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喀什作為摩洛哥的文化藝術和宗教的中心,曆史上曾出現過七位有名的曆史人物,人們稱他們為“七聖徒”。當有人說去朝聖“七聖徒”時,即意味著去馬拉喀什。七聖徒有的被認為是馬拉喀什的守護神、有的是摩洛哥政治和宗教領袖,有的是伊斯蘭教語言學家和法學家。 其實他們並不全都是馬拉喀什人,有的墓是從摩洛哥其它地方遷來馬拉喀什的。 (他們的名字我就不在這兒寫了,很長,寫了也記不住,更多info. 可以看這裏 Seven Saints of Marrakesh)
“七聖徒”的 紀念碑如今已成了熙熙攘攘的出租車聚點,沒看見任何標牌和介紹
去馬約爾花園Jadin Majorelle Garden 要趁早去,很快就會擠滿遊客,我們一大早九點多一點就過去了。 馬約爾花園是以法國東方主義藝術家雅克·馬約爾命名的。 20世紀初他被派往摩洛哥,愛上了馬拉喀什,於是用了將近40年的時間在這紅色之城打造出這樣一個美麗的靜謐花園。 後來他因離婚經濟不濟被迫出售土地,花園年久失修。 20世紀80年代花園被兩位法國時尚設計師接手並修複,恢複了花園的生機。
幽深靜謐,大膽明豔的藍色點綴其中,像不像個 wonderland?
從未見過這麽多形狀各異的仙人掌
姑娘們看見小貓咪又挪不動步了。 花園不大,一個小時就能逛完
巴希亞宮Palace of Bahia建於19世紀末,曾是當時的首相 Si Moussa的官邸。這位首相可不是一般的人,他曾經是個奴隸,卻能爬到了首相這個職位並全權掌控了整個國家直到他1900年去世。 巴希亞宮是 "brilliance"的意思,是馬拉喀什保存最完好的代表伊斯蘭教和摩洛哥風格的建築之一。
不過,看過美到極致的西班牙格拉納達的阿爾漢布拉宮後,這個宮殿對於我已算不上驚豔了。
相比於歐洲富麗堂皇的教堂和宮殿,我更傾心於伊斯蘭風格的幾何對稱的精美的圖案,高貴素雅,顏色搭配得那麽和諧,做工如此精致,讓人賞心悅目。 伊斯蘭文明藝術所達到的高度也是讓人讚歎敬仰的。
我也很喜歡他們的建築那種方方正正的樣子,就像我喜歡方方正正形狀的車一樣。 門廊雕花,繁複又精致,有一種說不出的深邃的華麗,真是越看越喜歡。
看看這像萬花筒般的屋頂醉不醉心?也許是我偏愛藍色的原因吧,對伊斯蘭很多藍色的裝飾圖案都情有獨鍾。 真想有這樣的盤子,這樣美的花色要是放在裙子上一定也很好看。
巴迪宮 Badia Palace 是1578年 Saadian王朝的蘇丹 Ahmad al-Mansur 為了慶祝打退葡萄牙的侵略的“三王戰役”而修建的宮殿。 葡萄牙在此戰役中戰敗後從此一蹶不振,失去了殖民和海上霸權,後淪為西班牙的附屬國。
修建這個宮殿的資金很大一部分來自葡萄牙的贖金,建築材料均為上等,有來自意大利的大理石,印度的黃金瑪瑙等,還有來自格拉納達的設計師按照安達盧西亞的風格來打造這座宮殿。後來隨著Saadian王朝的消亡,巴迪宮也開始落敗,Alaouite王朝的蘇丹把它拆除用於建造在梅克內斯的皇宮。
這座宮殿曾經有著龐大的庭院,遊泳池和360間豪華裝飾的房間,如今隻剩下斷壁殘垣
天朝的遊客現在很喜歡在旅遊點擺拍藝術照,穿上閃亮的衣裙,赤著腳裸出大腿拍個沒夠,引來各國遊客們的好奇的眼光。 我也來湊個熱鬧拍一個。
坐落在馬拉喀什老城裏的本優素福神學院 Ali Ben Youssef Madrasa是北非規模最大的學習古蘭經的學院,已有六百多年的曆史。 可惜我們去的時候關門維修,據說維修要持續兩年。
來一張網上的照片吧
沒看成神學院幹脆就迷失在老城裏,看著老城人來人往讓我想起了新疆喀什的老城,隻是那裏已經成了被保護起來的買票參觀的景點,而這裏的老城卻是live的,一幅市井熱鬧的景象。
手工織圍巾
賣藝的老人一邊唱一邊甩著他帽子上的墜子打轉
馬拉喀什又叫“紅城”,城裏的牆多用赭紅色的岩石砌成。 巷子時不時會有驢車經過,驢子們承擔了很多老城的貨物運輸的重任。
逛得差不多了,司機說要帶我們去一家很好的餐廳吃飯。 進去一看,諾大的餐廳沒一個客人,女友說會不會是坑我們? 打開菜單一看果然是坑,套餐每人要500dh ( 1歐元=10dh 大約),我昨天在廣場吃的tagine才要60dh,得,放下菜單立馬走人。 這司機貪財也不能這麽昧著良心啊,把我們當成傻帽土豪了。 回到廣場去了那家有名的Cafe de France,坐在最高的露天陽台上,看著廣場的光景美美地吃了一頓,那裏的套餐每人 120dh or 150 dh。想拍廣場全景那裏是絕佳之地。
讚大帖!摩洛哥還沒去過,隻做過它的菜:)
其實從馬拉喀什到撒哈拉那一路都是赭紅色的山土,路上看到很多“紅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