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收到了一個好友轉發過來的微信,那是她一個朋友在探望了一位老人後的人生感悟。“正是夏花絢麗的時節,我們姐妹倆來到多倫多老年公寓看望李叔叔,老人家已是87歲高齡,仍然精神飽滿神采奕奕,思維敏捷笑聲朗朗。李叔叔早年畢業於中國一個有名的政法財經學院,知識淵博、閱曆豐富、德高望重,桃李滿天下。我們的聚會非常開心,祝福老人家老當益壯、安康幸福、快樂歲歲年年!”
在她這個朋友的筆下,一個老一輩知識分子的愛情傳奇故事,就在我眼前逐漸清晰了起來,而且是那樣的淒美動人和跌宕起伏!
“上世紀六十年代,大學畢業不久、風華正茂、才情橫溢的李叔叔,由於家庭出身問題,被從廣州發配到了省內的一個偏僻小縣城,並且在我們那個小城一呆就是幾十年。
那時李叔叔已娶妻並先後生下了一男二女三個孩子,直到改革開放初期的八十年代,突然有一天一個從加拿大來的女人,來到小城找到了他,原來她是他讀大學時的初戀情人……最後他的初戀帶他去了加拿大定居(那時他的三個兒女都已長大成人並成家立業了)。”
好友由此發出由衷的感慨:初戀情人偉大,隔斷幾十年的愛情終於在晚年修成正果!子女理解偉大!妻子更是豁達偉大,還丈夫一個本來屬於他自已的愛情,讓丈夫晚年得到本來屬於他自己的愛情,這更是對丈夫的愛的體現!
有關這個老人的傳奇愛情故事,剛開始時我還是有點不理解和不認同的。我覺得往事隨風,過去了的事情放在心裏懷念就好,拆散兩個家庭非為上策,況且如果沒有愛,難以想象如何能在一起度過幾十年的歲月(不愛當初就不應該結婚)?好友解釋說李叔叔和初戀的感情其實一直很好,隻是由於家庭出身被打成右派等政治問題,一對鶯鴦硬是被拆散了。他們後來的結合是得到了兩個家庭的理解的,也被那個小城的人們所祝福。好友還跟我說,“五六十年代知識分子的處境,你們小字輩是不能理解的,我是由衷地為他們感到高興。”
無獨有偶,這幾天我剛好讀了一係列有關知青和文革的紀實文章,其中有兩個知青的初戀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個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是在文革下鄉時認識並相愛的,女孩還為男孩放棄了僅有的一次上大學的機會。後來因為男孩家庭出身的問題,女孩的父親在她回城後馬上逼她寫信分手,男孩因此無法諒解她。他考上大學後盡管他們恢複了聯係,也盡管女孩一再解釋寫信分手的原因,男孩卻始終不能釋懷。最後的結局是女的忘不了初戀男友,但也從不破壞他的家庭(她有不少機會),因此她鬱鬱寡歡,中年早逝。男的斬斷情絲後,跟女孩的好友結了婚,並升官、出國,功成名就。當他回國想找她“敘舊”時卻發現斯人已逝,悔之晚矣。他說他這輩子最愛的還是初戀,他對不起她的一往情深。
另一對來自上海的知青在黑龍江插隊落戶時相知相愛,因為女方家庭的反對和彼此產生的各種誤會,他們沒能結合在一起,男的後來雖然結了婚但因為忘不了初戀,在取得前妻的諒解後他們很快就離婚了,女方則怨恨了他這個現代“陳世美”三十多年,雙方不聯係不見麵,直到他們的女兒(男方不知道)千方百計找到父親,這對曾經深愛的戀人才在電視台節目組的幫助下相見了。三十多年來初次見麵,男的非常激動滿懷希望,女方及其家人則仍然非常憤怒不肯原諒他。就在這時,男方送給初戀情人的“禮物”--他們的兒子出場了!原來當初未婚的他們偷偷生下了這個長子,但在當時的情況下隻能把他送給別人撫養。男方回城後因為找不到初戀情人,隻好把全部的精力都用來尋找這個“丟失的”兒子,終於在十多年後找到了兒子,並用畢生的積蓄培養他和供他出國留學。節目最後這“一家四口”在電視台的演播室裏留下了珍貴的合影,男主人公說,有了這張合影,就有了一個家的感覺了。看到這裏,我不由淚奔,那個年代造成了多少相愛的青年男女的悲劇啊!
往事不隨風,初戀難相忘!以上這幾個故事過程都十分曲折,結局也不免令人傷感,唯一有些“亮點”的是,李叔叔和他的初戀晚年終於得以在一起。曾經深愛的人兒,各自經曆了許多悲歡離合、痛悔怨恨,甚至生離死別,真正應了“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這一句。同為女性,我深深同情故事中女主人公們的不幸遭遇,更加敬佩的是那些理解丈夫並成全丈夫與其初戀的“前妻”們。
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