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毛囡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國首批18位博士

(2022-02-02 11:27:00) 下一個
我國首批18位博士
 
       1983年我國第一批博士學位授予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至今已近四十年了。那次18人獲學位證書的我國首批博士也都70歲、80歲多了,都退休了。下麵簡單介紹一下。
 
       這18人都是在恢複高考後的78年考入研究生的(當年共錄取1萬多人),當時並沒分博士生和碩士生,因為首批博士生導師和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的名單是在1981年11月才確定公布的,而18人中有的已在1980年就已畢業,他們因為畢業論文水平高,在那名單公布後再申請了作博士論文答辯的。
        中科院高能所馬中騏的學位證書編號是10001,因此也成了第一個本土博士,他也是最早(82年3月)完成答辯的。
        馬中騏讀了兩回研究生,1964年,馬中騏考上北大物理係研究生,讀了一年多後文革開始中斷,78年再考了研究生。
       王建磐同時參加了高考和研究生考試,因研究生考試比高考晚了半年,王建磐是在華南理工大學上了5個月大一課後又收到了華東師範大學的研究生錄取通知。 
       18人中的讀研經曆還有不少故事。
 
1. 於秀源,1942年出生。1978年考取山東大學數學係研究生,專業基礎數學,指導教師潘承洞。1980年留校任教,1983年5月獲山大理學博士學位。
 
2. 範洪義,1947年出生。1978年考取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專業 理論物理,指導教師阮圖南。1981年12月畢業留校。1982年5月獲博士學位。
 
3. 馬中騏,1940年3月出生。1978年考取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生,專業高能物理,指導教師胡 寧。1981年畢業後留所工作。1982年3月獲得理學博士學位。
 
4. 單墫,1943年出生。1978年考取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專業基礎數學,指導教師王元、曾肯成。1983年獲理學博士學位。
 
5. 王建磐,1949年出生。1978年考取華東師範大學數學係研究生,專業基礎數學,指導教師曹錫華 。1982年12月獲得理學博士學位。
 
6.  趙林城,1942年出生。1978年考取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專業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指導教師陳希孺,1982年5月獲中國科大理學博士學位。
 
7. 白誌東,1943年11月出生。1978年考取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專業概率統計,指導教師殷湧泉、陳希孺,1982年5月獲中國科大理學博士學位。
 
8. 洪家興,1942年出生。1978年考取複旦大學研究生,專業基礎數學,指導教師穀超豪。1982年6月獲複旦大學理學博士學位。
 
9.  馮玉琳,1942年出生。1978年考取中科院計算機所研究生,專業計算機軟件,指導教師唐稚鬆。1982年11月獲中科院獲工學博士學位。
 
10. 徐功巧(女),1942年9月出生。1978年考取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生,專業分子生物學,指導教師鄒承魯。1983年1月獲中科院理學博士學位。1984年赴美國西北大學做博士後。1988年技術移民加拿大。
 
11. 蘇淳,1945年出生。1978年考取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專業概率統計,指導教師陳希孺,1983年4月獲中國科大理學博士學位。
 
12. 徐文耀,1944年出生。1978年考取中科院地球物理所研究生,專業地磁與高空物理,指導教師朱崗昆。1983年1月獲中科院理學博士學位。
 
13. 李尚誌,1947年出生。1978年考取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專業基礎數學,指導教師曾肯成,1982年5月獲中國科大理學博士學位。
 
14. 黃朝商,1939年出生。1978年考取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生,專業理論物理,指導教師戴元本。 1982年8月獲中科院獲理學博士學位。
 
