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219)
2018 (161)
2020 (56)
他們結婚了。因為她是家裏的獨生女且母親多病,他們決定和她的父母住在一起。她的父母豁達開朗,明智地置身於女兒女婿的生活之外。當時他們並不能象其他夫妻那樣日夜相守。因為距離和交通不便,他依舊住在學校,隻有周未回家。她認真工作,事業不斷上升。他專心準備研究生考試,計劃更上一層樓。他們沉浸在愛的蜜汁中。想他時她會為他寫一首小詩。他卻以兒子般的關懷和體諒對待她的父母。那時,他的母親健在,盡管他那幾個在國家企業工作的姐妹能照顧和贍養他母親,她和他如期為他母親寄生活費。
結婚一年多後他們有了大兒子。她的母親雖然久病在身卻與她的父親一起幫他們照顧孩子。當大兒子十個月時,她的父母需要到上海治病,然後去香港與失聯達三十餘年的她的二伯父見麵 (在八十年代末,中國大陸居民還無法訪問台灣)。恰逢此時,北京總部點名要借調她去支援一個重要技術項目一個月。於是,他們隻得把大兒子送回老家委托給奶奶照顧。他們把工資的大半交給他的母親,他倆輪流回去看望孩子。時過半年他三十歲時,大學選派他赴美深造。
他的出國讓他們倆人都喜憂參半。在他們結婚這三年多的日子裏,生活就象車輪一樣,每天都有不一樣的印跡。他們各自的事業在前進,但他們的家庭卻是分多合少。現在,兒子才一歲多,她工作忙且需照顧父母。他的出國讓她負擔起太多太多。至於未來,他不知將會帶給她什麽。他走時,他們分別得撕心裂肺,那時,他的飛機票是從北京出發。她把他送到火車站,在火車站台上的每一分鍾他們都緊緊的相擁在一起。他們還沒有享受到家庭生活的樂處就要各分東西。臨別時,她對他說,早點回來。
他出國後,她常常抱著他送給她的書,夜不能寐。她把他們的故事都寫下來,每一個第一次,每一個刻骨銘心的時刻。她寫得: 思情綿綿,柔腸可斷。他讀得: 百感悠悠,滄心欲碎。他回信說,把這些放在心裏吧,不然我沒法幹活了。可她欲罷不能。他出國半年後,她被工作單位公派到法國技術培訓。他非常希望她能來美國一會,可她做不到。那是八十年代末,出國是件天大的事。持公派護照的她不被允許境外自由旅行。真是: 萬裏行到咫尺處,無奈相擁未能及。
他過得很苦,生活費剛夠維持生活,而他在從事研究項目的同時還在修課。他省吃簡用,盡量多修課但必須私下打工來賺取學費。他的學習期將滿時,導師建議他留下來完成學位。他也希望在美國繼續深造,但國內原來工作的大學未批準。出於無奈,他隻得轉道加國。幾經周轉取得身份後,他重返美國繼續自己的求學目標。這時,他希望她和兒子能來美國。
大兒子快三歲時回到她身邊開始上幼兒園。她的父親每天幫助接送。她從法國回國後比以前更忙。她主持了地方工作單位的一個大型技術項目的開發,她個人的技術項目也獲得了行業內幾個大獎。她還活躍在行業的技術界,頻繁地被邀請去外地參加項目簽定會。每年行業專業雜誌上都有她論文。地方的行業雜誌也有她的特約稿。她的事業正在不斷上升,去美國和丈夫團聚的事的確讓她為難。當年她為了照顧多病的母親而放棄了一九七七年和後續高考的機會,現在父母年事已高,她怎麽能離開。可是沒有一個兩全的辦法。最後在她父母的催促下她才同意辦理去美國的手續。
經過漫長而艱難的過程,從她的單位到他原工作的大學,從公安局到美國使館,她終於可以去美國了,那年,他們已分離五年,兒子六歲多,她已三十五歲。
待續...
閱讀本係列的其他相關內容
《追夢中的女人》- 求學之路(一)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70804/201708/22996.html
《追夢中的女人》- 求學之路(二)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70804/201708/24863.html
《追夢中的女人》- 重入職場(一)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70804/201708/25664.html
《追夢中的女人》- 重入職場(二)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70804/201708/26588.html
《追夢中的女人》- 孝道難行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70804/201708/27668.html
《追夢中的女人》- 感受美麗(一)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70804/201708/28758.html
《追夢中的女人》- 感受美麗(二)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70804/201708/30993.html
《追夢中的女人》- 愛情滋味(一)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70804/201708/30993.html
《追夢中的女人》- 愛情滋味(二)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70804/201708/32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