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十年前聽一位朋友說他經常去一個叫“文學城”的網站, 我當時還沒聽說過這個地兒,去城裏一逛, 果然好玩兒。 那時的城裏還沒有現在這麽熱鬧, 發帖子的人還沒這麽多。過了幾年,城裏的各個壇子發展得越來越壯大,翻篇的速度越來越快。 就拿俺最常去的“世界風情”壇來說, 幾年前遊記遠沒有現在這麽多, 也許是因為大家還在忙於出國後的落腳的“八年抗戰”, 能到世界各地出遊的壇友還沒那麽多。 可這幾年風壇裏的各位大俠們南征北戰, 精彩遊記也紛紛湧現。 現在再寫遊記如果沒有獨特的行程,吸引人的文字,讓人賞心悅目的圖片已不能入讀者的法眼。
博客這塊兒也是如此。 幾年前隻要發篇博文都能上城牆上走一圈, 不愁沒人看。 可現在隻有少數的博文能被選中掛在城牆上, 大多數博主們用心費時間碼的字卻閱者寥寥。女性的博文大多“soothing”, 談烹飪,教養孩子, 人生心得, 生活瑣事。 男人的文章涵蓋麵更廣些:時事政治, 社會現象,家居園藝, 旅行探險等等。大多具有爭議性的文章也出自男性博主之手,博主們與跟帖者激烈爭論,唇槍舌劍, 好不熱鬧!
文學城自1997年成立, 至今已經17個年頭了,她已經成為海外華人的娛樂解悶兒交流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平台。 這裏人才濟濟,從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到花甲老人都在此一顯身手, 俺感覺城裏主力軍是四五十歲的中年人,他們人生閱曆豐富, 熱情還未退去。現在的文學城可謂是鼎盛時期, 可這熱鬧還能持續多久? 那天我在城裏玩兒, 看見俺那上大學放寒假的兒子在旁邊, 就隨口問了句“你們不上文學城吧?”,“什麽?” 兒子一臉茫然。 是啊, 文學城也隻是我們第一代移民光顧的地方,我們的下一代連中國字都認不全怎麽會來呢? 親戚有從大陸來的留學生們也大多隻光顧國內的網站, 俺看《中國好聲音》去城裏的“影視人生”裏看,人家直接去騰訊看。 等再過二三十年, 我們六七十歲的時候, 忙著退休的生活, 忙著天倫之樂, 忙著落葉歸根, 還會再有精力和熱情到這城裏逛嗎? 那時的文學城的小編們也成了老編了吧。 想到這兒俺不由得感歎,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讓我們珍惜此刻的熱鬧, 得樂且樂吧。
《本博文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把語言無聊、下流的評論以最快速度去除。
有關新聞的內容必須真實,不負責任的文章不能夠上文學城
這個不能怪文學城的。中國人有一種天然的對權勢依附的本性。中國有錢了,眾多的人就湧上去唱讚歌抱粗腿了。再過三十年中國有完了,他們立刻會鳥獸散。
這些人多,讓你覺得'黨委'來了。不用'黨委'來管的,都是挺自覺自願的'中國人民群眾'。但是也不能不讓他們說話。
哈哈!這是那時候看見一個偽造的喬布斯遺言一遍又一遍被人當個寶貝轉啊轉,覺得惡心死了!有感而發就寫了這麽一篇。
隻有珍惜了!
《鏡花緣》裏,有這麽一個國家叫做'直腸國'。此國人民的消化係統有些成問題,吃下去的東西基本沒消化就拉出去了,所以國名曰'直腸'。腸子太直,好不容易做好送進肚子裏的美味呼嗵一聲從另一頭又掉出去了,實在浪費!直腸國人的解決辦法是把掉出去的飯菜加點佐料回回鍋,再吃一遍。於是周而複始,第一頓白米飯,下一頓蛋炒飯,再一頓咖喱燴飯。一遍遍反複吃下去,終於吃到飯不再像飯而更像是屎,這才放棄。直腸國人民勤儉節約,我很讚賞。但是我堅決不住到那裏去。
網絡上風行的'轉帖',有點類似於直腸國人的行為。我也想要像讚賞直腸國人民那樣對轉帖說句好話,但是到現在還沒有想出。壞話是現成的:直腸國人民畢竟是自己拉的自己吃,頂多是惡心自己,而且也還不是一點不消化。有太多的轉帖就好像是在吃別人拉出來的東西,而且一點不消化,而且還要推薦給別人吃。這就太惡心人了。
華夏文摘比文學城嚴肅得多,沒有那些無病呻吟的文字和無聊的八掛,去的人自然少了。
我希望文學城要辦得有特色---即地地道道的在北美的土地上成長的網站,區別於大陸,台灣和香港.成為影響母國的一個橋頭堡.
我建議文學城單開一頁文學城原創(而不是巴掌大的海外原創),導向分流,愛撿垃圾的去垃圾場,愛開墾的就去新天地…
單就在這點上,我相信在中國大陸開放黨禁報禁之前,文學城不會沒落,嗬嗬。
此外,文學城也是“海外”華人的一大聚腳點。這個性質確定了他的凝聚力。
生命是一個過程,托文學城的福,在這有限的旅途上能遇到眾姐妹,是我的幸運!等到這個過程走完時,也就沒有什麽遺憾了。
隻有一個希望,希望小編手下留情,在刪我們的帖子時,請不要站在中共的立場上刪沒有任何辱罵字眼的帖子,否則這個網站在大多數網友走為人生旅途之前,就身先死了,因為我們大多是用腳投票來到文學城的。
去年10月,51博友建議我將博客搬進城裏,我依然成見不改。偶爾瀏覽一下首頁的新聞標題,覺得特別唬人,博客的名字,也大多通俗有餘文雅不足。戰戰兢兢地搬進來後,試探幾篇小文,我驚奇地發現,這城裏的小編,可真是吞刀吐火,飛簷走壁,十八般兵刃,七十二變花,武功了得,文治了不得,能耐絕對是全世界所有媒體中最厲害的。
至於文學城其他方麵,我就有一點感覺不舒服,太像國內媒體,尤其是辯論問題,根本不像在北美的海外環境。
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