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來,在巴馬有小雪一直陪同著,探源巴馬活泉,重遊巴馬長壽村。然而,心裏一直在想著要彌補八年前的一個遺憾,那就是上一次來的時候因時間關係未能一睹巴馬水晶宮這個世界奇觀。
在廣西,多為喀斯特地貌,大多數山巒幾乎都有溶洞,素來有“山山有洞,無洞不奇”的說法。小時候在河池,常與發小們結伴打著手電筒鑽山洞探險,每一次都是興致勃勃進到黑咕隆咚的洞中,每次都在洞中毛骨悚然,電光照在奇形怪狀的鍾乳石上,都以為會有白骨精之類的妖怪出現,卻又樂此不疲,以至於對於這些溶洞本早已見怪不怪的了。
直到七十年代中後期粉碎“四人幫”之後,第一次去桂林,進了蘆笛岩和七星岩,才感受到原來廣西的溶洞竟然如此的美。
自那以後,溶洞成了我出遊的一個必玩項目:桂林的冠岩、豐魚岩,柳州的都樂岩,武鳴的伊嶺岩,南丹的恩村洞,巴馬的百魔洞、百鳥岩等等。唯獨最精華的巴馬水晶宮在八年前與我擦肩而過,所有進去過的人都對我說,此洞不看實為憾事。
因此,這一次我是毫不客氣的向小雪提出要去水晶宮。當然,小雪是欣然應承。
去往水晶宮的路還是走回波納村的那條路,在波納與長壽村巴盤之間拐往上山去。
清晨,有村民拉著香豬去趕圩。現在的交通工具發達了,大都用上了幸福摩托車,不像以前用肩挑著豬,嘴裏不哼著“啊哩哩”還使不上勁。
很顯然,山裏是下過雨的,在半山腰遠眺巴馬,群山延綿不絕,薄霧藹藹,根本看不見一絲縣城的蹤影。
半山的風雨亭邊上,另一趕圩的瑤老同正在歇腳,一車的香豬煞是可愛,價錢還特別好(此處不好公開這半道上的價格,怕是會影響整個巴馬香豬的市場價格,若想知道,可私信我),若不是要去遊覽水晶宮,我與小雪肯定是要買下兩隻。
從活泉山莊到水晶宮約莫需要一個半小時的車程,水晶宮的洞口也是在半山腰,由故人題寫的框匾高懸於洞口,親切感油然而生。
剛入得洞口,便被這些素顏的鍾乳石所吸引,我的腳步已經跟不上講解員的節奏,索性的不再理會講解員那種千篇一律說辭,不如任由自己的想象空間無限延展。
說它是一柱擎天不會有人反對,說它是定海神針也未嚐不可。
通常情況下,在廣西各地的洞府中都會選出一處賦上自家的標誌,如伊嶺岩的壯家村落、都樂岩的侗家大寨、而南丹的恩村洞和巴馬水晶宮則會有歡樂瑤寨,以此表現當下各族人民的辛福生活。
然後五穀豐登,瓜果臘肉掛滿了屋前屋後。
當然愛情故事也是溶洞中的永恒話題,不得不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總有那些石柱石筍曆經幾十萬年都無法連在一處,才讓人類看到千年一吻有多難。
而在洞中千計莫講海枯石爛,也不要講你想是一萬年,因為溶洞之中隨處可見海枯後一堆的爛石頭,而這種等一萬年也無望的場景也不少見。
至於那些諸如劉三姐對歌台,寂寞嫦娥舒廣袖的名堂,也都讓人流連不已。
有時也思考過,如果當年吳承恩真的把白骨精安排去和悟空談戀愛,或許在我們小時候進這些山洞也不會害怕有妖精出沒了。
而水晶宮裏最讓人歎為觀止的就是這種被稱為鵝管的鍾乳石,晶瑩剔透,世間絕無僅有,被列為水晶宮鎮洞之寶。
石毛發、石花、卷曲石的存在,讓整個水晶宮匯集了溶洞所有鍾乳石的種類,使水晶宮成為世界地質獨一無二的奇觀。
水晶宮全長一千多米,千姿百態的鍾乳石和滿目的奇觀,往往惹得遊人醉,忘卻了時間。
從洞中出來已是過了晌午,小雪說現在趕回山莊還要一個半小時,中午就在路上找家餐館隨意解決吧。
其實在來的路上我已經注意到山上就有一家飯莊,既是晌午已過,那就就近了。
等進了飯莊,趁小雪點菜之際,從飯莊的後走廊往上下看,又一個奇景出現在眼前。
大地上鑲嵌著一個碩大的狂草“命”字,冥冥之中這就是天意,昊天上帝給了巴馬長命的恩賜,天注定了的。
渾然天成,巴馬天成,上天安排的,還有什麽好說,這就是巴馬的標誌——命河。
飯莊的老板是命河邊上村子的人,給我展示了巴馬地道的火麻吃法,用攪拌機將火麻籽打成糊狀,然後用篩子濾下鍋中。
然後老板娘將砍好的一隻土雞放入鍋中與火麻一起煮熟,一盆純正的火麻煲土雞即可上桌。
小雪點菜的本事不減當年,油炸命河魚,千百年來,命河邊上的人家,都是這樣吃的。
多麽美好的一天!
閱讀更多精彩文章,歡迎掃碼關注我的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