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走邊看,記錄生活

戶樞不蠹,流水不腐, 生命在於折騰
個人資料
邊走邊看66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和女兒遊台灣(2) - 台南

(2016-07-20 06:58:29) 下一個

去台南我們乘坐的是高鐵,台北到台南大約兩個多小時。 提前28-8天會有早鳥折扣票。 我在美國就提前在網上買到了6.5折的票,憑確認號碼和護照號就能當天在高鐵站的售票機上打印正式的車票。車廂幹淨舒適, 女兒又在寫日記。 這次女兒主動每天都用中文記日記,給我寫這篇遊記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台南的高鐵站離市中心還有一段距離。 到了台南站還要換區間車才能到台南火車站。 下了車去一樓問訊處才知道區間車還要回到樓上,匆匆趕到樓上看到火車已在那兒等著了, 趕緊到機器上買了票,我和女兒最後一個跳上車,一分鍾後火車就開了。喘定了氣才發現我買了兩張兒童票, 一路上沒人查票,20分鍾後到了台南火車站,在出站口附近的補票處補了大人票。   一出站台恍然覺得時光倒流了二十年。 車站裏的人們穿著樸素甚至破舊,完全沒有了台北人的洋氣,看到好幾個人身上扛著塑料大編織袋, 一副中國八九十年代的火車站的景象。

 

我們住的台南大飯店在火車站對麵,交通方便。但是要想更貼切地感受台南的民風 住台南有特色的民宅不失為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隻有我和女兒兩個人, 出於安全考慮我還是選擇了大飯店。夏季是台灣的旅遊旺季,性價比好的飯店要至少提前兩三個月預定。

台南是個曆史文化古都,是台灣本島最早有漢人開始開發的地方。早期的漢族移民,可以追溯至明代中葉。當時已有一些倭寇、海盜,以台南為基地為禍附近海域,中國東南沿海居民與台灣原住民皆深深受其騷擾,明朝廷幾次派兵討伐,與原住民有了初次接觸,也開啟了漢人往台灣移民的曆史。閩粵一帶陸續有居民因為逃荒、捕魚、經商等目的而移居到台南。在17世紀上半葉,荷蘭及西班牙分別在台灣進行殖民統治。之後荷蘭人將西班牙人趕走,統治台灣38年。1661年(明永曆十五年,清順治十八年),鄭成功攻入台灣,征討荷蘭侵略軍,盡複台灣失地。1684年台灣歸降清朝;1895年日軍侵占台灣長達50年;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台灣歸回中國。 

 

火車站對麵有88和99號觀光車帶你到各個景點。 我們時間有限, 不想帶著女兒在烈日下暴走, 所以隻選了有代表性的幾個主要景點。

 

赤崁樓是台南代表性的名勝。為荷蘭人所建,曾為全島統治中心,當年鄭成功收複台灣就以此樓為指揮部,並以赤崁樓做為全島最高的行政機構。庭園東南角,有一座雕塑——鄭成功議和圖。大理石基座上,刻有鄭成功生平簡介。1661年,鄭成功率大軍2.5萬人,戰艦350餘艘,從金門東征台灣。荷蘭總督揆一在孤立無援、大勢已去的情況下向鄭成功乞降,離開占領達38年的台灣。鄭成功改台灣為東都,置赤嵌為承天府。

 



鄭成功收複台灣不久,僅僅過了五個多月卻突然暴病而亡,年僅38歲。他的死因有多種說法,有一種說法認為那段時間接連發生幾件令他極痛心的事件,家事國事天下事使他精神遭到嚴重打擊。當時正處明清交替之際。南明皇帝蒙難的消息傳到了台灣,他父親鄭芝龍和家人親屬被清朝殺害。加之有人揭發其長子鄭經與乳母陳氏通奸,鄭成功大怒,下令斬鄭經、陳氏和他們所生之子,以及鄭經之母。但諸將拒不執行他的命令,心裏極端怨恨,接二連三發生的優傷、悲憤、抑鬱、暴怒,使他精神崩潰,再也支持不住了。

 
遊完了赤崁樓, 看到對麵有家度小月擔仔麵, 本來計劃去它的總店去吃一次,既然這兒有就就近吧。度小月擔仔麵是台南最有名的一道小吃。是以前的一位漁民在是打魚的淡季,當地叫“小月”,為了養家活口,每逢在打漁遇台風之際,為了彌補家計,挑起擔子沿街叫賣,開啟了如今赫赫有名的“度小月擔仔麵”傳奇故事。可剛吃了幾口就吃出了頭發和報紙屑, 真是大煞風景,我們放下筷子拂袖而去, 從此再也不光顧小吃攤兒了。不過台南大街小巷小吃攤兒很多,菜館很少,每天吃飯真是個難事兒。好在台灣的7-eleven店到處都是, 我們每天都去那兒買些水果和色拉吃, 最喜歡的是小電爐上烤的紅薯, 又香又甜,我們每天都要吃上兩三個。

 

台南孔廟是全台灣建成的第一座孔廟,也是鄭成功收複台灣後在台灣建立的第一所高等學府,有“全台首學”之稱。因為在此之前,台灣沒有任何比較正規的中國文化教育設施(比如私塾、學校之類的),因此,台南孔廟的建立標誌著儒學正式進入了台灣,成為台灣教育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裏程碑。

 

 

