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君扶漢結劉張,驍勇河東熱血郎。
神掃山川髯客美,氣嗬風雨蜀雲長。
已明梗亮知誠信,再道驚奇識駿良。
文武威棱吳魏國,盛名久溢竹枝香。
附:
《華夏文明尋蹤背包行》(8) 解州-看關公走上神壇的傳奇
山西晉南地區的解(hai)州常平是東漢末年蜀漢英武戰將關羽的故鄉。在相距不遠的解州鎮,坐落著一座中國乃至世界最早且最大的關帝廟,被稱為武廟之祖。我這次山西之行的第一站就是經運城去解州謁拜武聖關帝。
相比於被各路旅遊團充斥的曲阜文廟(孔廟),解州武廟(關廟)沒有那麽多的喧鬧。幾乎沒有多少旅遊團光顧這條線路,隻有如我這般的自由行遊客不顧民運公共汽車的擁擠而慕名而來。這倒是留給我更開闊的空間去觀察其細致和精彩。
解州關帝廟占地約22萬米方米。已有一千多年曆史,其始建於隋代,在清代康熙年間曾毀於大火。現在的建築是清代的產物。細心者不難發現,正廟影壁旁名為“對日”的院門,有一小部分埋於地麵之下。據說這個院門是清代以前的遺建。埋在地下的部分表明現存的清代建築地平麵比原來地麵要高出約七十厘米。
解州關帝廟具有皇宮規製,200多間殿堂按中軸對稱分布。整體上分為結義園和正廟兩大部分。經結義園進入正廟部分後,可看到正廟的前院和後宮布局。正廟內設有[午門]和[雉門]。[雉門]是為皇帝參拜關帝設置的專用通道。隨行的朝廷文武官員均各自從位於兩側的[文經門]和[武緯門]出入。這些與曲阜孔廟很相似,顯示了武聖關公享有與文聖孔子相當的尊貴地位。
座落在正廟第三道門處的[崇寧殿]是解州關帝廟的核心建築。[崇寧殿]因關羽被宋徽宗封為“崇寧真君”而得名。[崇寧殿]享有最高等級配製。大殿簷下是清乾隆帝欽定“神勇”巨匾,門楣上是鹹豐帝禦書“萬世人極”匾,殿內關帝神龕上還有康熙帝禦筆“義炳乾坤”帖金匾。回廊被二十六根螭龍石柱環抱。殿前立有碑亭、鍾亭,焚表爐、鐵獅、鐵旗杆等配套設置。彰顯了武廟之祖的宏偉和莊嚴。
中國民眾對關公並不陌生。《三國誌》和《三國演義》使關老爺忠義之情深得人心。而以關公為主角的京劇紅淨戲,如《古城會》、《單刀會》、《華容道》、《走麥城》等,讓關公的英武故事家喻戶曉。
在解州關帝廟[午門]一隅牆壁上,有關於關公故事的壁畫。從“桃園三結義”到“溫酒斬華雄”。在“約三事”之後有“斬顏良”,然後是“封金掛印”和“千裏走單騎”。還有“水淹七軍”的水戰韜略。盡管其中有些是根據《三國演義》得來,並不全部屬實,但每段故事都有很深的民眾基礎。老百姓談關公的故事都是津津有味。
然而,中國曆史上的英雄豪傑何其多也,為何關公能脫穎而出被奉到聖賢和帝王這樣至高的位置?這便是關公成聖為帝的傳奇,也是我此行去解州關帝廟一探究竟的動力。
看到駐足於關帝廟各處的男女老少,我不禁想起了一周前剛造訪過的曲阜孔廟。把關公武聖人與孔子文聖人加以比較,我發現了許多有趣的現象。
有資料說,中國現有大小關帝廟三十多萬座。另有約三萬多座關廟分布在世界各地。最早的關廟出自民間。到隋唐和宋元時期,儒釋道三教先後將關羽奉為各自的神靈。宋徽宗是曆史上第一個大力推崇關羽的帝王,由此推動了關廟興建。到了明清兩朝,特別是清朝,關帝文化處於了曆史性的又一巔峰。據說旗人入京之前就信奉關公。八旗進京時人手一本《三國演義》。清代皇帝們使關帝廟的發展更上一層樓。
相比之下,全球大約有孔廟兩千多座廟。其中,一千六百餘座在中國境內。文聖孔子是通過建樹儒學,並經過其弟子及信徒對儒學的不斷改造而顯赫。但武聖關公卻是無學說無弟子,是通過平頭百姓的口口相傳而神化。文聖孔子不為佛教道家所信奉,但武聖關公被儒釋道共奉。當然孔子和關公都因為具有治國安民的“療效”而得到了中國帝王的賞識被封王封帝,但關公卻是更貼近民眾。
有趣的是,武聖關帝是一位非常“實用”的大神。由於頗具商業和金融地位的晉商極其信仰關公,帶動了舊時的生意人和民眾供奉關帝為“財神”。在我參觀的另一個曆史景點山西忻州[雁門關]處,就建有晉商出關必拜的[關帝廟]。商人們不僅通過祀拜關公來打造他們講誠信的形象,也祈求關帝保佑其財運亨通。據說,在港台和東南亞很多地區的公司、商鋪、家庭、官方至今仍保持敬拜武財神關公的習俗。
