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那幾棵盆栽蘆薈的生長史

(2016-07-16 01:51:18) 下一個

很早就知道蘆薈是一種藥用植物,例如,當你的皮膚被蚊蟲叮咬之後,將蘆薈的汁液塗抹在叮咬處,很快就止癢了。上網查了下,一盆放在室內的蘆薈居然還能夠吸收各種對人體有害的氣體,包括甲醛、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等,真可謂是“空氣清潔器”了。

兩年前,快入冬時,有一次在商店購物,偶然看到賣品貨物架上有若幹棵小盆栽的蘆薈苗,心想何不買一棵,也放到自己的臥室裏,淨化淨化空氣呢。剛買來帶回家的時候,那蘆薈苗隻有幾片纖細的、邊緣帶白點和鋸齒狀短刺的綠色長形葉子,最長的葉子也不過有一拃來長。幾天後,我想,商店裏那個栽著蘆薈的盆子實在太小,不利於蘆薈生長。於是,我便去商店買了個較大的花盆,並將那蘆薈苗移栽到這個新的花盆中。

沒過幾天,冬天就來臨了,外麵開始有結冰。蘆薈是怕霜凍的,所以我在霜凍前已經將其移到臥室裏作為觀賞植物,並放到南麵玻璃窗前的桌子上,盡量讓透射進玻璃窗的陽光能照到這株綠色植物身上。

整個冬天,這盆蘆薈一直在生長,雖然很慢。一兩個月後,新的細長嫩葉從頂端陸續發出來。蘆薈這東西,葉內水分很充足,就像仙人掌一樣,所以不需要澆灌太頻繁,一周差不多澆水一次就夠了。

冬天已過,春天到來。查看了下天氣預報,下個月室外最低氣溫都在攝氏幾度或者十幾度以上了,於是我便將那盆蘆薈移到室外庭前。夏日裏,這蘆薈開始瘋漲。中間頂端有新的葉片不斷抽出,並且早生出的葉子長得又寬又厚,簡直可以用肥壯來形容。還有就是在整株蘆薈的根莖連接處的一側居然又發出幾個小小的蘆薈芽,數了數,一共五個。顯然,當前的花盆又太小了,很快就容不下這一窩蘆薈的生長了。

隨後,我又去商店買了個更大的花盆,然後將那棵已長得肥壯的蘆薈移栽到這個大盆裏,並將那五棵蘆薈崽子分別種到五個較小的、尺寸不一的花盆裏。其中一棵最小的蘆薈崽,僅有兩片拇指長的葉子,所以被栽到一個最小的陶瓷盆裏,這陶瓷盆也就有飯碗那麽大。很快,大盆裏的那棵母體蘆薈依然茁壯生長,幾篇肥厚的葉子水平伸展開來,已達一米左右了。然而,從母體上移到新的花盆後那五個小崽子,就幾乎沒見有什麽生長的跡象,但是卻依然不失生命的跡象。

秋去又冬來,我把大大小小五個栽著蘆薈的花盆全都移到室內。慢慢地,五個小崽子都開始抽出了新的葉子,個個長成了年輕的蘆薈,體型長得比她們的媽媽一年前在商店裏的時候還要大了。再看她們的媽媽,一個冬天下來,最底下一兩個小葉子已經腐爛脫落,再往上是在前一個夏季生長的寬大但相對較短的幾個葉片,依然肥厚健壯,而頂端發出更多又細又長的葉片,其長度要比中間的肥大葉片多出足有幾十厘米長,但其特點是又細又長,不過觀賞起來還是挺不錯的。

接下來的一年多時間,說不清是我懶的原因,還是我潛意識裏想看一下把蘆薈這種植物一直放在室內會是什麽樣子,就一直沒有把這些蘆薈移到室外。在此期間,有朋友來我家做客或玩耍,看到有盆栽的蘆薈,並聽了我解釋蘆薈的種種好處,於是便提出了收養的要求。就這樣,五棵年輕的蘆薈當中有兩棵看起來體型較好、葉子圓潤的,被兩個朋友分別取回家收養了。不消說,留下的三棵中,有一棵就是那個長在飯碗大的陶瓷盆中的,因為她相比之下又小又醜,朋友們自然不會選她;另兩棵呢,比起被朋友取走的那兩棵,體貌稍微差些,但遠遠比陶瓷盆那棵好看多了。

