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曰集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個人資料
斯人曰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2024.21成都行-樂山佛與食

(2024-11-09 18:45:36) 下一個

 

1981年,劉曉慶主演的電影《神秘的大佛》公演。當時喚起了我對樂山大佛的一番奇想。

(《神秘的大佛》電影廣告畫)

我奇想,在樂山大佛腹中藏有一方巨大的暗室。古時侯,一位窮苦的樵夫無意中發現了這個暗室。暗室內藏有許多莊稼種子和農耕用具。樵夫常常用種子和工具幫助樂山一帶的其他窮人。長此以往,樵夫修德成仙,長生不老,與大佛同在。

 

四十年多年過去了,我年青時的想入非非已不複存在,但我對樂山大佛卻念念不忘。來成都也想探索大佛本身的奧秘。

 

看大佛,可登山近觀,也可以遊輪遠眺。四十載才一見,我們堅定地選擇近觀。從景區北門上山去看大佛,並不需多少體力。沿途,山不徒,景點也不很多,步行僅十多分鍾便可到達山頂大佛頭像的位置。

 

樂山大佛建於唐代,距今一千二百多年,是世界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有資料說,樂山大佛整體上嚴格按照佛教《造像量度經》上的記載和要求施工,比例和形態均符合唐代造像的風格。對我而言,71米的整體高度,90年的製作曆程,僅這兩個數字就令人感歎。

 

不出所料,樂山大佛的確身懷秘密。1962年,一次大佛維修時,工人發現大佛胸部有一個高3.3米、寬1米、深2米的長方形藏髒洞,開口在大佛前方。當時封門石是一塊宋代重建天寧閣的紀事殘碑。後來這塊封門石被移往它處而下落不明。網上資料披露,當時藏髒洞裏麵裝著廢鐵、破舊鉛皮、磚頭等物。至今,尚無考證藏髒洞是何時何人修築。為何這些不相幹的雜物會出現在藏髒洞內?它們是不是藏髒洞內原有寶藏被盜後的置換物?種種疑問已是千古之謎。

 

其實,大佛最大的寶蔵是建造者為大佛安設的一套頗具科學含量的排水係統。站在山頂佛首觀看台上,我們與大佛的頭像很近。從這個角度往下看大佛,能依稀可見大佛和它身上的許多排水係統細節。暗藏在18層螺髻中的3層橫向排水溝、兩耳背後左右相通的排水洞,身上看似衣領和衣紋皺折的排水道、背及胸上的排水孔等。我們所看到的大佛外層表麵上的許多水跡,其實都是大佛保護機關的痕跡,讓樂山大佛千年來安然無恙。

(在佛頭平台上看大佛)

俯視完大佛的英姿,大家排隊沿下行棧道去山下佛腳觀景台仰觀大佛。人多棧道長,我們足足花了50分鍾才到達山下佛腳處。站在宏大的佛像下,佛若天,人如塵,每個人都顯得格外微小。然而微小創造了宏大。我再次為人類的睿智而感歎。

(去佛腳平台的下山棧道人流)

 

(在佛腳平台上看大佛)

此刻,當年電影《神秘的大佛》中一場在大佛前打鬥的場麵重現在我的眼前。電影中,遊人可自由走上大佛的佛腳。而今大家被攔在圍欄外,連佛腳都接觸不到。哈哈!千萬不要指望遇事有佛腳可抱!

 

景區規定遊客從北門進,東門出。由於時間關係,看完大佛我們便沿山而下去東門。我們行進的路線為: 佛門-右轉→333級古拜佛道→龍湫→虎穴→載酒亭→兜率宮→山門→樂山大佛佛頭小廣場→樂山大佛佛腳小廣場→淩雲寺→東門。

 

成都景區直通車到樂山大佛的營運時間是上午8點半出發,下午4點半返程。刨去單向車程的3個小時,我們必須將遊覽時間控製在3個小時以內,以便擠出2小時的時間辦另一件重要的事,欣賞樂山美食!

 

有網文說,”川菜一哥在樂山。” “成都人周末常去樂山買吃。” 外地人的文章我都一概不信。我要聽川娃子們自己的表白。在大麵積的網文”普查”後,我開始相信樂山美食。

 

去樂山大佛景區的直通車11點半到達景區北停車場。北停車場對麵就是餐飲區。我們沒時間去美食街,便決定就近去馮四嬢蹺腳牛肉店用午餐。蹺腳牛肉是樂山一絕,於“2008年被評為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雖屬川菜,卻一反川菜麻與辣的強度刺激,走無辣配方。其中牛肉和牛雜在青菜的襯托下清香爽滑,突出了一個”鮮”字。我和老公點了一個中鍋,吃得非常滿意。店裏陸陸續續來了不少顧客,很快坐滿。由於我們是最早到達占有先機,僅40分鍾我們便完成午餐。

(馮四嬢店的樂山蹺腳牛肉)

 

看完大佛從景區東門出來已是3點多鍾,此時吃晚餐為時過早且時間也不允許。我們準備買一隻甜皮鴨回成都。甜皮鴨是樂山的又一著名美食,外形上與廣東烤鴨相似。不用多走路,景區東門外便是一家挨一家的餐飲門店一條街。很多人上前兜售,我們卻選中了”劉鴨子”甜皮鴨。

(劉鴨子店)

 

同是樂山甜皮鴨,牌子不同也口味稍異,很難說誰家最正宗。”劉鴨子”甜皮鴨是一家”非遺傳承品牌”店,曾被CCTV專訪,價格當然比其他店稍貴。我們要了一隻全鴨,斬切成小塊後分裝在二個真空包裝袋中。由於我們在成都的酒店房間帶有小冰箱,真空密封下進冰箱保存幾天不成問題。

 

從景區東門到北門有景區免費擺渡車。我們滿載而歸的回到北停車場等候返程直通車。那個晚餐,我們二人消滅掉了半隻甜皮鴨。”劉鴨子”甜皮鴨果然名不虛傳,其外甜內鹹、皮酥肉嫩,別有風味!

(樂山甜皮鴨)

 

遺憾的是,那日我們沒機會吃到當地的樂山缽缽雞和冷鍋魚。回到成都後我們特地去補吃缽缽雞,吃後才發現吃法並不地道,隻留下大大的”遺憾”二字。真後悔沒安排在樂山住一晚,嚐盡樂山美食。

(樂山缽缽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