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生命的初心
麻木的臉,僵硬的身體,封印了的心,也必然意味著,活力被克製了,活力不能像水一樣自然地滋養自己。 我個人覺得,每張過於平靜的臉,都意味著經曆過太多的失望乃至絕望。
電影《超體》中有一句話:環境惡劣時,生命會關閉自己,追求孤獨的永生;環境友善時,生命會打開自己,追求繁衍,以此把知識傳遞下去。
分享一段魯米的詩:
我:我的眼睛該怎麽做?
神:專注所走的道路
我:我的激情呢?
神:保持燃燒。
我:我的心呢?
神:告訴我裏麵裝的是什麽?
我:痛苦和悲傷。
神:與它們共處。傷口是陽光照進你身體的地方。
//從渴望到絕望//
1. 太封閉的人,都是對關係持有絕望態度的。而生命最初人都對關係有強烈的渴望,從渴望到絕望,有這樣一個過程:首先發出渴望;後來被忽視,被拒絕,於是失望;失望積累多了,就會變成絕望,覺得世界上沒有愛自己;對關係絕望的同時,那些沒有得到回應的動力,就變成了恨;恨累積多了,就演變成了我們的各種心魔。而這個過程也是可以逆轉的。
2. 當我們看到自己的渴望後,就可以試試繼續發出它們,不過要向對的人發出。張開雙臂後,有可能會再次失望,但也有了希望,當我們的渴望能不斷被人接住後,我們就會逐漸從封閉中走出來。而如果一直封閉的話,那就什麽都不會有。當然真正從體驗層麵實現它並不容易,但不要忘記,這是我們的本心。
*男性來訪者,是極其憨厚老實的男人,有著經典的回避型人格。這樣的人,他們的攻擊性嚴重被壓抑,而很有意思的是,他們通常找的伴侶,都是伶牙俐齒,攻擊性很強,所以吵架的話,他們根本吵不贏,隻有被數落被罵的份。
*在這次谘詢中,我問他,你為什麽不想要孩子? 他講了兩個理由,一個是他認為和妻子的感情不好,怕有了孩子,對孩子不好;另一個他感覺在和妻子的關係中,他是孩子,而妻子是媽媽,他很依戀這種關係模式。可妻子多次憤怒地說,她討厭這種模式,要是真有了孩子,她就會撇下她不管,把精力放在真正的孩子身上。這就是說,真有孩子了。他就被像媽媽一樣的老婆拋棄了。這兩個理由合情合理,有足夠的說服力,但是,
*來訪者告訴我說,他看到了一個很小的嬰兒,躺在繈褓裏,渾身散發著藍光,這讓他感覺非常恐怖。我讓他做了一個“角色代入”的工作。來訪者體會了一會兒後說,第一,很絕望,覺得世界上沒有人愛自己; 第二,很怨恨,恨不得毀了這個沒有人愛他的世界。他說想對這個嬰兒說,“抱抱,讓我抱抱你”。這一刻,他明白這個嬰兒就是他自己,並且是他最深的自己。
*這位來訪者之所以變得特別憨厚老實,是因為反向形成的自我防禦機製,也就是為了掩飾他內心的這個恐怖嬰兒,而走心了完全相反的方向,成了一個看上去人畜無害的人。
[反向形成(reaction formation) ]是一種自我防禦機製。人類有能力將事物反其意而用之,傳統的反向形成包括正/負性情緒的相互轉換。例如,由恨轉愛,崇拜變成蔑視或妒忌變成吸引,此類情況在日常生活中俯拾皆是。
反向形成與其說是情感的兩極調換,不如更精準地稱之為否認情感的矛盾性。精神分析的基本觀點之一是:人的情感體驗都具有矛盾性。我們可以對人愛恨交加,我們的情感總是左右徘徊。使用反向形成的個體常常會堅持認為自己的感受隻是一種,但實際上,這隻是所有複雜情感反應的某一方麵。
反向形成也是病理性心理現象中比較常見的一種防禦,它常被用於轉化敵意情緒和攻擊衝動,尤其當這些情緒被體驗為失控的恐懼時。經此防禦後,偏執者通常隻能感受到仇恨和猜疑,但觀察者不難發現他們其實具有渴望和依賴;強迫性個體常認為自己對權威言聽計從,但人們常同時能觀察到他們的怨恨。
*在一次次的張開雙臂想擁抱組織無回應後,我封閉自己,向書張開雙臂,擁抱知識,忍受孤獨,升級操作係統,不斷迭代人認知。
//碰觸你的內在嬰兒//
//英雄之旅//
//別皈依了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