15.  李紹寬,1941年出生。1978年考取複旦大學研究生,專業基礎數學,指導教師夏道行、嚴紹宗。1982年6月獲複旦大學理學博士學位。
 
16. 謝惠民。1939年12月出生。1978年考取中科院研究生院研究生,專業運籌學與控製論, 指導教師關肇直。1982年5月獲中科院理學博士學位。
 
17. 張蔭南,1942年出生。1978年考取複旦大學研究生,專業基礎數學,指導教師夏道行、嚴紹宗。1982年6月獲複旦大學理學博士學位。
 
18. 童裕孫,1943年出生。1978年考取複旦大學研究生,專業基礎數學,指導教師夏道行、嚴紹宗。1982年6月獲複旦大學理學博士學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5)
評論
零不是數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毛囡' 的評論 : 謝謝!我也記得自己剛剛拿到碩士時全國有87個博士(萬人之上,87人之下,還阿Q般得意過一陣)。在這以前研究生是兩年,從中擇優錄取選拔一部分再學兩年,但沒有學位。
後來出國前在四川培訓外語,和87人中的一位同班,年齡相仿,他已經是西安交大的副教授。
毛囡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零不是數' 的評論 :
查了一下,第一年(從82年到83年底)得到博士學位的應該不超過30人。到84年底全國獲博士學位共有87人。

白釘 回複 悄悄話 吾不言,為尊者諱。
毛囡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白釘' 的評論 :
"她也是18人中唯一去國外工作、居住的" 我對此點存疑。
----------------------------------------------------
徐功巧在學位頒發儀式後就到美國做博士後、工作,88年技術移民去加拿大工作、定居、退休。
其他人有到國外做博士後、短期訪問交流過的,但都在國內大學、研究所工作和退休的。
白釘 回複 悄悄話 "她也是18人中唯一去國外工作、居住的" 我對此點存疑。
零不是數 回複 悄悄話 第一年應該全國有八九十人得到博士學位。有沒有名單?很好奇。
毛囡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一帖' 的評論 :
18人中:
中科大 6人, 中科院研究所6人 , 複旦大學4人, 山東大學和華東師範大學各1人 ;
年齡最大的是1939年1月出生的黃朝商,最小的是1949年1月出生的王建磐;
17人獲理學博士學位,1人(馮玉琳)獲工學博士學位;
女博士僅徐功巧1人,她也是18人中唯一去國外工作、居住的。
一帖 回複 悄悄話 幾個特色:17/18為理學博士,12/18出自中科院係統(含中科大),13/18在43年前出生,導師皆為學界大佬,以我的認知,其中一半以上為本學科頂級學界泰鬥。

我在上海中科院呆過,以為原因之一是早期中科院研究生管理不如高校規範,高校有研究生院,應修課程和學分有詳細規定,中科院研究所由科研處管,自己開不出課程,外送高校培養,其本上放羊,導師重自己帶的課題研究,輕課程學分,授不授學位,一言九鼎,科研處順水推舟,沒有決定權。
Fishman1962 回複 悄悄話 A title of certificate is not important. You can buy a PhD from a lot of universities in the USA and around world.
I hope China education system can teach young people how to think (philosophy) in academical training.
Some supervisors in China really don't anything about research/philosophy training.
zhirui 回複 悄悄話 老一輩的學部委員真的是中國建國時期的學術泰鬥(可惜不少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很多人是某個學科創立者,值得讓人尊敬, 他們很多人不但學風嚴肅,而且做人低調。 當前的中國院士嗬嗬, 堪比官場現形記, 一個個醜陋的不行。 丘成桐曾經說過: 中國的那些博士導師要到美國連assistant professor 資格都不夠, 此話很真實。


2000 年以後上的院士真的沒有幾人值得讓別人尊敬, 此乃實話。
毛囡 回複 悄悄話 合照中隻有17人,少的一人是唯一的工學博士馮玉琳,當時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做博士後。
毛囡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portfolio' 的評論 :
是的,現在不少是花錢、拉關係、走門路搞到院士的,這院士製是滋生腐敗和不良風氣的東西。
毛囡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zhirui' 的評論 :
八十年代的一批學部委員還是不錯的。變院士以後人數越來越多,水分越來越大,什麽煙草

院士、茅台院士、“千萬院士”等,院士已成笑話了,應該廢除這院士製。

現在一年就產生5、6萬博士,也難保證質量。
portfolio 回複 悄悄話 現在的大多數院士,都是由所在的單位化上1-2千萬買來的,與軍隊內的官銜買賣一樣。

zhirui 回複 悄悄話 當年的博士水平無論學士和素質比目前的那些院士水平要高很多, 甚至甩幾條街。 這年頭太多院士不值得讓人尊敬, 表麵光鮮, 其實在欺世盜名, 沽名釣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