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理健康的標準
分享一段魯米的詩:
不用擔心這些音樂無處可藏!
即使我們一件樂器壞掉,
也不必介懷。
我們所墜入的,
是個樂音處處的所在。
即使全世界的豎琴盡皆焚毀,
仍然會有隱藏著的樂器在彈奏。
//心理疾病的分類//
依照精神分析,心理疾病可以分為三大類:
1. 精神病:最嚴重的精神疾病,典型症狀有幻覺,妄想,怪異行為和怪異想法。從“一元,二元和三元關係”的角度,精神病是活在最原始的一元世界中,他們嚴重缺乏“別人獨立存在”的這個感覺,而把自己的內部想象當成別人的外部現實來對待,失去了現實檢驗能力,無法和別人建立起關係。
2. 人格障礙:人格障礙患者,是三歲前的養育問題。他們被認為是一歲到三歲間未能得到很好的嗬護。 人格障礙者的世界,是介於一元世界和二元世界中,他們明確意識到,別人是獨立存在的,但他們還沒有對別人產生情感。他們有了相當的現實檢驗能力,也顯得沒那麽怪異,甚至我認為他們對人情世故洞若觀火,還極善於玩權力遊戲。問題是,他們雖然感知到別人的存在,但難以對別人生出情感來,別人對他們而言,就是實現目標的對象與工具,他們難以將別人感知成和自己一樣都是人,都是有獨立尊嚴的人。他們的人格就是自我還沒完整形成,於是他們的主要努力都是為了維護自己的自戀,他們的核心心理邏輯是:我沒有錯,永遠都是別人錯。他們的病情相當嚴重而不容易治愈。
* 人格障礙患者不認為自己有問題,所以多數不會去尋求醫治,除了邊緣型人格患者。 總體來說,有三個特點: (1)不穩定,情緒非常反複無常。前一秒大哭,下一秒就破涕為笑,核心是缺乏穩定的自我意象,導致他們很容易變換角色,和他們相處,你會覺得他們一會兒變一個人。 (2)衝動易怒,容易自虐,自傷甚至自殺。(3)極度害怕被拋棄,他們常表達“你隻要不離開我,要我怎麽做都行”。
*人格障礙患者,特別是邊緣型人格和反社會人格,他們因為不懂什麽叫規則,所以有了一種強烈的自由感。比如諾蘭的《蝙蝠俠之黑暗騎士》中的小醜,很像是嚴重的反社會人格。
3. 神經症: 這是最輕級別的心理疾病。神經症患者的世界是介於二元世界和三元世界中,他們意識到我和你是好的,但我愛你的時候,我擔心會對第三者產生傷害。他們太容易覺得:我錯了,問題都在我身上。這一類的患者會主動尋求治療。舉個例子,比如,兩個人相愛的時候,會擔心家人不同意。我認為這種情況的原型是,男孩需要和爸爸競爭,女孩需要和媽媽競爭。簡單理解就是,當你過得特別好,別人會嫉妒。並且,你要過好時,你需要和別人競爭。
4. 我們要放下一種認識:並非心理虛弱的人才去找心理醫生,主動尋求心理谘詢和治療的人都是承認自己有問題的,這是心理發展水平比較高的表現。
* 找資深的精神分析師去做谘詢,輕易是不會從他那裏聽到你的診斷的。因為診斷是刻板的,他們寧願去看到一個活生生,立體的你。但是去了醫院的精神科或者心理科,那麽下診斷是醫生的職業要求,於是你總是會聽到對你的診斷。
*《超腦48小時》這部電影講出了一元世界和二元世界乃至三元世界的不同。
//自信與熱情//
* 一個人的自我,涉及到兩方麵,一方麵是關係,另一方麵是動力。關係,就是我和你。動力,就是我和你之間的能量表達。動力都是什麽呢?自戀,性和攻擊。 動力還可以統一稱為能量,活力等。
1.科胡特認為,心理健康就是“自信+熱情“。當活力能夠滋養自體時,就是自信;當活力能夠滋養客體時,就是熱情。
2. 科胡特認為,一個人如何感知自體和客體,有四個水準:
(1)自信和熱情,也就是活力能滋養自體,越能滋養客體,或者說,善意的能量可以在自體和客體之間流動。
(2)誇大性自體和理想化客體,也就是把自體和客體的好都誇大了。
(3)疑病症和可怕的神,覺得自體太虛弱,但是,他們還沒真正形成心理意義上的自體,而是將生理意義上的身體視為自體,所以一旦感覺到虛弱,就懷疑自己身體有病。於此相對應的,是他們覺得這個世界上有一個神一般的力量,“神”非常苛刻嚴厲,如果自己做不好,就會攻擊自己。到了這個層級, 自體和客體之間的動力就變成是敵意為主。如果你達到了某些苛刻的條件,可怕的“神”也會給你一些獎勵的。所以自體和客體之間,還是有少數一些善意的。
(4)自戀妄想和被迫害妄想,認為自體到了神的級別,認為客體是壞的,並且無所不能。自戀妄想,就是覺得自己是“神”。分享美國催眠大師艾瑞克森的一個故事。他發現,一個病房裏住著三個“耶穌”,其中一個各方麵情況最好,可能被治愈。於是,他就讓這個人來做法官,讓兩個人“耶穌”辯論誰是“耶穌”。結果,一個月後,那個法官受不了了,申請出院。他在觀察兩個耶穌辯論時,發現他們完全是驢頭不對馬嘴,太荒唐,而他發現自己也是這麽荒唐。等他明白了這一點時,他就有了現實檢驗能力,於是申請出院了。
被迫害妄想,也就是一個人覺得自己生活中一切不幸,都是一個人或一個勢力構建了一個體係迫害自己所致。輕度的被迫害感,很多人可能都有,而被迫害妄想的關鍵是有了一個迫害體係。一旦一個人有了被迫害妄想,治療他就變得非常困難。因為他認為,在他之外,整個世界都是壞的,有惡意的,治療師也不例外。
