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心理大家們關於自我的理論
本我,超我和自我//我,是一切體驗的總和//讓你的本能噴湧而出//進入別人的現象場//成為帶著野性生命力的自己
//本我,超我和自我//
佛洛依德的人格結構理論,他認為,人的人格,有三部分組成,也就是本我(id),超我(superEgo),和自我(Ego)。
本我,就是本能,奉行享樂原則。尋求各種欲望的滿足。和自我期待有關係。
超我,就是道德,奉行道德原則。超我四父親形象和社會文化規範的內化,也可以延伸為撫養者形象和社會文化規範的內化。體現了權威期待。文化本身的存在,就是一個大超我,大權威,而每個人最先有具體的超我,就是自己的養育者。
自我,在本我和超我之間做協調,奉行現實原則,也及時環境允許一個人做什麽,這個人就做什麽。類似網球教練加爾韋提出的自我1,也就是意識和頭腦層麵的自我。
*小時候與父母的關係是取悅者與被取悅者的關係。他們總是在鬧離婚。自已因為他們的那些荒唐舉動而產生的屈辱感,恐懼感,自卑感都可以放下,驅逐出去,其實跟自己沒有什麽關係。至於無助感和逃離感,既然我已成年,通過學習和提高是完全可以自己搞定的,那就離開過去,麵向未來吧。
//我,是一切體驗的總和//
心理谘詢與治療的三大流派分別是精神分析,人本主義和認知行為。
精神分析: 起源於佛洛依德,而後由榮格,阿德勒,埃裏克森,克萊因等人繼承並發展,強調來訪者潛意識衝突的意識化。
存在-人本主義:以羅傑斯和馬斯洛的來訪者中心療法為核心,強調協助來訪者自我潛能的實現和發揮。
認知行為:以埃利斯,貝克的認知治療與方法為基礎,強調來訪者認知模式的改變;和以華生,斯金納,班杜拉的行為主義理論與方法為基礎,注重來訪者行為模式的改變。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特別重視谘詢關係,也就是心理谘詢師和來訪者之間的關係,他強調谘詢師對來訪者要能共情,無條件積極關注和真誠,還提出了“來訪者中心療法”。不過,人本主義相信人性本善,這就導致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書,對人性的陰暗麵討論不夠。
“成為你自己(be youself)",就是來自於羅傑斯。羅傑斯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詮釋,他說“我,是一切體驗的總和”。我們在了解一個人的時候,一般對思想特別重視,但會忽略體驗。思想可以用文字來表達,還可以讓人對思想產生控製感。
但羅傑斯認為思想是體驗的鏡像。羅傑斯對這個問題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概念-現象場。現象場就是一個人的體驗和時空等環境因素的結合。必須深入了解一個人的關鍵體驗,還有這些體驗發生是的現象場,你才能真正知道這個人是誰。或者說,碰觸到這個人。
魯米的詩句:我為什麽要尋找他呢? / 我不就是 / 他嗎? / 他的本質透過我而顯現。 / 我尋找的, 隻是我自己。
//讓你的本能噴湧而出//
英國的精神分析學家溫尼克特的理論:
1. 抱持性環境(holding environment):當你做好時,認可你;當你受挫時,支持你。孩子把這個抱持性容器內化到心中後,就形成了高自我穩定性。如果,父母還允許孩子的活力在這個容器內肆意流動,那麽孩子的自我靈活度,自我力量和自我組織力就會得到極大滋養。
2. 60分的媽媽(good enough mother): 對立麵是匱乏的媽媽和完美媽媽。
3. 養育孩子最好的辦法,需要一個不會報複的人,以滋養出這種感覺-世界準備好接納我的本能排山倒海般湧出。
4.將人的自我視為一個能量球,能量球可以是伸展的,可以萎縮的,彩色的,灰白的。
//進入別人的現象場//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提出的現象場理論:1. 我,是一切體驗的總和。2.如果你想了解一個人,就需要進入他的現象場,體驗到他的體驗。
進入他人的現象場,成為某某人。具體做法:1.找一個寬敞的地方,站著,閉上眼睛,感受身體,感受呼吸,放鬆。 2. 想象某人在你左邊一步遠的地方。尊重第一時間出現的畫麵,不要做任何頭腦的努力,比如修改想象。看著畫麵的具體樣子,看地越真切越好。3.左跨一步,進入TA的身體,並作出她的姿勢,好像你成為了她。從現在起,你就是TA。 4.睜開眼睛,以TA的姿勢走路說話。5.你可能會自動想起,媽媽留給你的一些關鍵印象,試著去體驗媽媽在關鍵時刻的體驗。6.進行十分鍾後,停下來,站好,抱持身體自然直立。7.右跨一步,離開TA的身體,進入你的身體,重新成為自己。8。閉上眼睛,感受自己的身體,自然呼吸一兩分鍾後,睜開眼睛。練習結束。
體驗如深淵,我們之所以容易活在頭腦中,是因為這樣安全好掌控。每個人的體驗深處,都有自己不願碰觸的東西。所以,不要硬做這些練習。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裏麵有一個女孩講的就是通過模仿別人的神態就知道她在想什麽。
//成為帶著野性生命力的自己//
問:我對自己和身邊人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感覺大他們都不快樂和積極。反而對待同事,我卻能用抱持的態度對待,保證他們的積極性。這是為什麽?
答:中國家庭的普遍問題。父母對孩子,夫妻之間,都會是有過高要求,過低耐心的問題。而對外人,就好太多。這個問題很複雜。我現在的理解是,這主要是權力因素,在自己家裏,所謂要求高,是為了貶低對方,以保證自己在自己的底盤上說了算。但在單位裏,如果不是領導,那都會知道,這不是自己地盤,並且每個人權力意識都很強,都不好惹,所以最好乖一點。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自戀,身邊人是我的延伸,我的一部分,所以我希望身邊人都能達到我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