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 以前有的。
故事要從日本天武天皇時代(公元680?)說起,為了模仿古代中國唐朝的貞觀十道(開元15道),圍繞日本都城,把日本全國先劃分為五畿七道(那時還沒有北海道)。
日本的“都城“,最早是飛鳥時代(592-710年)的難波(現在的大阪中央區),然後是奈良時代(710-794)的平城宮(平城京就是現在的奈良),接下來是平安時代(795-1185)的平安宮(平安京,就是現在的京都)。後來就有些亂了,按順序是幕府時代的鐮倉,室町時代的京都室町、安土桃山時代織田信長居住的安土城(現毀,滋賀縣的琵琶湖東邊的安土山)和豊臣秀吉的伏見城(現京都伏見町附近),江戶時代(德川家康領地所在)的江戶(現在的東京)。
都城(京都)的附近,也就是首都圈,稱近畿(大概就是現代日本的大阪,京都,奈良,兵庫為中心的區域)或者畿內 ,有四個小國(山城,河內,攝津,和泉)和一個本來也是小國,後來幾乎統一日本的大和國)。
*插一句,大和就是倭,某日某天皇要求國的名字都要寫成兩個漢字(發音要一樣),倭就改成了大和。
離開都城更遠的地方就劃分成7個道,從北向南劃分為
東山道(現在的日本東北等。2011年的東日本大地震就發生在這裏。還包括夏天避暑勝地,長野縣和群馬縣),
北陸道(靠近日本海的那一塊。出產魚沼大米的新瀉縣,海產物非常豐富的富山縣等)
東海道(日本關東為主,再加上靜岡縣,日本經濟大動脈。連接日本三大城市,東京,名古屋,大阪)
山陽道(大阪以西,麵臨瀬戸內海)。馬自達的總部所在廣島縣,世界遺產姫路城,日本三大名園之一的後樂園等等。
山陰道(大阪以西,麵臨日本海的那一側)京都府的北部,兵庫縣北部,鳥取縣,島根縣(有出雲大社,縣廳所在地是鬆江) 出雲大社作為日本最重要的民間神社,以“結姻緣”的神靈而聞名,吸引著絡繹不絕的參拜者,據說站在神樂殿重達5噸的巨型稻草結“注連繩”底下,拿著硬幣往上丟,能成功不掉下來便會帶來好運。
西海道,現在的四國。
南海道,現在的九州。
1869年(明治2年),為了更好開發北海道,設置了北海道。
1871年,明治政府廢除了沿用了一千多年的五畿八道。
不過,日本很多地名/站名還是可以從五畿八道找到根源的。
畿內 東海道 東山道 北陸道 山陰道 山陽道 南海道 西海道
網上找來的,中國唐朝的開元15道。
劍南春酒的廣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GloM1R_f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