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發了上篇後,就沒有時間續寫。在朋友追問下,草成這不太滿意的下篇。
有誌則成的王太太
說了大學者王教授,就不得不提提他毅力強大的太太。當然關於王太太的故事一般都是從師兄們口裏聽得,但願不是演義。
王教授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之家。兄弟姐妹都拿了博士學位,連娶進來的媳婦,嫁去的女婿也都是博士。但王太太結婚時隻有個高中文憑。為了在家族裏得到平起平坐的地位,她立誌也要拿到博士學位。
剛好,當時王先生拿到美國一所名牌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的獎學金,帶著太太就來了美國。王太太立即申請大學。從此以後的多少年裏,她每完成一個學位,就生一個孩子。等到她博士畢業時,他們也擁有了一個完滿的五口之家。其實受中式傳統教育的王學者是個生活能力不是太強的甩手丈夫。王太太在艱苦求學時、照顧家庭和孩子所付出的勤奮和辛苦是可想而知的。
懷念台灣生活的王先生在拿到博士學位後一直想回台灣工作。每每提及他的願望時,王太太總有早已準備好的說詞對付:
“看這些孩子都還太小,等他們再長大一點,我們再回去吧!”
“等到他們上了小學再走,好嗎?”
“美國的中學教育比較全麵、質量也比台灣好,等他們上中學再說!”
“大學還是美國的好,選擇麵也大得多,……”
……
這多像很多留學生學成未歸的原因啊。
……
唉,這一步一步地為了孩子前途的讓步後,兩個王博士就在美國紮下了根,都在大學當了知名教授。不知不覺地我們的王教授也到了他退休的年紀,依然思念台灣的他又提出了最後一次回台灣養老的要求。
再也沒有為孩子著想這張擋箭牌可用的王太太說:“看看,我還沒退休呢,怎麽回去?要不,我們去農村買一塊地,你可以享受田園風光,我繼續教書?”
好說話的大學者這次又讓步了。就買下前麵提及的那塊200英畝農場,開始了他那十餘年的科研式務農、退休生活。
互補與恩愛
王教授兩口在各個方麵基本都是完全不同。相對於比較矮小的王教授,他太太則是人高馬大。王教授平時沉默少言,而他的太太則總是在每次聚會時聲音最高說話最多的那位。一位從來不逛商店,而另一位常常出現於本地及附近大城市商店。王教授的吃食一般很素、而他的太太則是什麽好吃吃什麽,這就導致兩人在家裏自己做自己的飯。
但即使兩人在生活、性格上的巨大差距,兩人總是互相尊重。在王太太的口中總是能聽到:“我們YJ咋咋咋”,“我們YJ哪哪哪”。言語中露出對丈夫的崇拜。王教授也總是對他太太彬彬有禮,處處表現出紳士應有的風度。
兩位教授的恩愛也許就表現在他們先後一周仙逝這一事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