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先生在南昌參觀了滕王閣後,去長沙乘機返美前有一天空餘時間,便去參觀了【嶽麓書院】和【中國書院博物館】。
中國四大書院之一的【嶽麓書院】坐落在美麗的嶽麓山,歸屬於湖南大學。去湖南大學很便利,乘地鐵4號線,到湖南大學南門站下,出地鐵2號口步行5分鍾即到。
現代人時興遊大學校園。但上嶽麓山的巨大人流都指向【嶽麓書院】。在【嶽麓書院】內左側新建有一座【中國書院博物館】。它是中國第一座,也是至今唯一的以書院為專題的博物館。【嶽麓書院】樓台古樸典雅,【中國書院博物館】建築現代簡約。兩者共處一地,交相輝映並沒有任何違和感。
(【嶽麓書院】大門)
(【中國書院博物館】大門. 照片取自網絡,版權歸屬原作者)
中國曆史上對北宋四大書院說法不一。從宋代到清代的五位學究之六篇文章中提出了三種不同說法。其中呂祖謙(1137 - 1181年)、王應麟(1223年 - 1296年)、全祖望(1705 - 1755年) 三人說法一致,即嵩陽書院、嶽麓書院、雎陽書院(後稱為應天書院),及白鹿洞書院。1998年中國郵政發行了一套中國四大書院紀念郵票,從此人們對四大書院說法達成共識,即應天書院、嵩陽書院、嶽麓書院,和白鹿洞書院。
(1998年中國郵政發行中國四大書院郵票. 照片取自網絡,版權歸屬原作者)
【嶽麓書院】是四大書院裏保存完好並仍具有教學功能的書院。將【中國書院博物館】依托於【嶽麓書院】而建,達到了對書院從整體係統到具像實例的展示效果。此行無意間,我們先去了【中國書院博物館】後才到【嶽麓書院】。
現代人對書院了解多半源於它的講學功能,隻知道書院是中國古代文化教育的最高學府。其實中國書院具有三大功能,藏書、祭祀,和講學。書院博物館展廳的分設恰好反映了中國書院的發展曆史和上述三大功能。
【中國書院博物館】共三層樓,地下一層和地麵二層,設有五個常設展廳:「千年弦歌」、「書院教育」、「書院學術」、「書院祭祀」、「書院藏書與刻書」。館內現藏文物2590餘件,包括一級文物93件,二級文物32件,三級文物232件。展品實物有匾額、秦簡、壁畫、碑刻、書畫、文房等類別,另有藏書2萬餘冊。
「千年弦歌」、「書院教育」
中國書院文化起源於唐代中期,止於清代末期,有長達一千多年的曆史。
中國書院分為官辦和私辦兩大類,最早為官辦,後出現私辦。原始官辦書院是為整理校勘典藉,兼作皇帝侍讀、侍講而設立,相當於皇家圖書館。最早的私辦書院則基於個人治學的書齋和聚徒講學目的,是個談論學問的場所。
隨著科舉製度的發展,朝廷開辦官學(國學、太學、四門學、國子監、成均館等),但服務對象有限。於是,私辦書院迅速發展壯大,功能也兼顧為科考培訓服務。我們熟悉的四大書院實際上都是北宋時期著名私辦書院。
(博物館陳列: 書院教學微縮場景. 照片取自網絡,版權歸屬原作者)
(博物館陳列: 科考報名表)
(博物館陳列: 科考浮票. 科考準考證)
書院彌補了官學有利於科舉,受到了朝廷的階段性扶持。一千多年來,官學和書院共存,但此消彼長。書院的發展隨不同朝代之朝廷政策而曲折變化。
兩宋時代是書院蓬勃發展階段。四大書院即發端於此。
元代是書院的繁盛階段。新建新建書院282所,共有書院406所。