去年冬天一直到今年春夏,我還是一如既往地偶爾澆灌一下。由於南麵窗口附近的桌子放不下太多的花盆,就隻能放我喜歡的了。自然,那小而醜的陶瓷盆蘆薈就輪不到放在這有陽光的位置了。但也總不能把她扔了吧,不管怎麽說,也是養了好久的了。那麽就放她到北麵窗戶旁的桌子上吧,雖然見不到陽光,但至少亮光比室內中央還是強些。因為她跟她的媽媽姊妹們不在一個位置,我在澆水時就會經常忘記她。所以,她雖然也長出幾個葉子,但相對於她的姊妹們來說,顯得幹幹癟癟。

前幾周的某一天,正值夏季烈日炎炎,閑來無事,我突發奇想,何不把這全部四盆蘆薈全都挪到室外陽光下,讓她們在陽光下生長,讓她們的葉子也變得象前年媽媽那樣又肥又厚呢。真是好主意,於是她們就都被我挪放到了室外能讓陽光曝曬著的水泥地麵上,並適量澆了足夠的水。

她們被放到室外的頭幾天,看起來還正常,沒什麽大的變化,就是發現綠色葉片稍微開始出現一點紫色。我覺得這應該是正常的,因為前年把蘆薈剛移到室外時也出現過類似現象,所以也就沒有在乎。可是就在上周有烈日的一天中午,當走進這幾盆蘆薈的時候,令我悲傷的事情終於發生了:滿眼的蘆薈的葉片由原來的翠綠飽滿都變成了褐黑色,原來亭直的厚厚的葉子都跨過花盆的邊緣並塌落後觸到地麵上。這景象立即讓我頭腦中想起了幾句諺語:庭院裏跑不開千裏馬,花盆裏養不出萬年鬆。也讓我想起一個受傷的白天鵝的寓言故事:說的是一群白天鵝因為越冬要遷徙到南方,其中一隻因為受傷終於飛不動了,隻好落到了一個小島上。小島上住著一老人,很有愛心,發現這隻受傷的白天鵝後,給她包紮傷口並細心喂食照料。漸漸地,這隻受傷的白天鵝已經完全恢複了健康。等到來年,又到候鳥遷徙季節,那群白天鵝們沒有忘記落在這裏的家族成員,於是先讓幾隻白天鵝姊妹們飛到這個小島去召回那隻曾經受過傷白天鵝。可是,這隻白天鵝已經習慣了這裏優厚的生活,拒絕了姊妹們要她回到大家庭的請求。幾年過後,這老人去世了。這隻白天鵝因為一直有老人的喂食照料,自己也就漸漸失去了自我覓食和到外麵適應環境的能力。就在一個暴風雨的夜裏,這隻白天鵝就被凍餓而死了。

可是,就在昨天,奇跡卻發生了。當我又走到那些蘆薈旁邊時,那些大花盆裏的蘆薈曾經或粗壯或嫵媚的葉子現在已經徹底腐爛掉了。然而,仔細看那飯碗大陶瓷盆中的蘆薈,她的原來幹幹癟癟的葉片卻由前幾天的紫黑色開始轉化成健康的綠色了!這時,我的憂鬱的心境立即變得開朗起來,因為這說明,她還活著!

其實,這種現象就是生命演化過程中一個典型的“適應”的例子。查查維基百科,就有這樣的描述:“適應可以指生物族群經過演化而得到的為了在環境生存的特征,或個體長時間曝露後經由性狀的可塑性提高其適應度。”作為植物的蘆薈和作為動物的白天鵝這樣,作為高級動物的人,又何嚐不是這樣呢?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