西的神奇之處就在這裏,它可以通過約束人的行為模式而改變其心性,通過演習運用這些禮儀,使得下級對上級的服從被固定融化在人的日常行動之中,以至於從骨子裏都習慣了尊重君長,誰還想得起來造反這回事?我想周公這個人真是絕頂的聰明!也有足夠的壞!

 

  讀《史記》,太史公曰:餘讀孔子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餘敬徊,留之不能去。我曾經一直不得其解,你孔老二算哪壺尿啊?怎麽對《周禮》這玩意如此鍾情呢?沒事你操練它幹嘛?有時間還不如學學你老爹找個窈窕淑女野合去了!那多爽啊!後來我琢磨通了!我想這是跟他所從事的職業有關!跟他少年時期的夢想有關!不幸的是孔老二所處的是禮崩樂壞的時代,周王室日漸衰落,沒有人再對《周禮》感興趣,此時,如果有誰還在那裏演習《周禮》,一定會被人當成精神有病者。這禮崩樂壞的局麵所導致的最直接的後果,對於孔老二來說,就是他的下崗失業!嗬嗬,他能不盼望著克己複禮麽?

 

  孔老二打小就是個聰明的孩子,敏而好學且有能力,應該是在三十歲左右,孔老二的能力受到季氏家族的注意,他自己說自己三十而立。季氏(季平子)委任孔老二作其私家的小家臣,作過委吏乘田。委吏,是司庫房的小職官。乘田則是管牲畜的小牧官。由於做得好,又被擢升為管理工役的小司空。但是不久,孔子似乎與季氏失和。他離開魯國,開始生活中的第一次流浪和遊曆。這種流浪和遊曆,很可能也是為了尋找一種政治上的出路。他到過東邊海濱的齊國,一度他還曾試圖回歸自己的故國宋國,後來他又顛簸流離於中原的陳國、蔡國之間。

 

  在孔老二周遊列國的過程中,他到處向人們宣講他的政治理想,就是克己複禮那一套東西,但是沒有一個國君對他感興趣,有一次他竟把人給說睡著了,他自己也覺得特沒勁,於是乎,走人!最落魄的時候,他自己形容自己惶惶如喪家之犬,唉!可憐我們的孔大聖人,我說你什麽好呢?

 

  我覺得當時的中國人不傻,甚至比現在的國人聰明!最起碼各國的國君麵對孔老二的遊說,不為所動!心裏說:你孔老二拿我當傻逼來了?現在這都什麽年代了?誰還把周家王室當回事?物竟天擇,適者生存!你一個勁地鼓動我克己複禮,憋著壞水想害我不成?娘稀匹!你奶奶個熊!這都是我配的潛台詞,在孔老二人生舞台的表演當中。

 

  我認為當時的中國人並不保守,都在思想著變法變革,各諸侯國都在尋求招攬新型的政治人材,為國君出謀劃策,製定戰略方針,以期國富兵強稱雄諸侯。這也是中國曆史上第一次在政治學術上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局麵景象的土壤基礎。孔老二的學說在當時的曆史背景下,可以說是逆曆史潮流而向,是一股反動力量。但我為這孔老二的勇敢反動而鼓掌!相對於當時春秋無義戰,孔老二的力求恢複社會秩序,克己複禮,在客觀上表達出了一種知識分子對社會變革動蕩不安局麵的人文關注和道義責任感。

 

  在政治學術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候,孔老二的儒家學說應該算是一棵鮮花,一株奇芭!他的學說表達了一種政治理念和人格理想,以至於有不少人追隨他,聽說他有弟子三千,賢徒七十二,但是,他的學說終於沒有賣出去,在他有生之年。

 

  在經過了許多年之後,在漢朝武帝的時候,有一個人叫董仲舒,他告訴武帝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武帝問為什麽?董仲舒模仿當年孔老二的口氣回答: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武帝聽罷,哈哈大笑,說時代不同了,是該獨尊儒術了!從此,孔老二被擺放到了聖人的牌位上,他的儒家學說一統江山2000年。於是,中國的知識分子成了不會思想的讀書人,開始了吃死屍啃腐肉的墮落生活。

 

  2000多年的時間,神州大地,炎黃子孫,沒出過一個象點人樣兒的配稱知識分子的讀書人,因為這些讀書人除了拿一本《論語》在那裝正人君子,滿腦子盤算著陰謀詭計琢磨人,我不知道他們還有什麽其它的知識內容!他們憑什麽叫知識分子?更別說知識分子這個詞在西方有英雄的含義,是道義和良心的代名詞。而獨尊儒術之後的儒家門徒在精神上嚴重缺乏的正是這兩點知識分子身上所必須具備的人格因素,他們以為人之所以長有膝蓋骨,是用來下跪的。

 

  到了二十世紀初期,在中國的五四運動前後,中國迎來了曆史上第二次政治學術上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但是,打倒孔家店的口號已經喊成一片。不管這口號喊得對也好錯也罷,都跟孔老二本人沒什麽關係。子曰:我TMD的招誰惹誰了?

 

原載微信公眾號:鬼眼天下guiyantx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萬得福 回複 悄悄話 好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