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6日- 9日,第七屆人工智能頂級會議ICLR(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arning Representations),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市(New Orleans, Louisiana)舉行,逾4000人參加了此次會議。兒子和他的同事以及Google的其他研究人員,攜帶一批高質量的研究論文參加了這次盛會。根據論文的評選結果,此次會議共接收到1578篇投稿,相較去年的981篇有了60%的增加,其錄用結果如下:1.5% 錄用為oral 論文(24篇),30.2% 錄用為poster 論文(476篇),58% 論文被拒(918篇),10% 撤回(160篇)。幸運的是兒子和同事投遞的研究論文這次被選用為Poster Presentation。
ICLR 是人工智能裏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領域非常有名的會議,每年舉辦一次。2013 年由位列深度學習三大巨頭之二的Yoshua Bengio 和Yann LeCun ,牽頭主持舉辦了第一屆ICLR 大會。
Yoshua Bengio 是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的教授、深度學習三巨頭之一,他領導的蒙特利爾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MILA)進行了AI 技術的學術研究,而MILA 則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之一,與穀歌也有著密切的合作。
同為深度學習三巨頭之一的Yann LeCun現任Facebook人工智能研究院(FAIR)院長、紐約大學教授。作為卷積神經網絡之父,他為深度學習的發展和創新作出了重要貢獻。
雖然ICLR舉辦的時間不長,但它在短短的七年間迅速成為了深度學習領域無人不知的頂級會議,除了兩位創始人自帶的名人光環外,其日趨龐大的參會規模、熱烈的論文提交情況、寬廣的論文主題分布以及別具一格的評審製度(Open Review ),也被學術研究者們廣泛認可,被認為是“深度學習的頂級會議”,在深度學習火熱的今天,ICLR 儼然成為了人工智能領域不可錯過的盛會之一。
每年的這個盛會,吸引了許多世界各地的的年輕學者前來參加,尤其是高校的博士生和科技公司的青年研究人員。為鼓勵這些資曆尚淺的論文作者親自參與會議學習和交流,減輕他們的經濟壓力,ICLR設立了一些獎勵基金供他們申請,比如ICLR Travel Award。另外,不少公司也會給其參會的員工提供一定數額的補助。但以上這些都需要與會者主動申請才有可能獲得,經過努力,兒子申請到了ICLR和Google的獎金和補助。當然,如果你是不差錢的名教授和大公司的負責人,也就沒必要去跟年輕人爭了。
雖然ICLR2019年的投稿量比去年多了許多,但隻有Top~31%的論文才被接收為poster和oral paper。總的來說,2019年的論文得分中位數大約為5.2分,平均得分是5.15。由於ICLR采用Open Review的形式來進行論文評審,也就是說所有提交的論文都會公開姓名等信息,並且接受所有同行的評價及提問(open peer review),任何學者都可或匿名或實名地評價論文。而在公開評審結束後,論文作者也能夠對論文進行調整和修改。
兒子他們撰寫的那篇研究論文,收到了三條評審意見(review),剛開始評審者給的評分高低差別比較大,有一條給了比較高的評分,另兩條則在平均線上搖擺。為此兒子和同事們作了充分的專門準備,針對每一條評審意見,都給出了詳盡而有力的論文闡述和說明,為同行評審者釋疑解惑,終於扭轉了評審的最終結果,所得的平均分也超過了作為poster paper的嚴格標準,真可謂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眾所周知,深度學習推動了今天的大多數人工智能應用。我依然記得兩年前,Google研發的機器人AlphaGo對壘中國圍棋高手並大獲全勝的那件事,讓我首次對人工智能的強大極為讚歎和感慨。近幾年來人們對人工智能的興趣有增無減,人工智能已逐漸走入了普通人家的生活。就如經常使用手機的我,對Siri這個虛擬個人助理一點都不感到陌生,因為我經常對它說出天氣預報等指令,而Siri 則會對應地幫我找到有關的信息。如今隨著人臉識別、語言處理/機器翻譯、車輛自動化駕駛等技術的日趨成熟和完善,我堅信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和應用很快就會遍地開花。
ML 是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