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穀雨

人生如茶,靜心以對,淡淡的日子慢慢地過......
正文

【歸國散記】探訪活泉水源 美景美食兩相宜

(2018-08-26 16:42:21) 下一個

當我還沉浸在巴馬道上的一路往事之時,抵達巴馬活泉山莊已是下午三點四十分,小雪早早的等在了活泉山莊門前。

小雪問我是想住山莊按星級打造的賓館樓還是略顯休閑的小木樓?

我還很清晰的記得,五年前在南丹牛角坳上,伍永田博士同我講好的,等巴馬活泉山莊的那四十多間度假木樓建好,無論何時到了活泉山莊,小木樓任由我挑,愛住哪間就住那間。

既是有話在先,那就住山莊深處的小木樓唄!

其實,在山莊的大門口就一眼望見山坳邊上的木樓群,怎麽看都那麽的賞心悅目,試想晚上坐在木樓外的小露台,山風從耳邊拂過,聽風望星空,何等的悠閑愜意,人生不過如此。

小雪說伍博士確實有交代,住的地方任由我挑,朋友多就是好,偶爾可以任性一回。任性到:“巴馬活泉山莊 洗澡都用礦泉水”。

特地挑了一間無敵景觀的小木屋,坐在露台上眼前一片開闊,有遠山有稻田,風光無限,還可聽取蛙聲一片。

聽從小雪安排,先稍事休息,之後帶我和家人去瀏覽活泉水源,再好好享用活泉美食。從在南丹的那些日子開始,我們就對小雪的各種安排由衷的歡喜,每一件安排都讓人倍感期待。

而我在安頓好之後已是迫不及待的要在山莊裏轉了一圈。

在山莊的太極廣場上,忽然想起當年的同事黃律師曾經告訴過我,伍博士的活泉山莊有個很大的太極圖,伍博士已經上升到道家的養生修習境界。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出八卦...難不成伍博士做水的理念講的就是陰陽平衡、天地人和、天人合一之道?

不過,立於太極圖前,不由自主的浮想聯翩,這一路走來,何嚐不是一直在追求著各種各樣的平衡。

太極廣場邊上的企業文化牆上伍博士的這張照片或許能道出他做水的初衷和真實理念,不用太過繁雜,我就很簡單的去理解:“天天剃頭,水盲脫盡不再剃。”

這與我五年後再次見到伍博士時對他的另一種理解頗為契合,他不再是單純的企業家,而是在用他的學識向世人科普最為簡單的水的科學。這也是他在打造巴馬活泉的最終想法,讓所有人喝上好的水。

從太極廣場信步而下,穿過一道木質長廊,小雪已經在長廊的那頭等著我。有一汪泉水在長廊中的八角亭流出,小雪介紹說這就是從活泉源頭流出的泉水,可以直接飲用。

這樣子的喝法還是在三十四年前,上桂平西山時用竹瓢喝乳泉水,後來總覺得水體有汙染,必須的燒開了喝才安全。即便是小時候在村上喝的那眼燜水,也常被告誡不要直接喝生水,會得大肚子病的。

小雪說先到源頭去看看,就知道是不是可以直接喝了。

於是跟著小雪探源去。

從入口進得洞來,盡管這不是一個天然溶洞,但用一岩洞與外界隔離,道法自然,很巧妙的將水源保護起來。

穿過岩洞,是另一個洞天,由活泉水蓄成的活泉瑤池,最吸引人的是池中的那群大魚,都說水至清則無魚,這話有失偏頗,清澈見底的瑤池裏,大墨草魚不是活得好好的嗎?比不上傳說中西王母瑤池中條條成精的魚兒,但我相信活泉瑤池裏的魚絕對撩動人們的舌尖。

