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千疊訴齊州,如影江南別韻留。
柳舊荷新今古筆,墨香濼水忘年遊。
[大明湖] 是濟南著名三大景觀之一。盡管是個湖卻有許多與眾不同之處。[大明湖] 由濟南許多泉水聚集而成,著稱湖的水溫常年保持在18度左右,極少結冰。或許是與水質有關,[大明湖] 具有“蛇不見,蛙不鳴,久雨不漲,久旱不涸” 四大怪現象。而在建築上,大明湖風景異常秀麗。具有“一閣、三園、三樓、四祠、六島、七橋、十亭”之說。清代書法家鐵保用 “四麵荷花三麵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詩句描述大明湖的佳境絕色。然而,[大明湖] 的文化底蘊更是不同尋常。自唐宋起,大明湖深得名人雅士的青睞。
唐代杜甫
公元745年 (天寶四年) 杜甫途經齊州(今濟南),大書法家李邕特地在[曆下亭]中宴請詩聖和濟南名士。杜甫當即賦《陪李北海宴曆下亭》詩一首。該詩並非杜甫的最佳作品但其中一句“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則成千古名句。從此 [曆下寺]名聲遠揚。
據網絡資料,[曆下亭]始於北魏,原名“客亭”唐朝時更名[曆下亭],曾是官府為接迎賓客所建。當時李杜宴會的 [曆下亭] 位於[五龍潭]處。到了唐朝末年,[曆下亭] 已成廢圮。以後幾建幾毀。至清初公元1693年 (康熙三十二年) 才在大明湖湖心島上的現址處重建。現在亭上[曆下亭]三字為乾隆皇帝手筆。所以這次我看到的[曆下寺]並不是杜甫的[曆下寺],而是"夏雨荷"的。(見後文詳述)。無憾的是,我這次的濟南半日自助遊也造訪了[五龍潭],算是踏著名人腳印,從古走到今。史料記載,當時[五龍潭]與現在的[大明湖] 是一相連的大湖。也許我們可以說,[曆下亭] 始終是[大明湖]的一部分。
宋代曾鞏
公元1071年 (熙寧四年) ,被後人譽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赴齊州任太守。在短短的二年時間裏,他為大明湖修閘築堤。留下了[北門水閘] 和 [百花堤] 等重要水利工程建設,以及[百花台] 等風景建築 。而曾鞏的大明湖[百花堤] 在時間上早於蘇軾的西湖 [蘇堤] 十多年。據說,這二年間曾鞏還寫下五六十首詠濟南風物的詞文。其中有一首詠大明湖的《百花台》:“煙波與客同樽酒,風月全家上采舟。莫問台前花遠近,試看何似武陵遊。” 後人在大明湖北岸修築了[南豐祠] 以紀念曾鞏對大明湖的貢獻。這次遊大明湖,為了搶時間我是通過乘二次遊船從[大明湖]南門經湖心島直奔北岸,隻是為了[南豐祠]。
宋代李清照
李清照誕於的濟南章丘(古齊州)。今人普遍認為,李清照的《如夢令·溪亭日暮》“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歐鷺。”是以自己在[大明湖]上泛舟為背景的作品。其中的[溪亭] 則是指現位於山東省府大院內的[溪亭泉],隸屬於 [珍珠泉群]。據說,古時[珍珠泉]、[溪亭泉]一帶水域廣闊,與[濯纓湖]、[大明湖](古稱西湖)相通,可乘舟楫通行。
我這次遊 [珍珠泉]群(溪亭泉) 時步行的路線是: [珍珠泉]-[曲水亭街]-[大明湖] 。對那一帶有親身體驗。我個人認為坊間的這種結論是完全站得住腳的。從地理位置上講, [溪亭泉]與[大明湖]之間隻有約十分鍾步行距離,由[曲水亭街]連接兩者。加之,[曲水亭街]是類似於[烏鎮西柵]的水上人家水路。這也許是兩處曾為一湖的地理環境變遷的結果。與此同時,這一結論似乎為李清照在[瀨玉泉](現趵突泉公園內)的故居提供了一個間接的證據。因為[漱玉泉]緊鄰[五龍泉],曾經都與[大明湖] 水域貫通。李清照從[瀨玉泉]旁的住宅泛舟去大明湖[溪亭泉]周邊是很方便的事。(有興趣可參閱本係列(2) 《濟南-走近李清照)。
