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牌的兩麵 - 德國運動員如何兼顧訓練和退役後的職業生涯

(2016-08-22 05:49:07) 下一個

金牌的兩麵 - 德國運動員如何兼顧訓練和退役後的職業生涯

金牌有兩麵,金光閃閃的一麵大家都能看見,令人羨慕。另一麵,運動員本人必須從小投入大量時間用於訓練,這勢必影響學習、影響今後的職業生涯。站在領獎台上的運動員畢竟是極少數,大多數運動員雖然沒有少花時間卻默默無聞。運動員如何合理兼顧訓練和退位後的出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德國在倫敦獲得的44枚獎牌中,最重的一枚無疑是男子8人單漿皮劃艇的金牌。更難得的是,八人中有三位即將大學畢業,一位工科學士兩位工科碩士。多年來,他們學習時不放棄訓練,集中訓練時不放棄學習。常常早上6點開始訓練,9點已坐在的教室裏上課。暑假雖然不上課,但德國大學的考試都在假期,難免與與比賽有衝突。與“嚴肅”的教授談推遲考試,往往比考試本身更難。德國8人皮劃艇多年來成績優秀有企業讚助,從而三位無經濟上的後顧之憂。盡管如此,沒有超人的毅力,三人無法在完成正規大學學業的同時,又拿到奧運金牌。當然,隻有少數人能做到。

 

我們設計科小夥子威廉參加過2008年北京奧運會,那時他還是車間的鉗工。談起如何兼顧上學、工作和訓練時,至今仍然很激動。比賽期間總是高度興奮,比賽結束後往往要花好幾天才能把心收回來。常常是人進了車間,自已還搞不清楚這是什麽地方。上初中時,有次參加國際比賽缺了兩星期課,回來就碰上考物理。當然考的很差,但沒想到老師隻給了6分。找老師評理也隻改為5分,還是不及格。期末考試時,威廉下了不少功夫考了1分(相當中國的90分以上)。但是該學期的成績單上物理也隻有4分(及格)。 小小年紀又要訓練,又要上學考試,談何容易。大多數德國初中畢業生選擇職業高中,威廉的理由更加充分,選擇了廠辦職高當了鉗工學徒。

 

威廉很早就是是德國A級運動員,每月有250歐元國家補貼,但是繳完稅剛夠增加營養。學徒三年工資少(500歐元)常常感到拮據。後來當了鉗工經濟上屬於小康水平(2000歐元),成家後日子過的衣食無憂。一年前威廉在猶豫是否再次進軍倫敦奧運會時,看到公司內部有培訓設計人員的位子,機會難得就決定提出申請,從而走進了辦公室。

 

德國奧運軍團的“工種”很全,水電工、木工、刷牆工等等,開個裝修公司肯定沒有問題。盡管如此,大部分運動員無法在學習和體育之間,工作和體育之間實現平衡。在這種情況下,德國國防軍向他們敞開了大門,即參軍。除了能保證訓練、不愁吃穿外,國防軍也提供職業培訓的機會。軍隊的兵營、體育訓練中心需要大量體育人材。運動員退役後,如果職業還沒有著落,國防軍往往繼續提供兩三年的“工資”以保證退役運動員有機會在社會上完成職業培訓。德國大約有一個團的“體育戰士”,他們實際上是“職業”運動員。或多或少的,奧運會早已是職業運動員的天下。

 

對於富家子弟,可以選擇體校。德國體校都是私立、收費很高,每月1千到2千歐元學費。優秀運動員的補助每月隻有250元,B類和C類運動員隻有150和75歐元。大部份家庭無法承擔如此高昂的學費。有意思的是,體校的文化課由普通中學負責,教育官員監督。體校的初中生或高中生畢業後必須達到正常的畢業生水平,從而不用擔心職業生涯。

 

體育是健康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青少年而言,從事體育不僅能增強體質、鍛煉毅力,而且能培養尊重對手、團結同伴、承受失敗、服從規則等等情操,養成公平公正的行為習慣。可以說,體育是塑造健全人格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而金牌是群眾體育活動的自然延伸。如果為了金牌,不惜荒廢青少年的學業,不惜減少普通人體育鍛煉的場所,是本末倒置,也違反了奧運精神。

2012年9月14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絕對運動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很中肯。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