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yl

Good persons will be treated well
個人資料
正文

悼袁隆平院士

(2021-05-22 11:29:41) 下一個

按常規,周末一醒來就是看油管上的新聞。今天第一眼看到的是一條袁隆平因病去世的標題,而內容卻是一個牛頭不對馬嘴的視頻。不信吧,誰會拿一位造福人類而又與世無爭的矮小老頭開玩笑呢。再看高中同學群,消息才得到證實。雖不感到詫異但覺很可惜。就在群裏發了一句話:我們這一代人最應該感恩的人是袁隆平。

我們這出生於50年代末的人,一生下來就餓飯。其實我自己在一兩歲時也被餓死鬼騙到地獄門口邊、而被外婆救了回來。後來又經曆過一次靠吃竹筍而度過的小饑荒。一直到大學畢業也沒放開肚子吃過幾頓好飯。所以上大學之前我的三個理想中的兩個直接於吃有關。

上高中時,學校附近一個縣水稻實驗基地剛引進了日本所謂的“噸半”水稻。號稱一畝水田可產一噸半稻子,那可是我們自己水稻產量的一倍還多。我們學生也抱著極高的熱情去挑肥插秧,希望借此泊來品填飽我們的肚子。可惜後來也就沒有後來了。畢業回鄉,縣上派了一個上過速成班的農業技術員來我生產隊搞雜交玉米實驗。我有幸被選入那個實驗組,流了不少汗,。但苗杆子上接的棒子又少還小,明顯產量不會高於我們的原品種。講求實效的生產隊長不久後就解散了那實驗組。

上大學,用我爸的說法就是能端上一個結實一點的飯碗。其實還是以填飽肚子為主要目的。

九十年代初第一次回國,還在老家務農的哥哥說:現在我們不太愁吃了。在那個年代,年輕人都出外打工。留守的老人、婦女、孩子們靠雜交稻、化肥、農藥維持了糧食的產量。當時還不知道袁隆平的名字,但知道我們自己的雜交稻終於可以替代泊來品後頗為欣喜。

本世紀初常回國,社會真是一片亂象。同學們告訴我,現在是到處鋪著幹柴,就差一把火。工廠關停並轉,失業人口很多。一次問一個管大事的同學,你們礦務局年產量多少,有幾個礦,幾個綜采麵。他的回答讓我下巴差點掉下來,因為那個總產量隻是其產能的十分之一,是我這附近一個礦產量的三分之一。技術上一流、能幹的老同學也很無奈,原來為了減少虧損,他不敢使用已有的現代裝備(用電太多),也不用訓練過的工人(工資太高)。而隻能從勞務市場雇來從各地湧來的臨時工,使用傳統生產方法。那也是廣為詬病的行業事故頻發的年代。是啊,能安全地達到那個產量已是燒高香了。

那個時候,不但國外唱黑中國,中國人也是自己在唱黑自己。好在那時的工人階級沒去點那一把火。細細想來,盡管那時中國社會問題很大,但大家的肚子沒挨餓。這也就避免了中國曆史上改朝換代的最重要條件。

十多億人沒挨餓,關鍵時刻社會沒發生大動蕩,袁隆平功不可沒。

我輩沒餓一輩子肚子,感恩袁隆平院士。

中國,世界需要這樣的好院士。

願袁院士一路走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