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全能自戀
全能自戀,也被成為全能感。精神分析認為,小嬰兒剛出生時,都是活在全能中。他們覺得世界是渾然一體的,不分你我,不分彼此,他們覺得自己就像“神”一樣,一發出一個念頭,世界就會給予及時的回應,否則,他們就會生出巨大的無助感,然後“神”會變成“魔”,產生毀滅世界的感覺。
//全能自戀與自戀性暴怒//
1. 全能自戀,也被成為全能感。精神分析認為,小嬰兒剛出生時,都是活在全能中。他們覺得世界是渾然一體的,不分你我,不分彼此,他們覺得自己就像“神”一樣,一發出一個念頭,世界就會給予及時的回應,否則,他們就會生出巨大的無助感,然後“神”會變成“魔”,產生毀滅世界的感覺,這就是自戀性暴怒。全能自戀和自戀性暴怒是心理發展水平最低的一種表現,這種人徹底活在一元世界中,隻能感受到自己的意誌,而不能感受到別人和自己一樣是平等而獨立的存在。
2。全能自戀是所有嬰兒一開始的心理。這導致了一個巨大的矛盾:嬰兒覺得自己是神,但早期嬰兒的能力接近於零,他的一切得依賴於撫養者的照料。當撫養者及時回應,照料好他的吃喝拉撒睡,並能給予情感回應時,小嬰兒覺得自己就像神一般偉大,聲音一發出,世界就滿足;他會覺得“我”是好的,“你”也是好的,於是就有了“好孩子”和“好媽媽”。當撫養者不能給予及時回應,忽視或拒絕了小嬰兒的聲音時,小嬰兒就產生了徹底無助和自戀性暴怒,恨不得毀了這個世界;這時,他覺得“我”是壞的,你也是壞的,於是就有了壞孩子和壞媽媽。所謂“鬼”,就是“壞孩子”和“壞媽媽”的投射物。
3. 最好的養育觀念是孩子越小,越要精心嗬護,給予小嬰兒及時的回應,滿足他的全能自戀,盡可能減少他無助和暴怒的時刻。好足夠多時候,小嬰兒會隨著長大慢慢整合。他發現,雖然嬰兒和媽媽都有好有壞,但基本都是好的,他的世界也基本是可控的,他的重要意誌可得以實現,他可以安全,舒適地存活。為什麽有些人是非黑即白,非好即壞,非敵即友,因為他們心中的“好”太少,而“壞”太多,所以必須偏執,這是為了保護心中很少的“好”。
4. 一個成年人如果還嚴重停留在全能自戀狀態,就會變得麻煩很多,因為他的需求和暴怒,都遠大於嬰兒;並且成年人的自戀型暴怒一旦變成攻擊性行為,易導致嚴重的破壞。
5. 全能自戀是生命的第一動力,人類文明的一切都是它推動的結果,性和攻擊性的動力也是它演化的結果。很多人是沒有覺知地,在相當程度上停留在全能自戀中,這時覺知到它的存在就非常重要。
*以前我認為好老公就應該懂我的全部,即使我什麽也不說,他就應該明白,或者我給個暗示,給個眼神,再或者我說個上句,老公就應該明白我的全部意思並去執行,這樣的老公才是愛我的老公。後來我知道,我這是全能自戀呀。累死老公這麽多年。
//實體自戀與虛體自戀//
*美國心理學家科胡特的理論叫自體心理學,是精神分析的第三個發展階段。
1. 裏子是實體自戀,你的自我價值感,你覺得“我很好”這種感覺是一種很真實的東西,不會因為外在條件的變化受到很大的損害;麵子是虛體自戀,你的自我價值感和外在條件很好的時候,自戀會爆棚,但是當外在條件變差時,自戀會受到很大的損害。外在條件,比方說,美貌,金錢,社會經濟地位,名氣等等。
2. 如果一個主要是虛體自戀,那麽做事情時,注意力會放在外在條件這些比較虛的東西上,而對真實的,核心的東西好像總是把握不住,有所忽視。嚴重的虛體自戀,都是嚴重的全能自戀,就是一個人在幻想著自己是全能的神,沒有做不成的事,沒有達不成的願望,沒有追不到的愛人。
