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曰集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個人資料
斯人曰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2018.04 薦讀 古訓:先做人,再做事

(2018-04-07 07:04:14) 下一個

各位書友,大家好,今日晚讀我們繼續共讀亞瑟·叔本華的《孤獨讀書術》。根據我們所拆的主題點,建議今日晚讀閱讀第17-30頁。

 

很少有人像建築師造房子一樣寫作。建築師造房子時,會事先繪圖並仔細思考最微小的細節。

 

但大多數人寫作,像是玩接龍遊戲,他們的句子一個一個連在一起,有的是經過思考的,有的則充滿了偶然。

 

 

 

有本書裏是這樣說寫作的:寫作就像賣淫。剛開始為愛而寫,接下來為幾個朋友而寫,最後為錢而寫。

 

而叔本華說,作家有兩種:一種是為表達自己的思想而寫作的人,另一種是為寫作而寫作的人。

 

前者是因為心中的某種觀念或體驗,他們覺得值得表達出來,所以就下筆了。而後者則是因為需要錢。

 

他們的觀念和思想含糊不清、半真半假,但他們也不在乎,因為隻要能賺錢,哪怕在作品裏表達自己不曾經曆的東西,他們也能“下筆如有神”。

 

但問題是,你能分辨所讀的書的作者是為了什麽而寫嗎?

 

 

 

“榮譽和金錢不會出現在同一個袋子裏”,這是一句西班牙諺語。延伸到寫作上,那就成了叔本華說的“每個作家,一旦開始為收入而寫作,就會寫得很壞”。

 

這個現象我們可以從大熱的影視劇及小說後續中觀察到。

 

不知從何時開始,一部影視劇如果出人意料地紅了,等著它的就是第二部。但“續集”似乎成了一個逃不開的魔咒——既講不好故事,也玩不了情懷,最終隻能在吐槽聲中黯然落幕。

 

 

 

好比拿下12億票房的《泰囧》,在影片上映時票房和口碑齊升,大家也頗為期待第二部。然而《港囧》在豆瓣隻拿下5.6分,有35%的觀眾給了2星及以下。

 

再比如《歡樂頌》,在《歡樂頌1》播出後,網友紛紛組成“自來水”,自發宣傳,稱讚劇組為國產良心劇組。

 

然而《歡樂頌2》剛剛播出,社交平台上就是一片哀嚎,大家紛紛感歎十分失望。再到後來,有備受喜歡的影視劇出現時,就有一波網友呼籲“求求你,千萬別拍續集”。

 

實際上,“續集”不能成為背鍋俠,編劇的創作心態才是關鍵所在。興許是受到爆款的驅動,翻拍或續集就是對第一部情節的注水和拚命拉長,反正有投資人買單。

 

而寫作也是如此,如果抱著反正有人買單的心態,那就會寫出一堆不走心的東西。

 

 

 

 

世上沒有人人必讀的書,隻有在某時某地,某種環境,和生命中的某個時期必讀的書。更何況,有的書對讀者來說,不如不讀。

 

叔本華言辭犀利地闡述,這個時代有許多沒有原則胡說八道的人,也就是那些為了錢而寫作的人,他們的產出是低劣而無益的作品。

 

這些作品東拚西湊,沒有思想,都是為了填滿腰包而寫出的廢話,然而這些廢話卻占到了作品十分之九的內容。

 

 

 

就像有段時間《哈佛淩晨四點半》莫名其妙地火了,之後就跟著一串《北大淩晨四點半》《洛杉磯淩晨四點》《西點淩晨五點半》《西點淩晨兩點半》《哈佛淩晨四點半的秘密》《淩晨四點半,叫醒你的是夢想》等等,僅僅是看到書名,都讓人啞然失笑。

 

作品是作家思想的體現,然而不少作家並不注重思想主題本身。這些作家關注的是別的作家的作品,比起自己的思想建造,他們更關心別人對某一主題表達過的觀念或體驗。

 

為錢而寫作的作家是空洞的,他們不善於甚至不會主動思考,他們會做的就是用別人創造的觀念對自己進行有力的刺激。如果不關心其他作家的觀念或體驗,他們就沒有任何的題材。

 

但令人可悲的是,這樣的作品很可能會出現在圖書榜單上,因為利益驅使。

 

 

 

作家和出版商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作家出書需要出版商的支持,出版商獲利也需要作家提供作品。

 

於是,有的頭腦空空的作家就和無良的出版商聯合起來,互相支持,彼此捧場,讓媒體輿論造勢,形成讚揚壞作品的不良風氣,剝奪讀者的時間和金錢。

 

但顯然,這樣的作品對讀者來說是一顆“毒藥”。他們的作品不存在因主題本身而引起的思考,他們的作品充滿陳詞濫調及支離破碎的觀點。

 

而隻有取材於自己頭腦中的作家,他們的作品才是值得閱讀的。

 

我們不能單純地把“作家”當作一名“勞動者”,作家最寶貴的在於其思想。身為一名讀者,我們需要支持那些有思想的作家,而不是“快餐式”的作家。

 

因為隻有對思想和真實程度的足夠重視,才能激發這些優秀作家不屈不撓地發掘出最清晰、最有力和最引人注目的思想表達方式。

 

資料來源:http://mp.weixin.qq.com/s/jijSGVrvsjr6GFaEGhAstg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