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周日把雛鷹交到警察手裏,就沒想過再見到這隻鷹。當周四上午發現雛鷹好像被放回來時(雛鷹最初發現在靠牆的枇杷樹上撲通撲通站不穩,估計放的人是把它放在我們家後院的牆上,它順著枇杷樹掙紮爬下來的),我從開始時的一點點疑惑,立馬變得喜出望外。發現時快10:30了,正準備開會,每天的例會,11點還有一個。等到第一個會議結束,離第二個會還有兩分鍾空隙,我衝到樓下尋找它的蹤影,隻見它已經站在熟悉的那根木頭上了。才四天,已經長大很多,老練很多,看見一隻飛蛾,居然想去追捕,翅膀張開著,躍躍欲試。
我趕緊從冰箱裏拿出牛肉,靠邊的地方硬硬地方切下幾片再切細,放在一個小小塑料蓋子上,然後放在地上。鷹沒有馬上意識到,不過後來還是看見了吃完了它。我又去切第二次,第三次。第三次的肉吃了兩口就不吃了,估計不餓了,但是爪子壓在肉上站了一會,沒有吃完溜達去了別處,這點肉過了一陣也知道回來吃完了它。
下午的時光,我時不時站在樓上窗戶邊眺望院子,見它爬上高高的椅背上站立很久。樓上看不到它時,我又拎著相機下樓,忙乎著。被某人看見了說我上班不專心,被一隻小動物牽著走。我回敬道,還不知道這樣的日子有幾日呢?
活在當下,是我從這次疫情中得出的結論。果不其然,這隻鷹與我隻續了一日之緣。
周四傍晚,我衝出去買雞肉,還想著或許鷹寶寶會在後院待幾天的。回到家,切細了,放在兩個塑料蓋子上,那時六點多了,見鷹木呆呆地,不吃也不動。直至天黑了,雞肉一動沒動,而那晚鷹寶寶從牆下麵的空處鑽到牆外的草叢中,在那裏過了一夜,第二天就離開了。
網友燕兒給我講了一個很感人的故事,鳥和養鳥人的故事,問我為什麽鷹寶寶會去了牆外,不安全的。其實那晚我猶豫過,要不要趕它進車庫? 但是想起那雙恐懼的眼睛,那因害怕人類張開嘴張開翅膀要自衛的舉動,我還是放棄了。雛鷹已經大很多了,還是順其自然,適者生存吧,不去幹預它。再說警察都放它回來,就說明它可以自己生存了。
雖說那晚沒有留它過夜,但心裏不免牽掛著它。周四晚上在院子裏四處尋找未果,我去了牆外找,發現它躲在草叢中。周五早上七點多又去看它,見它安然無恙在那裏,還抬頭看著我,那雙鷹眼黝黑黝黑的。再後來一直不見它回到院子中,待我再去找尋,它已無了蹤影。
恢複了平靜的小院好像一切依舊,唯有地上點點白糞在提醒著我雛鷹來過。周五晚上,我收拾起放在院中一整天一動都沒有動過的雞肉,知道鷹這下徹底離開了。望著手裏開始沾著螞蟻的肉,我幾分失落幾分欣喜--"長本事了,不稀罕這點雞肉了"。
我始終相信鷹寶寶是安全的,它去了更好的地方,或是已經開始會飛了,希望藍天上就此多了一隻鷹。如果是,有一天它還記得在這裏吃過肉,留過宿,會飛回來看一看嗎?可是,如果有那麽一天,我還會認出它來嗎?
It comes and goes, like everything in this world. Nothing is everlasting but the memory, which also fades with the time.
再貼幾張照片吧。後兩張是隔著玻璃窗/門拍的,圖一是攝於離別的黃昏,圖二是想喂它肉時,靠近它,它張開嘴,很警覺的樣子。下麵的鏈接是幾天前寫的一篇,第一次見到雛鷹的細節。還有一個鏈接是四年前在家門口拍到一隻鷹捉兔子的照片,以餉感興趣的讀者。
很喜歡妹妹文章裏的精華名言
It comes and goes, like everything in this world. Nothing is everlasting but the memory, which also fades with the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