* 父母明明離婚了,還對孩子保密了很多年。孩子長大後,知道了父母已經厲害,當時就有一種很深的上當受騙的感覺。離婚保密是非常常見的,這裏麵就有虛體自戀的部分。覺得結婚過日子才是正常人,離婚的事被別人知道,會有一種很深的羞恥感,就好像自己不再完整了,不再是正常人了。實際上是投射,覺得自己的價值感,必須建立在有正常婚姻這個事實上。當這個事實被破壞了,虛體自戀被破壞了,就有一種“我不行”的羞恥感,這種羞恥感投射到外部世界,就變成了別人在說他不行。為了避免別人看不起自己的羞恥感,所以要對人保密。在他們的想象中,他們會覺得孩子和他們一樣也是很虛的,如果孩子知道父母離婚了,會有很深的受傷感。長大後知道父母已離婚,有“我被騙了”的感覺。這個意思是,我的自戀受到了損害。我是宇宙中心,我是一個這麽重要的人,怎麽可以被騙?被親人騙,嚴重傷害到了他的自戀。但假如是一個有實體自戀的孩子,他可能會想父母有苦衷,是愛護我,所以才會撒謊。
3. 真正滋養實體自戀的是投入地去愛,投入地去做事情。這個過程中,自戀不斷受到打擊,但最終因為真正建立了深度關係,增強了情感與能力,結果都會增加一個人的實體自戀。一個人有了基本的實體自戀,才能做自我觀察。否則他會覺得這是對自己的攻擊。
*當一個人嚴重活在虛體自戀的時候,他似乎沒辦法增進自己的真本事,真感情,他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耗在比較虛的事情上,造成了很大的浪費。
* 維克多弗蘭克,奧地利心理學家。他發明了意義治療,是即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後維也納第三大心理治療學派,是指協助患者從生活中領悟自己生命的意義,借以改變起人生觀,進而麵對現實,積極樂觀活下去。
//全能自戀的力量//
* 阿拉伯的勞倫斯在其著作《智慧七柱》中,這樣講述他的人生哲學:人皆有夢,但多寡不同。夜間做夢的人,日間醒來發現心靈塵灰深處所夢不過是虛化一場;但日間做夢的人則是危險人物,因為他們睜著眼行其所夢,甚至使之可能。而我就是如此。
*希特勒,拿破侖這種人的全能自戀,喚起了我們心中的全能感。轟轟烈烈,不顧代價地去追求心中所想所願,拋棄頭腦層麵的理性計算的熱血感,實在太有感染力了,我們願意賭一把。
*不少企業家,他們普遍對公司管理和財務有抵觸,因為管理就意味著,他自己也要接受規則的限製,這會傷害他的全能自戀;而財務就會清晰告訴他,真實情況是怎樣的,這也會破壞他的全能感。
1. 全能感或全能自戀的特點是:當一個人受全能自戀驅使時,會覺得自己一往無前,勢如破竹,無所不能,因此思維和行動力都非常厲害,什麽都敢想敢做,這推動著他們啟動了很多不可思議的東西;可它缺乏理性,非常脆弱,一旦出現一個關鍵挫敗,他們會發現自己的全能神是個幻覺,然後就會從全能自戀跌落成為徹底無助感,覺得自己什麽都不是,也會表現得非常糟糕。
2. 最好的情況是這樣的:全能感並沒有從你身上消失,而是轉換成了更為成熟堅韌的動力,你能夠發起一個又一個的願望,這時你膽大妄為,但在具體實施時,你又有很好的理性和韌勁,讓自己能一直推動這件事的發展,事情就會變得很不同。
3. 全能自戀,是一元世界的東西,受它驅使時,你很有動力,但必然會有很嚴重的自我中心,而對別人有忽略,它的韌勁會是問題。但當你進入了二元世界和三元世界,並沒有犧牲你的全能感,而你認識了世界的複雜性,原初的全能感也變成了更為複雜的攻擊性和性等生命力,你的力量沒有喪失,而你的心靈變得複雜而成熟。你就能達到那種感覺:世界準備好接受你的本能排山倒海般湧出。
//全能自戀的常規表現//
全能自戀在成年人身上的四個常規表現:
1. 卓越強迫症:不優秀,不配活