* 祖傳的怨氣,祖傳的邋遢,哈哈哈。願大家都逆天改命。
//兩種生命力//
1. 所謂健康,就是好的,善意的動力或能量,能在自體和客體間流動,並且這時自體和客體都被覺知為基本好的,基本善意的:所謂病態,就是壞的,惡意的動力或能量,在自體和客體間表達,這時的自體和客體也被覺知為壞的,惡意的。
2. 每個人的自我就像是一個能量球。當能量球表達一個動力時,如果被客體接住並回饋說這個能量是好的,他喜歡,那麽這份中性的能量,就變成了好的能量,如熱情和創造力,可通稱生命力,也就是正能量;如果能量沒有被可以接住,被拒絕或忽視,這份中性的能量,就變成黑色能量,如憤怒,恨和毀滅欲,可通稱破壞力,也就是負能量。
*敏感的人,就像我們提到的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他們會清晰地感知到,自己很容易充滿攻擊性。多數人學會了壓抑自己的攻擊性,於是不容易感知到黑色能量的存在,很多性格相對平和的抑鬱症患者就是這樣,他們更多的體驗是無力感。其實就是攻擊性轉向自己,是一種對自己構成的鎮壓感。
3. 正能量和負能量是一回事,區別僅僅是,正能量是被允許,被看見的,而負能量或黑色能量,是不被允許不被看見的。黑色能量有兩種表達途徑:繼續向外指向客體,這是攻擊性;不能攻擊客體,轉而攻擊自己,抑鬱症就是攻擊性指向自己。而當黑色能量能在自體和客體之間流動時,就可以被轉化了,轉化成生命力。所以,能量被看見後,一切能量都可以轉化成好的。這就是關係的意義所在。
4. 當你和另外一個生命之間建立了充分的鏈接後,你們作為兩個能量球,就都被全然照亮了。生命的意義,就是讓這種照亮,或者說被全然看見,在“我”和“你”這整個外部世界的二元關係中發生,由此進入一元關係。
*學會發脾氣,表達憤怒,我現在都不長痘了。
*有些人平時溫和得體,喝酒經常斷片,大喊大叫,這是否是散發黑色能量? 回答:是的,外在發瘋,好過內在被憋瘋。
//自體都在尋找客體,我都在尋找你
*可不可以不進入關係,在孤獨狀態完成攻擊性的轉化,比如孤獨讀書,孤獨覺知等。回答:不能。看看其他用戶的留言,你會看到那些能量流動的美妙時刻都是發生在關係中,很多人都說到,當能在關係中自由表達攻擊性,而關係又沒有被破壞時,那實在太美妙了。
*精神分析又一個基本說法:自體都在尋找客體,也就是我都在尋找你;而所謂攻擊性,隻是我在尋找你時的動力而已。別那麽害怕攻擊性,當你學會人性化地表達時,你就會發現,攻擊性就是生命。但我們每個人展現攻擊性時,都應該有一個前提:沒有主動傷害別人,至少,是對方允許的範圍內。
*通過讀書與經曆,能否從一元關係發展為二元,甚至三元關係?回答:單純讀書的話,絕沒有可能。至於人生經曆,我覺得每個人都是走在這條路上。我的分析師有時是非常狠的,他多次對我說:你通過寫作,構建了一個你仿佛無所不能的世界,以此來回避現實世界的挑戰。
*自信和熱情是遞進的關係嗎?有熱情沒自信的人是怎麽回事?回答:我認為這不是簡單的遞進關係,所以存在著有熱情沒自信的人。比如,特別外向的人,就容易有熱情沒自信,他們的能量都傾向於在關係中流動,但較少去關注自己,特別是自己的內在世界,因此,這樣的人的內在世界就容易處於黑暗之中。相反,內心的人,因為將能量聚焦於內部,因此對自己的內心更了解,也就意味這更多光照到內在的黑暗。所以,外向的人和內向的人相互吸引,是有道理的。
*如果一個人黑色能量沒有可能傳遞出去,不存在這樣一個可以接住自己負能量的人,那麽自己有可能消解轉化它嗎? 回答:自己可以消解轉化一部分,但不可能完全實現,它需要在關係中完成,並且在關係中檢驗。參考山岡莊八的小說《德川家康》中的“南光坊天海”這個人,他老了以後,終於看到自己內心的紛爭,帶來了外界紛爭。如果你自己覺得轉化了內在的黑色能量,那應該意味著你能在現實中去轉化別人的黑色能量。
*每接受一次拒絕或者忽視就增加一分負能量,那我們每個人不都成了行走的定時炸彈了嗎?要麽爆炸,要麽抑鬱,可現實生活中,這樣表現的人畢竟少數,那我們平常是怎麽化解的?回答:每個人都活在關係中,並且通過漫長的人生努力,我們的那些重大願望基本還是被滿足了,我們多數人終究還是能活在關係的世界中。榮格說,請看到世界上發生的一切,這就是你的內心,這就是任何一個人的內心。人心即宇宙。
*當不被回應或忽視是,我們就產生了攻擊性,攻擊別人或者攻擊自己。可我既不想攻擊別人,也不想傷了自己。有沒有第三種途徑? 回答:個人覺得沒有第三種途徑。攻擊性可以變成破壞力,也可以變成生命力,而你的描繪,隻是將攻擊性視為了“攻擊”,所以恐懼它。我覺得生命最初就是一粒精子“攻擊”了一顆卵子,性愛中充分釋放的所謂攻擊性,同時也帶來了快樂,攻擊性就得以轉化,也被祝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