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核

電影是怎樣打動我們的
正文

也談奧斯卡 低成本為什麽能拍出好電影二

(2017-07-20 10:51:50) 下一個

很多年前,我的一位服裝學院的朋友跟我聊天,他說,他們學服裝設計的同學每次服裝發布會,他、她們都會講出頭頭是道的評論。這套衣服的設計怎麽好看,那套衣服怎麽不行等等。覺得他們都非常專業。可是輪到自己設計,卻很難設計出好作品。這說明了什麽?這說明鑒賞力和創造力是完完全全兩回事。我們都有自己喜愛的書籍,音樂和電影。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創作出這樣的作品。

大部分電影人都有類似的經曆,就是童年時候看到某部,或某幾部電影非常激動,決定將來也要拍電影。這是我們都很熟悉的橋段。但是,成功電影人在他們身上後來都發生了什麽事情我們就不知道了。我來告訴你後來發生了什麽。電影人反複體會自己的觀影體驗,研究電影怎麽通過視聽手段打動他們自己的,通過研究自己,後來就頓悟了,開竅了。知道電影怎麽進入普通人的內心世界。就像喬布斯當年研發蘋果手機的時候,他非常癡迷自己的雙手,通過研究自己手指的動作來研發觸屏技術。同樣,那些電影好手們其實大部分時間都在琢磨自己的眼睛。
今天,我也來簡單地談一談好萊塢電影,談談奧斯卡。
現階段我感興趣的是小成本電影,或者說是獨立製片的電影。比如《迷失東京》《她》《性 謊言 錄像帶》《巴別塔》《一次別離》《野蠻入侵》《拆彈專家》《烏雲背後的幸福線》《百萬美元寶貝》等等等等。還有很多。
我們大陸的小成本電影卻很少佳作,也包括票房成績。為什麽呢?有人指責中國大陸電影觀眾的欣賞水平不夠高。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整個電影製作人的電影觀念落後。技術落後。導致大陸電影在世界上打不開銷路,不被看好。
我來舉個例子。伊斯特伍德是我認為好萊塢少數最會拍電影的導演之一。他最喜歡在有限空間裏運用正反打鏡頭。因為這樣做可以有效地增加畫麵的現場感,減弱劇場感。但是這種鏡頭的運用要看正反打鏡頭背景的差異性。李安懂這個道理,所以他在拍《少年派》時使用了3D技術。因為大海的背景都一樣,2D很難通過現場調度讓觀眾產生現場感。但是我們再來看看馮小剛的《我不是潘金蓮》的最後的一組對話鏡頭,對話發生在長廊裏,長廊兩頭幾乎一樣,馮導讓兩位演員在長廊中間對話而且使用了正反打鏡頭。這種鏡頭應該規避的。再有,說道導演有多牛X,常常用到的詞就是保持客觀,冷靜。真的很好笑。我再舉馮導的一個例子,《一九四二》。實事求是地說,我很欽佩馮導,他是位好導演。但是他的電影觀念確實有問題。為了冷靜地保持所謂的客觀,全片很少用到特寫。這也就算了,電影裏不該有空投炸彈的降落跟拍鏡頭。電影觀念的落後會直接影響到電影敘事。這樣的電影拿到好萊塢,懂行的人一看就知道有問題。也難怪我們老得不到奧斯卡的青睞。我們的電影觀念太落後了,有問題。很奇怪,伊朗電影人的電影觀念很講究章法,他們的故事《一次別離》《推銷員》都不是很複雜,但拍攝的手法很先進。雖然故事層麵上《推銷員》遠不及《一次別離》那麽好,但是依然獲得了奧斯卡的肯定。
最後我想稍微提一下我們的西遊記。都認為西遊記拍成電影,電視肯定可以象漫威動畫一樣在全球大賣。其實並沒有發生。因為沒有找到很好的切入點,發力點,講故事的角度。而僅僅是簡單地燒錢,上電腦特技。
隻要電影觀念正確,找到合理的故事切入點,低成本也完全能夠拍出好電影。
請朋友們查看我前不久發的微博《電影是如何打動我們的》。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蘋果核 回複 悄悄話 知道了,謝謝!
chufang 回複 悄悄話 《岡仁波齊》《昨天》都不錯。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