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6月9日)的安排比較輕鬆,神仙公園加空軍學院,行程約300邁。不過火爐一樣近100F(37C)的氣溫給剛從東部涼爽65F(18C)環境來的我立刻來了個下馬威。大汗淋漓的我們失去了挑戰大自然的興趣,步行了一小時看了幾個好的景點後,我們決定把旅遊的任務交給汽車。女兒對頗為有名的空軍學院興趣也不大,草草轉了一圈就上車走人。
早早地回到機場附近的旅館,洗了一下就開車在附近找地方吃晚飯。看著附近成片的新民房,女兒感慨道“住在這裏的人上班多遠啊!他們都以什麽為生啊?” 一句話勾起了一些聯想。
20多年前第一次來丹佛,機場就在城邊上。下了飛機,拖著行李就進了會議中心附近的旅館。不幾年後,號稱世界第一的丹佛國際機場建成了。那高強度白色帆布做成的貌似落基山雪頂山峰的屋頂曾被世界各地廣為模仿。在誇它現代感的同時,離城太遠(到市中心40多邁)也被當時各媒體詬病。飛機起降時看到的機場就像茫茫荒草原裏的一頁小小白色孤舟,總有一些淒涼的感覺。
現在,這機場至市中心的幾十裏的荒草原已被新建的民房,商用建築,路網基本填了起來。這同在國內許多大小城市一樣,原來的荒郊野地也都被富麗堂皇的高樓塞得滿滿的。在這期間,中美兩國人口增漲得並不那麽明顯(供水不足已經嚴重地限製丹佛以至美國西部人口和經濟的增長)。不懷疑現在個人平均住房麵積比當年大多了,但這房地產開發速度遠遠大於人口增長而帶來的供求嚴重失衡和依然強勁上漲的房市這一普遍而矛盾現象怎麽才能用經濟學解釋清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