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喀什的旅遊團必去的還有香妃墓,不過那是個假的,乾隆皇帝的愛妃不葬在那兒,而是葬在河北遵化的皇家陵園內。 而現在的香妃墓則是一個大家族五代人的陵墓群,我這次就略過了。 去喀什人們還要去中巴邊境口岸【紅其拉甫口岸】, 要上帕米爾高原的,海拔很高,還要辦邊境證,我興趣也不大,也怕身體吃不消,還是集中精力好好看看喀什。 幸運的是我們來喀什的那兩天是周末,這樣就能去隻有周日才有的牛羊大巴紮了。
早上去酒店吃自助早餐,還蠻豐富的,餐廳的大電視上放著上次大閱兵的威武的場麵,後來去機場時大屏幕上也放大閱兵,喀什特色哈。吃過飯打了出租車先去高台民居,這座有著六百年曆史的民居建在長八百米的黃土高崖上 ,維族人在這裏世代居住,家族人口增多一代,便在祖輩的房上加蓋一層樓,這樣一代一代,房連房,樓連樓,層層疊疊。
網上照片
幽靜的老城裏幾乎沒什麽行人,居民也很少, 偶爾看到一個居民露個頭,還有兩三個遊客。
走在鋪滿石磚的路上 我有一種進了貧民窟的感覺
老城真的該重新修一下了,進來事看到入口的告示說近期要加固,不接待遊客。 我有點不守規矩。
看到一家門大敞著,裏麵掛滿了紗巾、維族帽和各種日用品就進去了。 一個維族媽媽領著三個孩子坐在地上在吃飯,饢上麵放著菜。 見我們進來,她的看起來隻有十歲左右的大兒子就開始招呼我們。他講了一口不錯的漢語, 讓我挺驚訝的,南疆的人會說漢語的不是很多,但聽說現在的小孩子都是雙語教學的。 看我們喜歡紗巾,男孩子就拿出一大袋子讓我們挑,將來是個做生意的好手。 買好了紗巾就出門去,可愛懂事的男孩子送到門口跟我們說再見。
這家是賣陶器的,進去的時候有幾個漢族人在挑選,可什麽也沒買就走了。 我跟主人微笑打招呼,他用不太利索的漢語自豪地告訴我所有的陶器都是他做的。 我是喜歡他做的東西的,雖沒那麽精致,可透著質樸。 想著我和女兒這次隻帶了個小行李,已經塞得快爆了,買了東西還要往俄國拖,本不想買什麽,可實在不忍心就這麽走掉,讓人家空等待一場,於是買了一個碗,女主人認真地給我們包好。
淳樸的男主人
這古城也跟迷宮一樣,走著走著就有些繞不出來了,看到兩個漢族男遊客,趕緊跟上人家這才出來。 出來高台民居就該往牛羊大巴紮奔了,正午時分正是大巴紮開始熱鬧的時候。 一看手機漏接了好幾個包車司機的電話。 牛羊大巴紮在喀什的近郊,打個出租車15塊錢就到了,可回來時要是沒有出租就麻煩了, 想來想去還是決定包個車。 可喀什的出租車幾乎全是維族人,溝通起來不方便。 今早第一個維族司機(還是個年輕人)就把我們送錯地方了,打了第二輛出租車給司機看了高台民居照片才把我們送到地兒。 隻好上網查到個遊客推薦的漢族出租司機,我電話給他說100塊包車去,他說讓他太太去接我們,這下更好了。
李大姐在這住了將近三十年,是老喀什人了。 我們一路聊著天,了解一下漢人和維族人的情況,路上看到一輛輛的小卡車、三輪車、驢車拉著牛啊羊的往集市去趕。
喀什的牛羊大巴紮時新疆最大的牲口交易市場,每個周日有,中午時分就開始熱鬧起來。 都說那裏味道很大,要戴口罩去,可我到沒覺得有什麽不可忍受的,沒帶口罩,穿著涼鞋,在塵土飛揚的市場了走來走去。 不過在新疆墨鏡是一定要戴的,太陽光太刺眼,我們這次去新疆幾乎全是豔陽天,紫外線強的很,我隻在臉上塗了防曬油,其它地方已經曬得跟個黑土豆了。
到了,牛羊們該下車了
看到入口處掛的這些是不是有點瘮的慌?
這對夫妻隻牽了一頭羊來賣
小羊乖乖正在享受女兒的撫摸,忽見主人過來驚恐地往後退
可憐的牛羊就這樣被綁在一起,無可奈何地忍受。 女兒來之前是有過掙紮的,不想看到牛羊可憐的樣子。
還有賣駱駝和犛牛的
誰家的小羊跑丟了? 在咩咩地叫
紮在一起談生意
成交! 交定金
市場裏也有賣吃的,熱氣騰騰的
回去的路上進入喀什市內還要過安檢站,讓我們放下窗子,士兵往裏一看我們都是漢族就揮揮手讓過。 以後在新疆的旅途中像這樣的檢查有過多次。
中午飯去了酒店對麵的一家維族館子吃飯,從外麵看還蠻不錯的就領著閨女往裏進。 一個漂亮的維族姑娘給我們拿來菜單,我說不用,我們吃拌麵和炒麵就好了,再來兩串羊肉串。 想念新疆的麵想了多久了, 今天終於能吃上了。
女兒的拌麵很好吃,可跟我大學那陣子在新疆吃的麵有點不一樣,不再是羊肉、西紅柿和青椒做的了,而是放了許多其它的蔬菜,不過還是挺不錯的。
飯店裏全是維族人,大約漢族人很少來,那姑娘好奇地問我們從哪來,跟我們聊天,可愛的姑娘漢語說得不錯,她說她從來都沒去過烏魯木齊,很想去看看。 我的炒麵挺油的,又有些硬,我沒有怎麽吃,那姑娘看見了問我是不是不合口味。 我告訴她女兒吃的拌麵做得很好吃,她一聽就說:“我去給你加麵吧”, 我還沒反應過來是什麽意思,她就去廚房給我端來一碗女兒吃的麵,這下我可吃飽了。
吃完飯趕緊回酒店check out , 我們離開的飛機是晚上7點的,還有大把的時間,把行李寄存在酒店就領閨女去大巴紮逛逛。 喀什的大巴紮有兩千年的曆史了,從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時就對它有過記載。 以前的牛羊大巴紮也在此,後來才搬到郊區。
進門先過安檢
從來沒看見那麽大個的葡萄幹,嚐了一下甜得齁人。 我說要一小袋,結果維族小夥兒使勁地給我裝了一大袋。 得,還得往俄羅斯抗。
警察巡邏
維族女人們圍著紗巾的攤子選來選去,我們也去湊個熱鬧。學著維族人的樣子戴在頭上,讓店主給我們照個相。 帶著紗巾接著逛,可發現這回頭率也太高了,被維族人好奇地盯著看,還有維族姑娘拉著我去她家的紗巾攤子,出了大巴紮趕緊摘了。
坐在喀什的機場有點不敢相信這麽快就要離開了,昨天忐忑地來,今天卻有些不舍。 女兒說:“媽媽,我怎麽感覺我們在這兒已經好幾天了呢?”, 是啊,短短的一天我們看到了太多的五彩繽紛的濃鬱風情,讓人難忘。 喀什啊,喀什,怎麽還沒離開就開始想念了呢?
http://www.mafengwo.cn/i/7451402.html
不好,一不小心把你的評論給刪了,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