從清代起,關公取代了曆史上的先尊武聖人,而榮登“武聖人”寶座。有資料說,武舉人在趕考前都要拜關公。這一習俗後來發展為文舉人也信奉關公。這一點似乎不難理解,因為關公雖以武將著名,卻是文武雙全之才。
據說,一尊從關羽老家古井裏發現的石碑揭示了關羽出生於文人之家的背景。其祖父關審,因為”癡迷”於儒家《春秋》而隱居在離家五裏地的叫“石盤溝”的地方潛心研究,被當地人稱為“石盤公”。關羽的父親關毅,及關羽本人受家學淵源影響,對《春秋》學習也都很有深度。而關羽的言行也體現了儒家的”忠 義 仁 勇 禮 智 信”思想。
最能反映關羽的忠義和文藝雙重氣質的曆史見證當屬《風雨竹》畫作。據考證,關羽有《風竹》和《雨竹》兩幀題畫詩傳世。據說這兩幀竹葉畫裏藏字作品是關公“約三事”後在曹營所作。雖然坊間對作品背景故事有若幹個版本,但都歸結於作品表達了關羽忠誠於劉備的不改之心。
雨竹組成的詩句:
“不謝東君意,丹青獨立名。”
風竹組成的詩句:
“莫嫌孤葉淡,終久不凋零。”
在我看來,關羽之所以能成聖為帝,主要是他的人格魅力得到了不同階層的青睞,特別是民眾的愛戴。在離解州不遠的關公故裏常平,至今還流傳著青年關羽為民除霸而不得不逃離家鄉的故事。常平的關公家廟和解州關廟之祖都融進了鄉心民情。十年動亂時,解州關帝廟和常平關公家廟在當地政府和民眾的保護,幸免於劫亂,才有了我今天所能見到的關廟之祖的真跡。
在走出解州關帝廟大門之際,我的思路又回到了我在來時長途公汽上邂逅的幾位老鄉。他們一行四人來自山西文水縣,貌似二家親戚結伴同行。由於我是獨自背包行,便主動提出與他們結伴遊關廟。在進關廟之前我同他們一起享受了解州羊肉泡饃的美味午餐。幾個小時的相處他們隻標識自己是來自英雄劉胡蘭的故鄉,隻字未提文水縣還造就了武則天,多麽樸實的老鄉。
言談中,他們談到了不少關於文水縣的現狀:縣委主要領導因違紀查辦,地方經濟不景氣,大多勞力外流打工。他們自己也常常是奔波於打工的路上。這一行四人似乎因經濟狀況不佳而行囊羞澀。他們麵對解州關帝廟每人60元的門票費,竟最終決定放棄入內參觀。留下我在入口處百感交集。最終拖著比背上背包更沉重的腳步去獨自完成這趟行程。願關帝施展其神威保護這些老鄉早日過上安康的生活。
閱讀本糸列的其他文章:
《華夏文明尋蹤背包行》(1) 還願之旅
http://bbs.wenxuecity.com/poetry/831096.html?backPage=0&backSubid=poetry
《華夏文明尋蹤背包行》(2) 濟南-走近李清照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70804/201906/52.html
《華夏文明尋蹤背包行》(3) 大明湖-古韻品到今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70804/201906/1625.html
《華夏文明尋蹤背包行》(4) 曲水亭街話“流觴”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70804/201907/16534.html
《華夏文明尋蹤背包行》(5) 泰山-何止風月無邊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70804/201907/25224.html
《華夏文明尋蹤背包行》(6) 曲阜-看儒學力度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70804/201908/10457.html
《華夏文明尋蹤背包行》(7) 蓬萊-幾多仙幻在其中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0804/201908/29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