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161)
2018 (135)
2019 (163)
2020 (92)
這幾年美國校園的槍擊案從高中開始漸漸也殃及了大學。為了校園安全,我們辦公樓裏小廚房原有的幾把菜刀都被收走了。
一直不太關心政治的我兩周前從校報上突然讀到我們州有一容許個人在校園帶槍(必須有持槍證)的法律提案接近於通過。有點懷疑這些議員們腦子裏哪裏出了問題。上周又聽說這提案通過了下上兩院,等州長簽字後就會成為法律。為此我們大學校長發聲明堅決反對,並宣布即使州政府通過,我們校園裏也能不執行此法。深感他算個好校長!好在這提案今天被上院法律委員會砍掉。不過提議者絕不會放棄的(沒有聲音的涉政者就混不下去),明年有可能又會把此方案提上日程。
http://www.wvpublic.org/post/wva-campus-carry-bill-rejected-senate-judiciary-committee#stream/0
幾周前和一同事去另外一個辦公樓開會,快到時人家說忘了帶他的書包,要回去取。我說就開個會,為啥要帶書包。他說那個樓裏有個精神不太正常的學生,曾威脅一個教授。他那書包裏有一塊防彈板,起碼可以應急。
今天聽了校園帶槍提案沒通過的消息,就對這同事開玩笑說,這下你不需要穿防彈衣來上班了。結果人家反而說他倒讚成這個提案。並補充說他過去由於自己帶槍,盡管沒有開槍但也避免了兩次惡性事件的升級。真不知道這是什麽邏輯!
不過這小城還是非常安全的。在這30多年了,隻發生過兩次槍擊案死三人。都是發生在校外,一次為情殺,而另一次為醉鬼所為。學校現在雖然為全美排名第二的Party School,但學生們也就隻在本校頗為厲害的籃球隊或足球隊取得重大勝利時燒燒舊沙發,汽車等物品找找樂子。害得主城區的住戶再也不能把沙發放在陽台上了。
那麽就看學校允許帶槍的人有沒有可能其中有人因為類似吵架或者誤判而使用槍支?關鍵詞是“可能”。
現代工業管理理論中消除次品的方式是消除可能性,而不是其他。那麽誰敢說在美國一個特定環境裏不可能有人會臨時出現情緒不穩,或者誤判而過度反應的現象?
世界上因為槍支問題死人最多的國家,第一是美國,第二是瑞士,兩個都是可以擁槍的國家,其中美國平均每年死四萬,而澳大利亞在禁槍後十幾年沒有因為槍支而死過一個人。
可惜初中小學沒有。俺閨女也上高中了。咱也不操心了 得過且過吧
有選擇地讓教職員工在校隱蔽持槍是製止校園槍擊案的最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