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日記(二)築地獅子祭
2025年6月15日 星期日
淩晨四點多醒來,天微亮。六點二十前往“Georgetown”餐廳。沒想到門口已排起長隊,還有比我們更積極的。周末,酒店餐廳格外熱鬧,門旁的電子屏上滾動播放著標注“五星級自助早餐”的信息,畫麵裏五彩斑斕的魚生令人垂涎。
該酒店經常接待商務會議,日本人講究安靜與禮節。餐廳入門先發放就餐牌,一麵藍色、一麵紅色。藍色朝上表示座位有人,即便空著也不可占坐;紅色則表示已用餐完畢。接待員遞牌時一番快速日語講解,不知幾位外國遊客能真正聽懂。
自助餐廳別具匠心。米飯從自動盛飯機中取用,可精確選擇克數,最少30克,分毫不差。日本米飯軟糯香甜,口感極佳,難怪他們堅持不買美國米。美食的精細恰恰展現了日本人的工匠精神,而不是大而化之。最值得稱道的是各類魚生海鮮,種類繁多且極其新鮮。吞拿魚滑、大扇貝、魚籽、小烏賊、蝦……我挑選了自己喜愛的幾樣,搭配成一碗美味的海鮮蓋飯。各式日本小菜:紫菜、海帶、日本梅子、薑片、紅白蘿卜、納豆等,裝在精致在一個個小碟裏。蔬菜沙拉台圍繞一圈,拿了些生菜、玉米、香菇等。西式食品區有香腸、炒蛋、炸雞、炸魚、牛排,我興趣不大,隻是挑些蔬菜炒海鮮。亞洲料理區有紅燒鰻魚、煎烤三文魚與金槍魚、炒豬肉片、炒時蔬與麻婆豆腐……七七八八堆滿一大托盤。水果區有荔枝、芒果、菠蘿與甜瓜,水果甜點則留作“第二波”吧。
各式湯品令我駐足。味噌豆腐湯、蛋花碎肉蘑菇湯、牛肉湯……我最愛的是蛋花湯,撒些蔥花、小魚幹、香菜,再加幾根細麵條,鮮香四溢。先生更是每日必喝兩碗牛肉湯,邊喝邊讚不絕口。美食是他旅行的最大樂趣。
小家夥早起肚子餓,先吃了便利店買的兩個雞蛋。到了餐廳,隻要紫菜包飯,吃得津津有味。
東京的毛毛細雨仿佛上海的梅雨季,濕嗒嗒地裹著悶熱。6月10日至15日,築地正舉行迎夏的傳統節日“夏越大祭”,女兒提議前往觀看遊行。
出了酒店,隻見街道整潔幹淨得一塵不染。盡管女婿提前“打預防針”,說如今遊客太多,東京不若往昔井然,但我們所見仍處處幹淨有序,足見城市管理之嚴謹。東京灣是新開發的現代化社區,街道、建築、綠化無不透露出現代都市的時尚與富足。
酒店門前長長的遮陽棚直接通往“東京Big Sight”輕軌車站。東京的軌道交通錯綜複雜,若不是有女兒領路,恐怕要費一番工夫找車換車。
換乘一次,我們抵達築地。又來到這個地方,熱鬧擁擠依舊。街市中人聲鼎沸,熙熙攘攘的身穿各色傳統服飾的男女老少齊聚街頭巷尾,共慶這一年一度的盛事。
“夏越大祭”源自一個古老的傳說:江戶時代初期,築地開始填海造陸,但堤壩屢遭海潮衝毀,工程遲遲未能推進。某夜,海麵浮現一尊神像。波除稻荷神社帶領眾人抬出三尊神靈——駕雲的龍、乘風的虎、威震四方的獅子——祭拜海神。傳說自此填海成功。傳說雖不可考,但敬天祈福的信念延續至今,演變成一年一度的感恩祭典,成為築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儀式。
今天正值“本祭”——三年一次的重頭戲,是本屆祭典的高潮。神社的三大神轎——千貫宮神轎、天花板大獅子神轎、牙黑獅子神轎——在築地街頭巡遊,所到之處皆是遊行人潮。
大人們抬著神轎前行,後方緊隨熱情的男男女女與小孩子們。十來歲的小朋友們也扛著縮小版的獅子轎,認真模仿著大人的模樣。日本人自古敬畏自然,相信人與萬物同源,對天地神靈懷有深切敬意。他們戰天鬥地,卻從不妄言“人定勝天”。街頭巷尾,不斷見到祖孫三代一齊上陣的場景。這份發自內心對天神對自然和對自己文化傳統的敬畏和堅守,潛移默化地被一代代人接受和傳承。東京人,尤其是年輕一代在崇尚時尚同時,依舊熱衷參與傳統祭奠活動,其民族文化傳承之根深蒂固令人感歎。
穿行於築地美食街,琳琅滿目的美食令人目不暇接,隻可惜早餐實在吃得太飽,毫無食欲。給小家夥買了個糕團,他竟主動請外公嚐一口,難得有大方之風。
又飄起細雨,空氣愈發悶熱。小家夥嚷著想回酒店去我們的房間。孩子終究貪玩,爸媽雖親,論自由隨性,還是外公外婆好。先生突然提起,女兒沒好好教小家夥數學。女兒笑著回擊:“若你能教他,獎一千元。”為鼓勵小朋友學習,還特地買了巧克力。剛到美國時,我常笑美國小學生扳著手指數數,如今我們家這位也是如此。
先生想教他“進十”的加法,答對便可獎勵iPad遊戲時間。結果數學沒學幾道,小家夥竟用連拍功能,在我的iPad上拍下幾百張照片,令人啼笑皆非。
之後,小家夥與爸爸出門散步,先生因時差午休,我則與女兒閑逛。日本的旅遊服務細致入微,便利店的機器上就可購買各類展覽門票。可惜遊客太多,我們心儀的動畫展六月場次全部售罄。
周末的購物中心人流如織,各家餐廳幾乎都在排隊。原想嚐試的拉麵館周末竟然休業。早餐的“蛋白質力量”尚未消散,晚餐又添加豬肉蓋飯,沙拉與湯,胃口如此好,自己也覺驚訝。
時差似乎對我影響不大,輕輕鬆鬆度過一整天,傍晚六點就寢。悠閑自在的東京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