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陽是我生長的地方。漢陽造和漢陽鐵廠的名氣讓武漢,特別是漢陽引以為榮,更讓我自豪。當然,高水流水的古琴台更是經典中的經典。
經典是永存的,可並不總能被觸摸。這便是我這次回漢陽的境遇。
去盤龍城的那日下午,我和那位在盤龍城結識,從北京來的曆史發燒友相約去漢陽看經典。我在中國生活的35年,幾乎都是在漢陽渡過的。這次我自信的要當一回北京女孩的導遊。
來到古琴台,一圍建築柵欄把我倆攔住。古琴台正閉門整修。抬頭望去,那露出半截的樓閣新得像一幀剛完成的畫作,正俏麗的看著我們。從月湖到隱約可見的琴台一角,古意全無,曆史的背影似乎離這裏很遠。這同樣也是我在國內多處看到的通病。
我們進而把目光投向不遠處的龜山。製造漢陽造步槍的漢陽兵工廠,和為盧漢鐵路生產鐵軌而建的漢陽鐵廠,都位於龜山腳下。
漢陽龜山實際上是一座山丘。山不高,但故事不少。當年,創建者兩湖總督張之洞就曾登上龜山,腑視他的大作-漢陽鐵廠和漢陽兵工廠。那老照片上,兩廠的宏大壯觀也吸引我們登龜山尋蹤。龜山上設有”張公遠眺處”。從那裏往下看,山下不再是成片的廠房和林點的煙囪。那裏已成為現代居民與商業樓開發區。
很多年前,我就從網上得知兩廠都各自設有文化園。這不失為保護文化遺產的好方法。
很幸運,我們順利地在龜山腳下找到了漢陽造文化創意產業園的入口。大門處,樹立著一方紅色漢陽造的大型落地標牌。幾步之遙,一尊槍與機器齒輪結合的威武雕塑告訴來者,這裏是當年漢陽兵工廠的所在地。這讓我有點激動。
文化園很大,占地約74畝。園內內容相當豐富。這裏常年有專題活動,所以人氣很足,大人孩子男男女女,隨處可見人影。我倆轉著圈地走遍了整個園區,除了一幢掛有”漢陽會”標牌的高大老式建築外,園內其他建築明顯都是以漢陽造為名號的文創活動和消費服務場所。我們猜想那”漢陽會”可能是與漢陽造展覽有關。但是,從”漢陽會”樓外的宣傳牌看,這隻不過是一處有張之洞辦公室複原模型的文創俱樂部。此時,那樓大門正上著鎖,窗子也全被夾板擋住,我們無從進入,也不知為何不開放。問了好幾個過路人,沒人知曉。
一種失落感由然而升。在如此之大的漢陽造文化園裏,我們沒能找到真正與漢陽造或漢陽兵工廠相關的遺址標牌或遺物展示。我一直在想,是我們大意漏訪了,還是這些根本就不在園內。回美後我網上搜遍,始終未有答案。
接下來去訪問漢陽鐵廠遺址的路則給了我們些許安慰。
從我早先讀到的關於兩廠曆史及漢治萍公司史料書籍看,漢江、長江口,及龜山是兩廠的三麵環狀外圍。由於漢陽兵工廠是追隨漢陽鐵廠而在漢陽落戶的後續建設,在選址上,漢陽鐵廠獨占先機地選擇了靠近漢江南岸線和長江交會處一大片河岸區城。這正是張之洞當年為原料運輸便利而定位此處的原因。為了鐵廠,張之洞曾加固那段漢江河堤。
從視覺上講,漢陽鐵廠廠區遠離龜山,卻與龜山基本平行。兩者之間靠內陸的空地便是後建的漢陽兵工廠廠區。在張之洞從龜山上腑覽兩廠的照片上,張公麵向漢江水岸,正前遠方和右手遠處都是漢陽鐵廠,近處則是漢陽兵工廠。
基於我的知識儲備,我自信的和那女孩直奔那塊區域。
漢陽鐵廠的遺產保護情況似乎比漢陽兵工廠好很多。這應歸功於漢陽鐵廠現代員工為保存曆史的長期努力。
在龜山腳下的龜北路中段,建有漢陽鐵廠凝鐵公園。雖然關於凝鐵的細節傳說不一,但這塊約200噸的凝鐵確實是漢陽鐵廠1920年代初停產時的鐵水殘存。
有關資料表明,在漢江沿線,當年漢陽鐵廠曾建立了四個碼頭。目前,其中一個碼頭已被考證確認,並立有文物保護標牌。
從地理位置看,漢陽鐵廠,漢陽兵工廠,和古琴台融為一體。
我早先查閱的資料曾說,古琴台附近區域,曾有原始漢陽鐵廠員工宿舍。
某網文資料揭示,原始漢陽鐵廠占地約1500畝。那可是相當大的一片麵積。如今這片廠區先後被開發新用,老廠區所存無幾。
這次回國,我才注意到古琴台門前新建了一條漢陽琴台大道。沿這條琴台大道向西行,正好從原始漢陽鐵廠廠區穿過。
在琴台大道向西的老廠區內,2018年建成了一座”張之洞與武漢紀念館”。由於最終取得了武鋼集團和萬科集團的支持,紀念館使用了世界一流設計師,不僅極具規模,也很富現代創意。
不巧的是,去年下半年至今,”張之洞與武漢紀念館”一直處於閉館狀態。紀念館微信App並未透露關閉的原因和開放預期。不知下次回武漢,我能否入內參觀。
重訪漢陽,我想看的東西太多。對漢陽,我仍滿懷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