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蘇共有男兒-勃列日涅夫

(2018-04-21 18:03:29) 下一個

勃列日涅夫                            
  蘇共有男兒

  首先,勃列日涅夫本是蘇共黨內一個平庸人物,在蘇軍和蘇聯各地方為官均無出彩
的政績,是在赫魯曉夫下台後,在蘇斯洛夫和謝列平爭奪大位的平衡之中被推舉上位的
。一旦上台,勃氏拚命任用舊部、同學和私人(「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幫」),拚命
抓權,排擠總理柯西金,拚命大搞個人崇拜(勃氏有「勳章大王」之戲稱,甚至自己給
自己頒發勳章,還自封「蘇聯元帥」),樹立個人形象。

  其二,勃氏上台後,其國內政策是祭出斯大林的亡靈,回歸斯大林,一九六六年初
,勃氏公然決定終止「非斯大林化」。勃氏在經濟上徹底推翻了赫魯曉夫時代開啟的「
新經濟體製」改革,停止企業以利潤為中心、擴大企業自主權、物質刺激等帶有市場經
濟色彩的改革,批判「市場社會主義」。政治上在一九六九年斯大林出生九十周年時,
勃氏在列寧墓背後的克裏姆林宮城牆下為斯大林立了一座半身銅像;到一九七九年斯出
生一百周年時,勃氏又發行照相紙年曆紀念冊。政治上,勃氏推行「新洗腦運動」,拘
押異議人士,強行開除一些持不同政見者的國籍。著名作家如西尼亞夫斯基和丹尼爾被
投入勞改營,索爾仁尼琴被驅逐出境,羅伊?麥德維傑夫被開除出黨。

  其三,在國際外交上,勃氏公然推出「有限主權論」(「勃列日涅夫主義」),提
出蘇軍可以入侵東歐華沙條約各國,並據此於一九六八年公然軍事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鎮壓「布拉格之春」民主運動。一九六九年三月和八月,蘇聯與中國在珍寶島和鐵列克
提地區發生邊界衝突;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勃氏又出兵阿富汗,還支持古巴在安哥拉的
軍事冒險。勃氏極力增加軍費(開支占GDP的比重居世界第一,超過百分之十二)擴充
軍備,想與美國一爭天下。
  如此強勢,難道不是真男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