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玉子

雲遊四方,一路風塵。雲煙人生若白駒過隙。隨心所欲地塗鴉乃人生之夢。靜心賞音樂練瑜伽玩博客走世界,也是一種修煉。

申明:本博客所有博文皆為原創,本人保留著作權。禁止一切商業化轉載及盜用行為。
個人資料
快樂玉子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伊比利亞半島之旅 (14)科爾多瓦一瞥

(2020-07-13 19:35:44) 下一個

伊比利亞半島之旅 (14)科爾多瓦一瞥

快樂玉子
2019年6月16日 星期日
米哈斯酒店用完早餐後,出發去科爾多瓦(Cordoba)。
大巴沿地中海太陽海岸區駛行,大片的橄欖樹又回來了。據說西班牙的橄欖樹是古羅馬帝國時代的殖民者帶過來的。
“今天得抓緊時間,科爾多瓦大教堂九點半前免費進入,此時遊人少,可以選個好角度拍拍照。”導遊說。
若說經濟發展科爾多瓦在西班牙諸多城市中算不上舉足輕重,但若想了解摩爾人曆史和文化,科爾多瓦不可或缺。摩爾人掌控伊比利亞半島後,科爾多瓦乃整個半島都城。她在西班牙甚至整個歐洲遐邇聞名,伊斯蘭文化在這裏留下格外重彩濃墨的一筆。
科爾多瓦位於瓜達爾基維爾河(River Guadalquivir)河畔,曆史上不同民族如羅馬人日耳曼人都曾在此居留過,唯摩爾人占據時間最長。城市古跡遍地,位於市中心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科爾多瓦大教堂最為著名。大教堂,西班牙語譯為Catedral de Córdoba),伊斯蘭人名她為科爾多瓦清真寺(Mezquita de Córdoba)。
公元711年摩爾人征服科爾多瓦,勝利者將當時日耳曼西哥人的聖·文森特·勒蘭天主教教堂一分為二,開啟伊斯蘭教與天主教在同一空間祈禱禮拜的共存模式。這種現象持續到公元786年,隨摩爾人統治勢力增強,阿卜杜拉赫曼一世將天主教堂所屬部分拆了,建起風格獨特的大清真寺。
科爾多瓦大清真寺是歐洲最大清真寺,無論從地理位置還是宗教文化地位,她都是摩爾人翹首仰望的聖地。恢宏壯麗的科爾多瓦大清真寺以瑪瑙碧玉大理石和花崗岩打造的美麗圓柱著稱,850根圓柱創構出撲朔迷離的美妙景觀。迷宮般多柱體的空間設計可與聖城麥加大清真寺媲美。正如穆罕默德·伊克巴勒所感歎:“數不清的柱子,就像是敘利亞綠洲裏層疊的森林。“
1238年西班牙天主教奪回科爾多瓦。那時城裏有數千座清真寺,天主教回歸,清真寺大多廢棄不用了,唯科爾多瓦大清真寺美得讓人不舍丟棄。西班牙人將其改回天主教教堂,有意識地將清真寺最精美部分保留下來。天主教大教堂基本保留了清真寺外觀,留下了那猶如森林般美好的瑪瑙石柱、紅白雙色馬蹄形的石拱、和精美的伊斯蘭瓷貼。天主教人在原清真寺中心加建了文藝複興式大教堂和中殿,多柱式結構形式和拱門瓷貼等伊斯蘭文化元素被融入新建的教堂中,與文藝複興古典風格融為一體。科爾多瓦大教堂成了這座城市的標誌和驕傲。
不知不覺已到科爾多瓦。大巴隻能停在城外,我們沿著古城牆,穿過古城門步入城市。
抬頭望古堡,斑駁的黃色土牆塗滿歲月滄桑。
科爾多瓦地陪已等在古城門前。
跟地陪走在大石板鋪就的街路上,難怪不讓車開進來,老城的街很窄。城市中心袖珍小廣場立著手捧橄欖枝的塑像。再往裏走就看見伊斯蘭風味濃厚的街市。
