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塵和墨

lvchen139@hotmail.com 歡迎朋友們和我通信交流!
正文

積極生活也可能是種人性背叛?——電影《此時此刻》觀後

(2005-10-29 08:58:00) 下一個

馬影院的平民價位把我們一家人培養成了影迷,8-10令吉一張電影票和10令吉一張的碟片,傻瓜才會選擇買碟看吧。好萊塢電影大多有著鮮明的美國性格:年輕,樂觀,開拓,冒險。我帶著一顆易碎的中國心坐在影院裏,被好萊塢式的單純,快樂,毛糙的打磨成一顆快樂的毛玻璃球,但玻璃球終歸是玻璃球,被斯蒂芬·戴德利(Stephen Daldry)的作品瞬間擊碎!這就是小說《Mrs.Dalloway》改編而成的《The Hours》(《此時此刻》),我很後悔看到這部電影,它是如此令人厭惡,卻無法擺脫。

影片以講述三個人的命運為三條線索同時展開。羅拉是一名美麗的家庭主婦,與丈夫和孩子生活在洛杉磯,丈夫富有,英俊,並且深愛她,兒子乖巧漂亮,如此圓滿的人生卻並沒有令這個主婦感到幸福,相反,她沉浸在一本小說裏,精神極度痛苦,徘徊於自殺的邊緣,甚至等不及第二個孩子的出世,挾帶藥物去酒店試圖自殺。看到這裏我真無法遏製厭惡的情緒,她怎麽能如此揮霍上帝的恩賜,她擁有這個世界上許多人窮其一生也無法企及的幸運,卻毫無感恩之心。她表麵上是一個溫柔,嫻靜的妻子,精致的像一件瓷器。可是實際上她對丈夫敷衍,對孩子冷淡,對生活厭棄,她是個任性妄為的人,一個完全為自己而活的人,她放縱自己陰鬱的性格,一任命運走向絕望,她想自殺就自殺,連肚子裏的孩子都不顧,多麽奢侈的人生,一個精神狂徒!我厭惡羅拉,生活在這個世界,人們就要學會配合與適應周遭的人際與環境,就要盡量使自己樂觀積極,不是嗎。我和先生邊看邊嘀咕咒罵,先生幹脆半路就睡著了。

詩人查理,羅拉的兒子,19歲遇到了自己的初戀,美麗善良的戀人幾十年不離不棄的照顧他的生活,他的創作獲得了很高的成就,然而他並不快樂。 他同樣是個“吃飽了撐的”的主兒,一個自戀狂,他拒絕出席頒獎晚會,就在情人為他準備慶祝PARTY的那天,他在情人麵前從高樓的窗口歪出去自殺了,那是一個嚴寒的冬天————一種比冬天更為冷酷的人格。

作家維珍妮亞吳爾芙,羅拉的女兒,羅拉生下她就出走了,她的丈夫為了讓她覺得”有事可做“,特意開了一家出版公司,深情可見。但是這個女人跟她母親一樣對自己的擁有暴殄天物,忙著寫小說,忙著痛苦,忙著解決靈魂問題,當她可憐的丈夫找到出走的維珍妮亞,坐在火車站的椅子上無助的抽泣的時候,我真覺得這個女人是個劊子手。所有的愛,虧欠和內疚加起來,也無法使她停止自私,她背對著丈夫的愛,一步一步走到河水裏,淹沒了自己。

這部電影明確的表達了對性格的遺傳(如一出世便與生母分開的維珍妮亞)與家庭的影響(與母親生活了7年的查理)的不可逆性的肯定。羅拉的兩個兒女的命運使企圖擺脫出身論者陷入愁苦,人是不可能逃脫他一出生就”注定的“那些因素的影響的,盡管很多人不願意承認。

令人恐慌的是,這不隻是小說裏故事。事實上羅拉家族的”劊子手“們從未間斷過造訪人世,他們以童話般的理想化與精神化誘使人們陷入愛戀,並拖曳迷戀者和他們一起卷入與現實生活尖銳對立的困境中,對”自己“的高度專注使他們無視他人的愛與犧牲,也無視恨。他們麵對生活的談判決不妥協,寧可殺死自己,愛人和情人們崩潰了,不是因為他們的死,而隻是因為他們的存在。遇到這種人的人們,你們是幸運還是遭殃呢?人究竟應該順從自己,還是順從生活?哪一種態度才是真正值得的人生呢?我真的厭惡羅拉這個女人和她的孩子們,因為他們是如此討厭的真理。我也嫉妒她,她不必為了適應生活而改造自己,而我必須積極這樣做。我的信條是:不管過去多麽坎坷不幸,也要心存感恩,上帝今天的補償和恩賜還不足令你快樂,健康的生活下去嗎?我的方法有:進修,學英語和看美國大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