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曰集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個人資料
斯人曰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2024.12張家界-索梯風景線

(2024-12-06 22:14:06) 下一個

我們這次在張家界的實際四日行程中有三天半是遊【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由於大霧的幹擾,我們先後九次使用”三索一梯”。我們不僅用遍了它們中的每一個,甚至2次乘楊家界索道,4次上下天子山索道,對各索/梯道上的風景也有一定了解。

不錯,索/梯道上有風景。而且乘索道的過程是一個極好的近距離細觀景物的機會。

如我前篇遊記所述,幾個子景區的山體各處於砂岩峰林演化的不同階段。天子山和黃石寨屬於方山台地。楊家界和袁家界,分別屬於峰林峽穀和峰林台地。但天子山與楊家界索道上景觀極為相似,多有峰柱出現。相比之下黃石寨索道上,獨立特行的峰柱幾乎未出現過。

在索道車箱裏看山,有一種”航拍”的感覺。

下山時,索道兩旁的群山高聳,索道吊車架在山間,看上去象在一個V字型的山道向下俯行,視線開闊但卻來者難料。在天子山和黃石寨索道線上,時而,一柱石峰與我們擦肩而過。它那充滿切痕的柱體,形若鈍刀砍過的甘蔗。正待細看之時,三麵並肩的峰板快速躍入了我們的視線,扁平高聳得象一付折角三扇屏風。這大慨就是地質學上的”峰牆”。

(一柱石峰,形若鈍刀砍過的甘蔗)

(另三柱石峰,象一付折角屏風)

終於有機會察看另一邊時,一座大山向我們露出了它凸突的前額。山頂上滿滿的樹木象年青人的頭發一樣濃密。另一座山體接踵而至,巨大得見不到頂,隻有嶙峋的山壁在陽光下發出耀眼的淡黃色。


(索道上看到的上頂)

上山時,因視線受阻前方充滿未知。在黃石寨索道上,我們看到許多峰柱下部緊連在一處,連成氣勢磅礴的群山體。它們的山頂有些如駝峰突現,有些則相對平整。這些大慨就是平台方山的地質形態吧!但萬事都有例外。在不經意間,我們駛向了兩爿山之間的開口。兩側都是一群高低錯落的連體峰群。靠開口處的兩方大石塊,徒峭而扁薄,如兩扇敞開的大門。我似乎看到了演化形態中的”峰壁”,一陣欣喜!

(連體峰群,如兩扇敞開的大門)

乘袁家界百龍天梯時感受則不同。那天大約下午3時多,上山方向的乘客很少,下山的隊伍也隻十多人。載客量35人的電梯中隻有我和先生兩人。電梯上到快到山頂時從黑洞中鑽了出來,一下融入到山景之中。隔空對麵是天子山子景區的”神兵聚會”。三十多座形態各異的峰林嚴陣以待,如雄兵列陣氣勢極為恢宏。

(從”百龍天梯”看”神兵聚會”)

無論是在觀景台上,還是索道裏,我都喜歡細品每一支峰柱。它們無一雷同。它們有的頭大腿細如一根棒球棍插地。還有的是由數不清的小山石歪斜的疊起,似孩子堆的積木。

(從索道上看山)

它們共同的特點是峰柱驅幹上樹木少,峰頂上樹木多。由於石英砂岩吸水性能較差,陡峭的身體也難以存住土壤,不利於植物的生長。據說能長到峰柱上的隻有一種武陵鬆。它是砂岩峰林地貌環境創造的特有鬆科新種類,由馬尾鬆變異而來。

武陵鬆有著堅韌不拔的品質。它們為了求得一線生機進化出獨特的適應性技能。它們變得更矮小,以降低消耗。針葉短而粗硬,以抵抗低氣溫。它們裸露在外的根,努力吸收著每一滴水,那怕隻是霧水。

(武陵鬆. 照片取自網絡,版權歸屬原作者)

即便如此,長在峰柱驅幹上的武陵鬆數量仍然有限,從而讓峰柱的大部分山石踝露在外,讓人看到它們幾億年來隨地殼演變的痕跡。

有時兩旁的山離索道有一定距離,有時則貼得很近,近到讓人擔心會被山撞到。這時可清楚的看到山頂崖邊的綠植。平時它們隻是遠觀時那小片綠色中的一個點。可別小看它們。或許你看到的是世界上少有的珍奇植物。

據有關資料顯示,張家界生長有各種草本植物600餘種,包括國家珍奇植物54種。其中鴿子花(珙桐)、杜仲、銀杏、龍蝦花等都被稱為植物活化石,因為它們都有上億年的曆史,但在第四冰川世紀時從地球大部分地方絕跡。現在隻在某些地區保存下來。張家界則是這些植物活化石比較集中的地方。或許在索道運行中經過的某個山頂上就有它們的身影。


(鴿子花. 照片取自網絡,版權歸屬原作者)


(龍蝦花. 照片取自網絡,版權歸屬原作者)

張家界的山離不開樹木花草。隻有大自然的裝扮,張家界更添秀色。乘索道時看山看植物也不失為一種玩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斯人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頂級朋友' 的評論 : 謝謝!
斯人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6ba6' 的評論 : 謝謝來訪!
頂級朋友 回複 悄悄話 照片拍的不錯!
6ba6 回複 悄悄話 詳盡的張家界遊記,大讚! 多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