大教堂就在街市旁。地陪帶來消息,“大教堂今天舉行重要活動,非教徒恐怕很難進入。我們再協商一下。”
一路聽導遊講了太多大教堂前世今生的故事,既然來了,怎能不進去一睹芳容?耐心等待吧。趁機欣賞科爾多瓦大教堂外觀和周圍環境。
如果不是事先聽過導遊介紹,從外觀上看,我認為她更象座清真寺。整個建築呈典型伊斯蘭風格的土黃色,高高的鍾樓塔(bell tower)基本保留原清真寺塔樓風貌。
仰望塔頂,仿佛又見穆斯林人站在塔上敬頌古蘭經的身影,隱約中似乎聽到伊斯蘭拖音綿長的音樂。
地陪說,這座奇特的建築不僅在形式上把伊斯蘭文化精髓與天主教精神有機結合,她也是兩種宗教文化和平共處的曆史見證。穆斯林在他們的朝拜堂,麵向東南麥加聖城方向膜拜;天主教徒在自己私密的禮拜堂懺悔祈禱。
站在大教堂廣場,聆聽伊斯蘭教與天主教相安無爭敬拜各自上帝的故事,突然生出一種希冀:宗教信仰乃人類心靈的寄托,能信托的神當如光一樣仁慈,海一般寬廣。諸神若能和平共處,該消除多少人類紛爭?
地陪的要求又被拒絕。大教堂公職人員辦事一絲不苟,他們堅持今天傍晚才對公眾開放,重大宗教活動時間,買了門票的遊人也不得入內。
透過教堂大門和窗縫努力地朝裏張望。廳裏光線太暗,美麗的叢林藏在幽暗燈影中。
想上大教堂高塔,登塔電梯二歐元,半小時一波還限定人數。看看人頭擁擠的排隊隊伍,我放棄了。時間有限,逛逛科爾多瓦城市吧。
循著地圖,在大清真寺附近街市走走。
街道不寬,街道兩旁建築物上到處掛著花盆,街牆貼滿彩繪瓷盤,科爾多瓦的街五顏六色色彩繽紛。據說這裏的阿拉伯風瓷盤物美價廉。
街邊火腿店十分醒目,如琵琶形狀的大火腿排排串串,介紹說科爾多瓦的火腿風味獨特。
走了幾家香料店,終於發現西班牙紅花,做西班牙海鮮飯不可缺少的調料,不便宜,八歐元四克。
按圖索驥,找到地陪介紹的景點百花巷(Calle de Los Flores)。一條狹窄但裝扮優雅的小巷。名曰百花,因家家戶戶的白色屋牆掛著大大小小的花盆,盆裏鮮花綻放。
站在百花巷盡頭的街正中,能看見大教堂高高的鍾塔。狹窄的巷子裏都是慕名而來的遊客。拍照的人實在太多,小巷顯得特別擁擠。若無人打擾,倒不失為一道優雅的街景。
不知不覺,又回到如凱旋門般的古城門。
穿過城門就看見古老的羅馬橋。十六個拱形橋孔支撐整個橋身,長約三百米的石橋橫跨瓜達爾基維爾河。大橋初建於公元一世紀,十三和十九世紀又經不同程度修繕。
巨石堆壘的大橋,簡潔厚實,頗有曆史感。二千多年風吹雨打,古羅馬橋仍巍然屹立,至今仍為科爾多瓦人所用。
站在橋北端,遙望對岸的卡拉奧拉橋頭堡。巍峨壯觀的白色堡塔乃中世紀摩爾人統治時鎮守大橋的軍事堡壘。
多少年了,曆史如橋下流水,一去不返,唯大橋未變古堡依舊。拋卻宗教歧議,每個民族文化自有其迷人魅力。科爾多瓦的角角落落印證讓我們摩爾人的燦爛文明。
午餐品嚐科爾多瓦著名美食燜牛尾和紅酒。餐廳富麗堂皇,石砌的圓拱門,異域風情濃鬱。一見拱門又勾起心中遺憾,與美麗的“敘利亞森林”失之交臂實在太令人惋惜。心心念念想見的大教堂啊,為什麽不能在此住一晚?導遊知道大家心思,說是待會給我們答案。

無緣見科爾多瓦天主教大教堂,網上下載一照片,一睹芳容。

(照片來自網上,感謝原作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