* 很多人遇到意外的災難,會內疚,並做過度的內歸因-都是我的錯。這裏麵暗含的邏輯是:如果我是完美的,事情就可以徹底被我掌控了,都怪我不完美。
*可以想像,一個人活在自己是完美的幻覺中,那會多容易產生痛苦,因為現實時刻都會打自己的臉,告訴你,你根本不完美。完美是一種幻覺,而全能感還有一種幻覺是-我可以創造一個世界。
2. 行動困難症:想法多,行動難
* 這有兩個常見而並不容易覺知到的原因:
第一,嬰兒隻是提供想法,媽媽負責完成。很多企業家最重要的本事之一就是“畫餅”。很多執行力特別強的員工,甘願被他們驅策,甚至覺得如果沒有這樣的老板,自己不知去向何方了。
第二,我是完美的,我一動念頭就該照我的意願轉,世界不這麽做時,我就崩潰沒轍想死了。常見於很多嚴重的拖延症。他們有很大很完美的想法,但不能實施,因為一旦真去落實,他們的全能感必然會被顛覆。 例如,想考試得高分,但就是不投入學習。這樣可以保留著一個自我安慰“我沒有成功是因為我沒有投入,我真投入的話,一定會了不起!”。
3. 誅心論 :我要去追查你說的話,乃至你的想法和動機,我都不允許你在想法上對我不利。
成熟心智的一個起步標準,就是能區分想象和現實,並能知道想法不等於行動,更不等於後果。從想法到行動,從行動到後果,都需要投入時間和精力,也就是在時間和空間上做努力,然後,想法才能變成行動。
一個人必須得知道,他的想法不等於事實,如此一來,他才能包含自己的複雜混亂的想法。一句話,你怎麽想象都可以。如果誅心論太嚴重,就會太懼怕人的想象,而會壓製想象的自由,結果也壓製了活力與創造力。
4. 在關係中受傷後,會退行到孤獨的全能自戀中。
*比如,很多人失戀或離婚後,會變得非常積極,簡直無所不能,意思是,我離了你也可以過得很好。但是,這時候的積極,無所不能,就是全能感的一種表現,而且這時都伴隨著孤獨,這樣的人會抗拒深度而親密的關係。更嚴重的人是一些人在分手後,會產生一些全能幻覺。
//從全能自戀到健康自戀//
任何一個不是嬰兒的孩子,都需要知道你不能要求別人來配合你的全能感,世界不會按照你的意願來運轉,這是最基本的現實檢驗能力,也是一切正常人際交往的基礎,如果沒有這個,一個人就會無法適應現實世界,容易進入監獄,精神病院甚至是墓地。如何在充分意識到“你”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同時,還能保持“我”的能量噴湧而出,這的確是一個大學問。
*最嚴重的全能自戀和自戀性暴怒,比較難療愈。認為自己是“神”的自戀妄想,和外界有一個係統的迫害者的被迫害妄想,療愈起來都很難。不是心理谘詢的範疇,而必須是精神科了。如果一個人能自己看到自己有嚴重的全能自戀和自戀性暴怒,那麽這個人就有了基本的現實檢驗能力,這是療愈的基礎。
*實際上,我們所能看到的“小皇帝”,常常是在嬰兒早期沒被照顧好,而長大一些後又被寵溺的,嚴重的寵溺意味著養育者在滿足孩子的全能感。同時,這也是一個投射,就是養育者心中住著一個渴望為所欲為的嬰兒。忍不住想無限製滿足孩子的父母,需要好好去觀察自己內在的這個為所欲為的嬰兒。
*為什麽心中的“好”太少,而“壞”太多,所以必須偏執,這是為了保護心中很少的“好”? 回答:偏執意味著同一時間隻能接受一個部分的存在,而不能看到一個事物身上同時有兩部分,也就是有好有壞。不能辯證地看待事物。“辯證”的心理學詞匯是完整,也就是說他們不能接受任何一個完整的自體或客體,都是好壞並存的。
*有實體自戀的人,都必然是“心中住下一個愛的人”,都經曆過被別人看見照亮的階段。所以別覺得虛體自戀是讓人羞恥的事,這是一個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