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1)
如果不是去印度要從香港轉機我從沒想到過去香港,主要是對香港那種的現代繁榮之都不感興趣。 幾十年來香港離我又遠又近,從八十年代追港劇到九十年代在外企和港人共事,對港人的印象都還不錯。那些年聽港人的中國心從張明敏口中唱響,又在對大陸的一次次救災中用捐款傳遞, 還有每年的六月四日港人點起蠟燭在中國的大地上孤獨地照亮夜空。 可近些年也聽到大陸遊客對港人的不友善甚至歧視的態度表達不滿,而這些並不是空穴來風,15年前我兒子和爺爺奶奶去香港也碰到態度不耐煩的商家,可兒子一說英語立即態度就好起來。 最近國泰航空的“blanket”事件又一次推升了中港人之間的情緒衝突。在我心裏香港在我心裏一直是個很mixed的印象。不過緣分既然來了也不去抗拒,那我就去和香港見一麵。
可沒想到剛到香港我就打了一架。
那天下了飛機我打了滴滴,選了出租車打表。 去之前看其它人說到我酒店那一代出租車大約250港幣。 司機接了我一路聊天還算友好,到了酒店看了看表上是大約260港幣,可結賬時他按了一下什麽鍵價錢一下子蹦到了將近330塊,這我可不幹了,堅持要按表上的付他。 他說是行李費之類的,可我就一個小行李,一個行李費就6塊,你憑什麽多收我那麽多。 後來他急眼就開始跟我吵,少跟我玩小把戲,老娘見得多了,後來他沒招退了我50塊就氣呼呼地呼嘯而去。把這錢往兜裏一揣,愛氣不氣,坑我沒門。 過後我在小紅書裏把我的經曆講了,很快就有上百閱讀,一個小時內滴滴的客服給我留言讓我把訂單給他們,但發現我的帖子的閱讀數從此再沒有漲過,資本的力量啊! 後來滴滴香港客服給我打電話致歉,態度還算不錯,給了我20塊credit,但我也不想再在香港用滴滴了,去景點基本坐公交地鐵,返回機場時訂的是攜程送機,來了個特拉斯,要價210港幣。司機服務親切,一路跟我聊他的中國心,說喜歡更多的大陸遊客來,他們好有生意做,當然我們用的是普通話了。
在香港我基本用普通話,除了極個別交流有困難的時候用英語。 現在在香港用普通話會被白眼嗎?以我個人的經曆看,沒有。 問路時人家給我指路都挺熱心,打車吃飯也都沒問題,司機都挺有禮貌。 有一次我打車到了太平山頂最上麵,但那裏叫不到車下山,我問附近倆男生最近的公交怎麽走,他倆還挺替我發愁,說是難找,他們都是開車上來的,說可以用他們的車載我下山。 後來我在Google map上一查,往下走個十幾分鍾就能到遊人都去的淩霄閣,從那裏就有公車了,謝過他們我就自己走了。
我一個人在香港玩得還挺開心的, 急行軍的速度把主要景點都看過了,尤其是維多利亞港夜晚的燈光秀太好看了! 這裏有幾個片段。
都說香港走下坡路了,我倒是沒有感覺到有什麽落魄。 香港還是蠻繁榮的,遊人如織,秩序井然,一副國際大都市的範兒。 香港雖然也高樓林立,但整體感覺是明亮的,不像紐約那樣高樓之間有種厚重暗舊感覺。 去了太平山俯瞰香港,覺得香港真是一塊風水寶地啊。
香港人的素質還是蠻高的,有種東方和西方相結合的氣質, 街上的警察挺有風度的,訓練有素。總之,我對香港的印象蠻好的,超逾預期。
對了,我在香港一分現金也沒用,一分港幣也沒換,公交地鐵吃飯全部掃支付寶,大多商家都可以用,太方便了。
香港的士司機是社會底層,我知道有的司機經濟不好的時候睡車上的。但總括而言絕大部分都很好的。有些極少數對內地人不友好,但他們對香港人也不友好。
香港人拱手把金融中心的位置送給新加坡,新加坡人樂得都不敢出聲:)
還有外高橋的喜來登,明明沒有到浦東的穿梭巴士,卻在網站上放著虛假信息!
“夜幕低垂紅燈綠燈 霓虹多耀眼
那鍾樓輕輕回響 迎接好夜晚
避風塘多風光 點點漁火叫人陶醉。。”
話說邊仙的京劇《賣水》選段在春晚上大收歡迎,何不把節目搬回家顯擺顯擺,順便加幾個仙曲?以前聽你唱過,這次試圖上你家偷,已經不見仙蹤。希望邊大神兒邊走邊看邊唱,讓城民見識見識啥叫天籟之音仙聲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