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討論50年代定級工資標準常見的錯誤
在網上尋找50年代評級工資標準時,你一定會看到以下的信息:
“1955年國家幹部由供給包幹製改為工資製,工資標準分為29級,最高一級649元,最低29級為21元,相差30倍。當時有個特殊作法,中共黨員幹部比民主人士,專家學者的級別定得低,如宋慶齡為行政一級,劉少奇,周恩來,朱德卻為行政2級,工資581元,一般正部長都是行政4---5級,而交通部長章伯鈞是民主人士,定為3級517元。一些文藝界人士的薪酬,大大超過行政標準,如馬連良1800元,張君秋1500元,而梅蘭芳作為劇團領導(後來入黨,為中共黨員),拿文藝1級(相當於行政8級),月工資345元。全國當時共有56名一級教授,如陳寅恪,梁思成,季羨林,翦伯讚等,每月工資345元,。。。”
“定級標準采用一職數級、等級線上下交叉的做法,依據職務,參考德才和資曆進行評定。大致為正部3~5級;副部5~8級;正局8~10級;副局9~12級,等等。最典型的例子是宋慶齡被評為行政1級,工資為579.5元,而毛劉周朱等領袖則評為行政2級,工資404.8元。 全國當時共評出1級教授56名,評審極為嚴格。”
“如工程技術人員、教師、醫務工作者、文藝工作者也都相應有了自己的等級係列。且各係列之間大致可以互相換算,如文藝一級相當於行政8級;高教8級相當於行政17級等。”
以上三段的敘述有很多錯誤和不嚴謹(我在下麵會指出改正),但在網上被廣泛轉載引用(甚至在一些論文中),以訛傳訛,我找了一下,這些錯誤主要是來自於陳明遠的《知識分子與人民 幣時代》這本書,另外2本書:《中國生活記憶——建國60年民生往事》陳煜編著;《往事》黃新原著 引用了這些錯誤。 現在真是無錯不成文,無誤不成書。
現在列出引號中錯誤之處:
1. "當時有個特殊作法,中共黨員幹部比民主人士,專家學者的級別定得低,如宋慶齡為行政一級,劉少奇,周恩來,朱德卻為行政2級,..."
中共黨員幹部定級和民主人士,專家學者的按職務定級是一樣的,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都是行政1級。由圖1,
1級: 中央人民政府正副主席、委員長、總理;
2-3級:副委員長、副總理;
3級: 中央人民政府委員;
4-8級:人大各委員會正副主任、國務院正副部長、各委員會正副主任;
5-9級:正副省長;
而當時的中央人民政府正副主席是: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總理周恩來。都是1級。
作者把59年1到3級黨員幹部合並成3級並在60年17級以上黨員幹部減薪搬到定級中來了。
2. “一般正部長都是行政4---5級,而交通部長章伯鈞是民主人士,定為3級517元。”
說法錯。 交通部長章伯鈞定為3級不是由於是民主人士,而是因為他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同樣是民主人士的森林工業部長羅隆基就是4級,因為他不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員。
3. “大致為正部3~5級” ---- 正部4~5級。
4. “最典型的例子是宋慶齡被評為行政1級,工資為579.5元,而毛劉周朱等領袖則評為行政2級,工資404.8元。 全國當時共評出1級教授56名,評審極為嚴格。”
毛劉周朱是1級,404.8元是60年黨員減薪後的行政3級工資,引號中是張冠李戴。那個“全國當時共評出1級教授56名”更不知從何而來。
另外“如文藝一級相當於行政8級” 的說法也是不嚴謹的,文藝一級工資相當於行政6級半,應該是文藝一級的政治待遇(如有些文件的傳達範圍)掛靠行政8級。
這些書、文的這類錯誤不少,寫書寫文章時為什麽不花些時間搞清這些基本事實?錯誤太多的文章和書會降低其內容的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