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與咖啡之友薇薇安聊天。她像我的口語老師了。我提出改天想請她飲茶,去唐人街的傳統店。她說她也想和我去,可是不需要我請客。我說好。我們之間“邊界感”是清晰的。
她與我最談得來的是淘和撿。不過我們都意識到不能過度。這點她說我做的比她好。她有半獨立屋,空間比我足,囤積的多,去年才開始斷舍離。她說上周去救世軍捐了一袋,買了一條真絲絲巾$1.99,和另一樣。等於舍的多,獎勵一下自己了。
我想到“量入為出”,也可以“量出為入”。
開支少的人,不需要太拚命賺錢。我在為自己做零工找借口的人生經驗了。:)不過以前跟女兒談過,就算我老了,也不會想要你資助。
旅遊開銷大的話,不去也罷。翻翻書,逛逛AGO,去趟ROM,也能格物致知。我又是對豪華郵輪無興趣,對總統套房酒店感冒的,特別對裝修成宮廷風格的房間要暈的。沒有對錯,隻是對不對胃口而已。
廚師長在上海最後一個星期了,有他的喜樂煩惱。朋友接他晚上散心,或許去酒吧。
而我一個人走去上周看櫻花的路上,進一家未進去過的咖啡館,學習了刷卡,found 我的小時光。
不一定要活得像女王,可是,用零花錢淘的Royal骨瓷,有自我樂趣。
不一定要量入而出,但是,量出而入,有對日子的自信。
我穿著二手,樸素而舒適,花費極少。昨天還得到豆子店的日裔混血姑娘的讚。
那櫻花是上周撿的,看得見泥點。
在found 裏寫下。
(我早上猶豫要不要看櫻花落,後想,後半生也不會超過四十次。步行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