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本質上是讓資本,市場和勞動力無國界開放流動。目的隻有一個:以最小的成本在最大的市場攫取最大的利潤。這不可避免地引導產品生產和部件采購轉移至低成本國家,同時從國外引入更低成本的勞動力,或者進一步壓低本國工人的薪酬。
對第三世界國家來說這是個難得的崛起良機。通過低成本勞動力在全球產業鏈中占得一席之地,更重要的是解決了大量人口的就業需求,社會有了繁榮和穩定的最大發動機。中國是最成功的一個例子。
對發達國家而言,為攫取最大利潤,本國中低端產業鏈的成本過高,必然被犧牲,大量工人失業是預料之中的,包括軟件工程師們。
越來越多的外包,已經流失了大量的高技術工作崗位,印度很可能會成為下一個軟件的“中國製造”,咱們的程序猿們隻有移民印度了。大概隻有矽穀的創新產業結構能夠生存下來,不需要移民。
但大家不要忘記中國,中國的高科技產業正在向高端和國際化挺進。看看華為小米的架勢和不記代價的投入,不用多久三星蘋果就會被中國價廉物美的高端電子計算機產品逼入絕境。這是對美國高科技行業工人最大的威脅。
對發達國家來講,不是沒有受益者。有的,跨國公司高層和資本大鱷在這場全球盛宴中賺得都不要不要的了。成本最小化,市場最大化,我們可以很容易想象受益者和被傷害者。
如果您是個打工者,不要盲目跟著資本家和華爾街唱全球化的讚歌。處在生產成本鏈高端的您,是這場遊戲不受歡迎的參與者。
當然,通過社會財富的再調整,大家應該能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也就是說,讓少數人從全球化中盡可能攫取大量財富,然後咱想辦法打土豪分田地,讓勞苦大眾也能過上好日子,也不失為一計。
另一條路就是對全球化增設更多保護條款,保護本國工作機會。也許社會總財富會減少,但社會更和諧健康。我們缺的不是千萬富翁,是千萬個普通工作崗位。
全球化必需被反思。希望新一屆美國政府能給美國人民敲響希望之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