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哥廷根,天空轉為晴朗。路況很好,車輛不多。我基本上開在時速150公裏~160公裏之間。在超車與被超車間(^_^)一路開到離萊比錫(Leipzig)不到20公裏的一個休息處下來方便一下。剛出車來,感覺風真大啊,足以把人吹跑。回頭想想這福特車真穩當,一路以如此高速開來並沒有發飄的感覺。
事前規劃行程時,由於這天的時間太緊,要走馬觀花的地方太多, :-)左思右想忍痛去掉了萊比錫,所以我就沒有把萊比錫的景點事先輸入到手機的GPS中。兒子在學大提琴,知道音樂大師巴赫的作品,他不是很喜歡,認為宗教的意味太濃。巴赫在萊比錫度過了他人生的最後20年,死後就葬在聖托馬斯大教堂的聖壇底下。
此時大概下午4點左右,萊比錫就在眼前,錯過豈不太可惜了。我趕緊現查手機GPS上的POI,找到巴赫。盤算著就在萊比錫作一個1小時的旋風式訪問,5點離開,6點就可以開到德累斯頓(Dresden),還不算太晚。好,就開進城去。
從高速下來進城途中,看周圍的現代建築都很陳舊。可能正值下班時間,還有一點堵車。開過一條河流,就進入到城中心地帶。萊比錫是德國曆史名城,在音樂史上占重要的地位。音樂大師門德爾鬆在此創辦了德國第一所音樂學院。他的銅像就在城中心地帶。
背後的刻文:"Edles nur künde die Sprache der Töne" (The language of music proclaims only the noble)
附近的巴赫像。
對麵就是聖托馬斯大教堂。
沿著一條小巷,穿過一個廣場,
就看到了德國偉大的作家歌德的紀念像。
歌德在萊比錫學習生活了3年。他的不朽名著《浮士德》涉及了萊比錫中最著名的擁有第二長曆史的酒家-奧爾巴赫凱勒(Auerbachs Keller)。沒時間去看了。
這是在聖托馬斯大教堂旁的巴赫銅像。
萊比錫每年都要舉辦巴赫音樂節活動。
巴赫和歌德在2003年德國電視二台評選“最偉大的德國人“中分別名列第6,7位(愛因斯坦位列第10位)。
從萊比錫城內出來重上高速,不巧遇上前方出了車禍,大塞車有40,50分鍾。這次旅行唯一的一次看見高速上的警車。
早知道塞車耽擱了時間,我們就應該再回去城裏轉轉。萊比錫也是大數學家,哲學家萊布尼茨出生和成長的地方。他14歲進入萊比錫大學(德國曆史第二悠久的大學,僅次於海德堡大學)。年輕的尼采曾在此求學,26歲的海森堡在此執教。中國近現代史上的兩個著名人物蔡元培,林語堂也先後在此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