明朝時書院大起大落。明初弘治年代,朝廷注重官學而禁抑書院。後來書院複起並進一步發展。到嘉靖時期新建及修複書院達596所,勝過以往各朝。到明中後期,隨著朝堂思想控製加強,出現了四次禁毀書院的事件。
清初統治者懾於書院自由講學對其統治地位的威脅,抑製書院活動和發展。順治九年(1652年)清廷明文禁止書院講學和私人創建。到雍正、乾隆兩朝書院才再度複興。清代最繁榮時,書院數量增至5000所,遍布除西藏外的全國各省。屆時,朝廷對書院的管控更加高明,在大力發展和建設的同時,將書院全麵官學化。書院的自由思想教育也隨之消失殆盡。
清朝末年,清廷在兩次鴉片戰爭重創後日落西山。中國受製於西方列強又不得不學習人家的先進。愛國救國之心使”西學東漸”風潮在華夏大地再度興起,朝政改革勢在必行。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 中期,湖廣總督張之洞請旨改革科舉。同年稍後張之洞又聯同兩江總督劉坤一上奏改革文科及罷廢武科;並提倡西學學校。1901年朝廷下詔改書院為學堂,書院正式退出曆史舞台。從此老祖宗的八股文和算學(即算術)教育讓位於從西方流入的物理、化學為代表的科學課程。
(博物館陳列: 順治九年禁止私人創建書院臥碑複製品)
(博物館陳列: 1901年改書院為學堂上諭)
(博物館陳列: 兩江總督劉坤一奏籌辦江南各學堂折. 1902年)
「書院學術」
書院是民間學術思想交流的重要場所。即使是在書院為科考教育服務蓬勃發展的時期,多數書院都注重為有識士子講學,反對為科考培養功利之徒。
【中國書院博物館】收藏有大量書院辦學和講學方麵的資料。館中陳列的《嶽麓書院記》,由嶽麓書院主教張栻編寫。其中他寫道:
“豈特使子群居佚談,但為決科利祿計乎?”意思是,書院既不是居扯淡之地,也不是為了栽培科舉利祿之徒。
張栻提倡“蓋欲成就人才,以傳道而濟斯民也”的理學教育宗旨。當時離”靖康之變”才過十多個年頭。中國山河破碎。嶽麓書院為南宋王朝培養了一大批抗金誌士。
古代書院通過講學,傳播儒家思想和討論理學。恰如中國四大名樓因文人墨客的佳作而被世人仰目一樣,中國古代書院也因理學大師的講學論道而聲名遠播。
南宋時,理學家朱熹千裏迢迢來嶽麓書院,與嶽麓書院主教張栻進行了史稱”朱張會講”的學術討論。會講討論了理學方麵的觀點,不僅令學子們眼界大開,也成為書院開門講學的典範。這次會講使嶽麓書院名聲大噪。在嶽麓書院陳列有”朱張會講”的場景雕塑。
(博物館陳列: 朱熹(文公)先生刻像及造像)
(博物館陳列: 張栻(南軒)先生畫像)
(嶽麓書院陳列:朱張會講雕塑)
南宋淳熙八年(1181),朱熹邀請陸九洲到江西白鹿洞書院講學。陸九洲以”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為題發表演講,成為中國書院史上著名演講。朱熹親自為講義撰寫跋語,並刻於石上,世稱”二賢洞教碑)
(博物館陳列: 陸九洲講學雕塑)
書院自由論道也涉及時政。明中期時,位於無錫的東林書院公開講學討論國事,對朝廷的年輕官員影響很大。朝廷中以太奸魏忠賢為首的閹黨勢力稱之為”東林黨”,並在天啟年間發生禁毀東林書院事件,並由此殃及整個書院界。後來的內閣首輔張居正就痛恨"東林黨"。