元代元好問
網絡信息說,北魏時[大明湖]叫“曆水陂”。後來又稱“蓮子湖”和“西湖”。現在的 [大明湖] 名字,始於詩人元好問的《濟南行記》。元好問對濟南獨有情鍾,把濟南視為自己的第二故鄉。為濟南寫詩撰文,考證泉水來源等。元好問曾攜友人和家人多次遊曆[大明湖],並留下詩詞作品。
《臨江仙》:“荷葉荷花何處好?大明湖上新秋。紅妝翠蓋木蘭舟。江山如畫裏,人物更風流。千裏故人千裏月,三年孤負歡遊。一尊白酒寄離愁。殷勤橋下水,幾日到東州!” 《泛舟大明湖待杜子不至》:“長白山前繡江水,展放荷花三十裏。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蒼煙收不起。...。”
清代王士禎
具有"一代詩宗”之譽的清代才子王士禎也對[大明湖]喜愛有加。公元1657年(清順治十四年)秋,王士禎與濟南文壇名流聚集在大明湖的天心水麵亭。曾即席賦「秋柳」詩四首。我特別喜歡( 其一):秋來何處最銷魂?殘照西風白下門。他日差池春燕影,隻今憔悴晚煙痕。愁生陌上黃驄曲,夢遠江南烏夜村。莫聽臨風三弄笛,玉關哀怨總難論。
據說[秋柳]詩傳開後,大江南北一時有眾多唱和者,當時被文壇稱為"秋柳詩社"聞名天下。後代文人也沿用此名結社吟詩。後人還把匯泉堂附近的一處館舍命名為[秋柳園]以紀念王士禎。據說原始建築後來卻因城建而拆除。現在[大明湖]內的[秋柳園]是2009年擇址新建的。
清代乾隆
把時間推移到清朝 公元1748年 (乾隆十三年),乾隆皇帝和皇太後曾遊覽濟南大明湖。據某網絡資料:“《乾隆帝起居注》第7冊第五十頁裏有記載:乾隆十三年三月初六,上閱濟南府城,奉皇太後泛舟大明湖 詣曆下亭至北極廟拈香畢詣皇太後行殿請安。“
另一網絡文章指出:"1748年春夏之交,乾隆皇帝在大明湖南岸的百花洲下轎登上畫舫,畫舫穿過鵲華橋入大明湖中。遙望遠處,白雲間隱隱約約露出北極廟的輪廓,綠波中點綴著幾處小島。乾隆有感而發,揮毫在宣紙上題寫:“曆下亭”三個大字。他又寫下大明湖詩:“曆城周廓十二裏,大明湖乃居其半。平吞濟濼眾泉流,遠帶齊魯諸郡縣。泛舟初入鵲華堤,煙水蒼茫迷遠岸。鳶魚上下各逍遙,花木周遭相明絢。演漾綠蒲隱釣磯,縹緲白雲臨古觀。應接無暇有餘樂,水亭清雅陳筆硯。便教乘興一揮毫,苕華記予初所見。”後來,乾隆題字和詩句均被刻於石碑之上。”
關於乾隆爺的這次齊州行,不能不提1998上演的電視劇《還珠格格》。盡管巳經過去二十一年,但其中的 “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卻令人記憶猶新。我這次遊覽[大明湖]時,旅遊團導遊的開場白不是杜甫和曾鞏,而是夏雨荷。然而據網絡文章披露,乾隆僅於1748年與皇太後在齊州逗留了一天,而且日程滿滿。以後九次途經濟南時皆未入城。大明湖畔的夏雨荷”應該隻是瓊瑤奶奶浪漫園的一株仙草。不過,乾隆爺與夏雨荷的詩情韻味還是可以供人欣賞的。下麵內容轉載於一篇網絡文章。
乾隆在扇上畫了幅“煙雨圖”,並題詩一首贈與夏雨荷:
雨後荷花承恩露,滿城春色映朝陽。
大明湖上風光好,泰嶽峰高聖澤長。
夏雨荷也在錦帕上寫了古樂府詩一首,回贈乾隆:
君當如磐石,妾當如蒲葦。
蒲草韌如絲,磐石無轉移。
圖片取自網絡,版權歸屬原作者!
閱讀本糸列的其他文章:
《華夏文明尋蹤背包行》(1) 還願之旅
http://bbs.wenxuecity.com/poetry/831096.html?backPage=0&backSubid=poetry
《華夏文明尋蹤背包行》(2) 濟南-走近李清照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70804/20190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