小雪說眼前的這條大墨草已經被先我而來的成都人阿健訂下了,其實這東西對於吃貨們來說不會有太多的先來後到的道理,比如我與伍博士關係好,隻要我想,把它撈上來清蒸未嚐不可。隻不過,這麽大的一條魚,即便是阿健訂了,也會等我在場他才舍得撈上來一起享用的。

在洞天的最深處,才是巴馬活泉的命脈泉眼。

就是這麽一股清泉成就了巴馬壽鄉第一泉。

它的清冽潔淨讓人不忍去驚擾。自此我才相信中國飲用水的專家們會直接趴在它的麵前輕輕吸吮,並非噱頭。

曾看到過央視等中國的主流媒體關於伍永田博士找水的相關報道,伍博士作為一位礦產專家,在巴馬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像探礦那樣遍尋巴馬的好水源,直至尋到活泉泉眼,經眾多地質專家分析研究,得出該泉水源於喜馬拉雅造山運動而形成的超長超深的地質斷裂帶、冰川水在萬丈深的地下斷裂帶流經雲貴高原至巴馬從岩石中湧出、並形成永久磁化的小分子團弱堿性礦泉水的結論,巴馬活泉,實為人間善水。

在壽鄉巴馬,關於水的傳說實在是舉不勝數,比如,我等不到瑤王取水的演繹。

我自取水又有何不可?

當年黃律師得以在洞中品茗,今時我的到來,有小雪請我於洞中品水,亦是一大快事。

隻是這洞中一分鍾,世外像是過了幾天一般。在活泉源頭的保護區內意猶未盡之際,山莊的餐廳來電通知可以用餐了。

出得水源洞來,已是夕陽西下,還別說,真的饑腸轆轆了。

餐廳裏坐滿了天南地北的客,巴馬因享有世界長壽之鄉的美譽,每時每刻都吸引著全國各地的候鳥族前來尋求養生長壽之道。因此,巴馬活泉山莊以其優美的環境更是受候鳥族們的青睞;餐廳裏有來自深圳、江西、江蘇、山東、以及東三省的客人,南腔北調,熱鬧非凡。

正常情況下,要入住山莊得提前一個半月預訂才有客房。我這樣的算是特殊個例了,全憑有伍博士和小雪的特別關照。

閑話少說,享用活泉美食才是硬道理。

絕對傳統的巴馬長壽湯——火麻芥菜湯,在巴馬的村村寨寨、家家戶戶常年喝火麻湯,火麻也成了長壽的標誌性食材。而活泉山莊的火麻湯更為不同,因為是用活泉水煮的。

活泉白切鴨,除了礦泉水,伍博士在建造活泉山莊之時,在山莊邊上還開辟一原生態養殖場,鴨子就來自於那張池塘;由於是自然放養,鴨子已可以在水麵上飛行十來米,也因此看上去比國足的“白切雞”結實。

桂北最為家常的黃燜雞,腐竹粉絲木耳與土雞一鍋燜,味道十足。

活泉山莊自己養的豬,全以潲水加紅薯藤喂養,做出的扣肉肥而不膩,炒出的豬雜讓人直接重返八十年代。

山莊隔天都要殺豬以滿足南來北往的客,時時有新鮮豬肉吃,活泉人確確實實的讓人羨慕嫉妒恨啦!

他們還當真從活泉瑤池裏撈上一條墨草來,因為不足七斤重,不宜做刺身,清蒸成了最佳選擇,肉質鮮嫩,不在話下。

簸箕五穀雜糧,最愛的是潔如白玉的糯玉米,桂北糯玉米特有的糯性多少年來從未斷過。

正如在路上小伍先生說的那樣,到了晚餐,雪總肯定會用巴馬啤酒招呼。這個,我是欣然接受的。當然,滿桌都是我喜歡的,就因為看上去都是摯愛的家常。

最後,小雪說:“今晚活泉為你亮燈。”

那一夜的活泉,流光溢彩,美得醉人!

 

閱讀更多精彩文章,歡迎掃碼關注我的公眾號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