台南孔廟是全台孔廟中唯一有禦製匾額的一座孔廟。從康熙帝起,一直到光緒帝至,有八任帝王親賜匾額。少了塊中國末代皇帝宣統題詞的匾額。原因是,宣統即位時,台灣尚在日寇的鐵蹄下,皇帝的禦匾無法送抵台灣。它們分別是康熙帝的“萬世師表”,雍正帝的“生民未有”,乾隆帝的“與天地參”,嘉慶帝的“聖集大成”,道光帝的“聖協時中”,鹹豐帝的“德齊幬載”,同治帝的“聖神天縱”和光緒帝的“斯文在茲”。就少了宣統帝的“中和位育”匾額。 此外還有六位台灣總統的匾額:蔣介石的“有教無類”,嚴家淦的“萬世師表”,蔣經國“道貫古今”,李登輝的“德配天地”,陳水扁的“中和位育”和馬英九的“聖德化育”。


學子們把自己對學業的美好願望寫下掛在牆上。女兒也寫下自己將來希望上的大學。

 

 

古樸典雅的“明倫堂”,是儒家講習倫常之理的地方,學生在此由學官教諭、訓導,相當於府學的教室。在明倫堂的正麵牆壁上,有八塊趙孟頫體的《大學》全書遺跡,極為珍貴,僅存4塊。 在我們參觀明倫堂的時候,坐在旁邊椅子上的一位老先生主動問我道“你信佛教嗎?”“我正在學習,懂得還不夠多”我答道。 就這樣我們慢慢聊了起來。 從台灣的早期移民,荷蘭的殖民到蔣家的統治;從白色恐怖到當代台灣的總統;從台南台北的房價到他對大陸的印象。他告訴我他退休前是做工程的,去過美國很多次,但從來不敢去大陸,因為聽說大陸的毒空氣和不安全食品會造對身體造成永久的傷害。 我告訴他沒那麽嚴重,我幾乎每年都回國不是還好好的嗎, 多注意一下就行了。聊了半個多小時我不得不起身告辭,女兒在旁邊已經百無聊賴了,臨走他執意要送我兩張他用毛筆寫的佛經和詩詞,筆法非常流暢秀麗。 他讓我告訴我在美國的朋友,他每天上午都會在那兒,帶上自己寫的字送人,我在這兒算是把他的話帶到了。

 

 

在台灣要換台幣除了去銀行外也可以去郵局換。 我們酒店的對麵就是一家郵局,早上8點多鍾空蕩蕩的郵局沒有幾個人。工作人員的穿著十分樸素,讓我仿佛看到我們的父輩們穿著白色的確良短袖襯衫和藍褲子的情景。給我們換錢的女士看到我們母女倆出於好奇跟我們友善地聊起天來,臨走祝我們玩得愉快。 出門後女兒仰起頭對我說“台灣人好有禮貌啊”。這的確是我們這次旅行不止一次感受到的。 每次問路對方都有個和善的微笑, 還有人還帶著我們一起去找地鐵。讓我感到我們中國人也是可以這樣的友善,有禮, 有素質, 不卑不亢。

                               

                                               

安平古堡 最早建於1624年,又稱“熱蘭遮城”,是台灣地區最古老的城堡。自建城以來,曾經是荷蘭人統治台灣的中樞。 鄭成功收複台灣進駐此地後,改熱蘭遮城為“台灣城”;後又改台灣為“安平鎮”,故又有“安平城”之稱。


 


紀念館裏陳列的鄭成功與荷蘭人的締和條約很有趣,第一句就是“雙方要把所造成的一切仇恨遺忘”。 從條例中可以看出荷蘭人雖敗但保持了顏麵,個人資產及基本生活權都得到了保障。





從台南回台北我們也是乘坐了高鐵, 到了台北我們便把行李存在火車站的儲藏櫃裏。按尺寸大小和時間長短投幣後就可以把鑰匙取下來了。 十分方便。


存了行李就走到長途汽車站去到我們此次台灣行的最後一站 - 野柳地質公園。我們的司機是個小夥子,排隊等車時看他剛走完一趟車, 下來車簽單後又匆匆買了麥當勞中飯開始拉下一班乘客。 一路上一邊開車, 一邊吃著junk food, 還不停地擦汗,真是不容易。車上大多是去基隆的, 有幾個是遊客, 有位當地人請司機到野柳是告訴我們這幾個遊客一下,小夥子年輕氣盛,顯得很不耐煩。一路上沒有報站,一個小時後到了野柳他扯開嗓子吆喝一聲, 我們幾個趕緊下了車。這次在台灣坐過幾次長客,司機們都很友善, 對乘客有問必答, 像這位司機的不耐煩還是頭一次見。


 

  下麵的女王頭像脖子被風化得越來越細, 要去得趕早啊。



體驗地震

在台灣的最後一個晚上我們住在台北第一大飯店的九樓上。 早上起床後我正在看電視時突然感到四周開始晃動起來,第一反應是想是不是旁邊在裝修, 可越晃越厲害, 我猛地意識到是地震了, 上一次經曆地震是小時候的事了,那時我和姐姐睡覺都穿著衣服以便隨時往外跑。我衝進臥室,推了推還在熟睡的女兒, 此時衣櫥裏的晾衣架還在嘩啦嘩啦的晃動。女兒睡得很沉, 怎麽辦? 要不要跑? 我蹲在床邊正猶豫著,十幾秒鍾後晃動停下來了。 拿起電話打給前台,被證實是地震了,可他們在一樓沒太大感覺,告訴我不要緊, 看來他們已經習慣了。定了定神後,去查了台灣地震局的網頁,剛才在離台北不遠的宜蘭和花蓮發生了4到5級的地震。現在才體會到日本人經常要進行防震訓練的心情。回去的飛機是晚上的, 可那時的我有點歸心似箭了。

下午去買了鳳梨酥和牛軋糖帶回去送人。 台灣鳳梨酥是不加防腐劑的, 兩三個星期內就到期了。 提醒大家要買就買小盒裝的,現在國內大家都很講究養生,對於甜食都是隻嚐一點就夠了。買多了都是負擔。

 

 

《本博文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打印 ]
閱讀 (1487) ┆ 評論 (0)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