(博物館陳列: 明代《東林書院誌》)
(博物館陳列: 明代東林書院依庸堂複原)
中國古代書院文化也輸出到鄰國。早在明代中國書院就遙傳海外,並延續至今。朝鮮半島有六百多座書院。日本有百餘所。博物院中展覽有韓國陶山書院模型。
(博物館陳列: 韓國陶山書院模型. 照片取自網絡,版權歸屬原作者)
「書院祭祀」
書院三大功能,藏書、祭祀,和講學中的祭祀是古代書院的重要活動。
書院傳道儒學。祭祀對象為先師文曲星孔子及其弟子、曆代名儒、書院山長等。
書院祭祀是承襲古代學校製度。唐朝以前的鄉學或設在孔廟內,或校內建孔廟,故學校又稱“廟學”。
在書院博物館內,掛有一幀巨幅《文廟序次全圖》(注: 文廟即孔廟)。圖上畫出了山東曲阜孔廟奉祀配享圖。配享圖分為大城殿的四配和十二哲,以及東廡和西廡的七十二先賢先儒們。配享牌位的尊貴程度以四配為最高,先賢先儒為低由高向低分布。這些排名列位和新增人選都是由東漢以來曆代皇帝欽定,平均二十多年才有一位賢人加入文廟奉祀。
“孔門十二哲”,指孔廟大成殿內配祀於孔子神位兩側的儒家十二位哲人,分別為孔子最傑出的十一名嫡傳弟子以及南宋大儒朱熹。其中,朱熹比孔子晚一千多年,是唯一後世儒學家列入十二哲位的。由此可見朱熹在儒家的地位。另外,程頤、左丘明、董仲舒、韓愈、王安石、歐陽修、司馬光、張栻、陸九洲、諸葛亮、王陽明、文天祥等先賢先儒都從祀於東、西廡。
2019年我去曲阜孔廟參觀時親眼見到了大成殿和東、西廡內配享排位陣式的壯觀場麵。
(博物館陳列: 文廟序次全圖)
(嶽麓書院: 孔子行教像)
(嶽麓書院: 文廟(孔廟))
書院祭祀的目的是為了教化後生向聖賢學習,節製私欲。傳說曾國藩律已一生,被人視為準聖人。晚年他因健康原因納妾,他的下屬氣急中問道”老師將來要進孔廟的,為何要納妾?” 可見生後進孔廟從祀是古代做人的一大目標。
「書院藏書與刻書」
中國古代的書院,特別是著名的書院,大都建有藏書樓,例如,嵩陽書院藏書樓,嶽麓書院禦書閣,鶴山書院尊經閣,麗澤書院遺書閣,溪山書院崇文閣,白鹿洞書院雲章閣,紮溪書院明經閣,龍山書院六經樓等。
書院藏書量非常大,除了社會賢達贈捐書藉和書院購書外,還有皇帝賜書。曆朝皇帝經常賜書給書院。四大書院中,白鹿洞、嵩陽、嶽麓三座書院得過皇帝的賜書。白鹿洞書院得書的時間最早。嶽麓書院曾先後二次接受皇帝的賜書。
(嶽麓書院的《禦書樓》)
另外,書院也由自刊書籍來擴大藏書量。古代書院已兼顧了著書、印刷、出版諸功能。
(博物館陳列: 古代書院刻書印刷雕塑.照片取自網絡,版權歸屬原作者)
(博物館陳列: 書院刻書)
參觀完了【中國書院博物館】,我們對中國書院文化和曆史有了宏觀的了解。隨後去嶽麓書院的參觀覺得很輕鬆。嶽麓書院保存完好,是一個很好的書院實例。建築上,書院由中軸線左右對稱分布,主要的廳堂都在二門之內。參觀完嶽麓書院可步行幾分鍾去愛晚亭,或由此乘車去別的景點。
(嶽麓書院導覽圖)
(嶽麓山景區擺渡車信息)
我們參觀愛晚亭後往出口走,才看到嶽麓山大門。橘子洲就在嶽麓山腳下僅一江之隔,可與嶽麓山一並遊覽。去橘子洲也可在嶽麓山大門外乘地鐵4號線到橘子洲.青蓮站下。
(嶽麓山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