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熊的家園

地兒冷,心兒熱; 沒有恐懼,不怕犯錯誤,滿滿的愛,嘛地界兒?北極熊的家啊!
個人資料
polebear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暗夜奔跑 及間歇跑訓練要領

(2024-06-04 19:48:06) 下一個

特別的日子跑個特別的距離。

跑步預熱

阿蔡教練:昨天大家有提到間歇訓練的話題,現在有空說說我的看法:

舒適圈的概念大家都聽過,適應(adaption)是訓練與進步的重要機製。任何進步都是從「適應」來的。原本不會、不習慣,但做久了/練久了不舒服的事(或速度)就慢慢被納進自己的舒適圈裏。適應就好比跨出舒適圈。

但問題是,不少人總是跨得太大步了,所以一開始很辛苦,進步之後還想立刻再進步,所以再繼續往前跨,又繼續痛苦…如此反覆不斷地去「適應痛苦」 ,這個過程會進步沒錯,但也很容易碰到瓶井,因為一直處在痛苦的狀態中,人的潛意識(打從心底)並不喜歡!沒有人會喜歡痛苦,這種內在衝突的狀態會限製技術知覺的開發,很多人的成績就是卡在這種內在的衝突中。

相信大家都有共同的體驗,就是身旁的人,一聽說「耐力」或「耐力運動」、「馬拉鬆」、「鐵人三項」,立即會聯想到什麽?很多人會想到的是辛苦、忍耐、意誌力、流很多汗、抽筋、鐵腿、撞牆、硬撐……等字眼。隻有少數人會提到喜歡、愉快、樂愛、享受、幸福、美妙、好玩。為什麽??

很重要的一點,跟訓練理論與方式有關。當我們太過強調最大攝氧量、耐乳酸、意誌力、吃苦是唯一的道路,讓這些念頭跟耐力訓練強力綁定在一起,久而久之,「耐力運動」就變成「忍耐痛苦的運動」。當我們談享受訓練時,很多時候變成口頭說說而已,每次訓練還是大都在痛苦中度過,或以痛苦作結。
 

並不是說最大攝氧量、耐乳酸、意誌力、忍耐和吃苦不重要,需要的是「平衡」,不能「隻有」痛苦、「隻有」體能,訓練也要有輕鬆的元素,要有力量和技巧。我們必須更全麵地看待耐力運動,更深刻地認識它,才會更喜歡它,也才能讓身邊的人更客觀的認識「耐力運動」與「耐力訓練」,才可能嚐試。
 

大家一般以為的「盡力」是跑到表情猙獰、齜牙裂嘴,盡終點前要剛好用盡全身的力氣才對得起自己和比賽。但每當我們看到亞奧運的跑者進終點時還能舉手致意、並沒有非常喘,而且還笑得出來,是不是就很想知道他/她們到底有沒有盡力?
 

結論是:他/她們盡力了,隻是那種盡力不隻是把體能催到底,而是「心→體能→力量→技術」之間能量通暢無阻地流動的一種狀態,隻要其中一環(一個箭頭)卡住了,肌肉和動作就會開始掙紮,痛苦會浮現,表現也會開始下降。所以痛苦與掙紮並非「盡力」的必要元素,反而是阻擋全力發揮的障礙。當然,速度愈慢愈容易順暢流動,速度愈快愈容易會卡住,而頂尖選手就是可以在高速下用這種方式盡力。
 

我們常會把「耐力」當作「忍耐力」,也就是比誰最能忍受痛苦、看誰忍比較久。但若調整一下視角,把「耐力」解釋成「持續力」,比得時誰能在同樣的速度下持續更久時,路徑就打開了,不隻有忍耐痛苦一條路,還有一條路是比誰最能在該速度下「放鬆」。例如三分速,菁英選手可以在騰空時放鬆,但沒有髖關節活動度腳掌拉不起來的人,一跑這麽快,腿一騰空就會很緊繃,根本放鬆不了,也來不及回來,所以會跑到很掙紮,自然無法用三分速跑太久。也就是說菁英選手可以在高速下,該用力時用力,該放鬆時放鬆,所以才能有持續力……用同樣的速度跑完半馬或全馬。

適應(adaption)是訓練與進步的重要機製,但我們該「適應痛苦」還是「適應輕鬆」?

 

建議是大部分的訓練應是「適應輕鬆」,從四分速進步到三分五十之後,三分半已經納入舒適圈的範圍了,此時應在舒適圈的外圍再多待一會,讓這種有點苦又有點舒服的狀態再多適應一會,把該速度所需的力量和技術知覺打穩後再往前走,進步的路會走得比較遠。

適應輕鬆的訓練並不容易。以間歇訓練來說,假如要跑八趟800,前兩趟跑得不錯,都跑得比上星期快(上星期都跑3分整附近,今天都快了十秒,跑到2分50 ,感覺卻差不多),所以第三趟就想跑更快,也真的跑更快,跑到2分45,狀況極好,但跑完很喘,接下來五趟為了想繼續看到2分50秒以內的數字,所以逼自己要盡力,也真的每趟都跑到2分40~45秒,但每次跑完都喘到快把肺都吐出來了,極為辛苦。這種就是「適應痛苦」的練法,雖然辛苦,但很快、很爽。 「快」除了指表上的速度很快所以會讓人很愉快之外,也是指訓練時間會比較短了。但另一種「適應輕鬆」的練法時間會拉得很長,因為要花時間磨……回到上麵的例子,今天前兩趟跑2分50秒,比上周快,但也比上周喘,要怎麽跑得跟上周一樣是在3分速附近但更輕鬆了,此時第二趟結速最好要調整一下,做個技術、讓心情平靜下來,休息足夠後短衝個10 ~20公尺抓一下跑感,等到狀態來了再跑第三趟,跑到2分55秒,而且比前兩趟和上周都輕鬆許多,你很滿意。接著就是要延續這種輕快跑到速度的狀態,讓後麵五趟都能做到,那就不能急,一趟一趟把好的狀態跑出來,中間的休息也要花時間去讓好的跑感沉澱下來。最後的訓練時間可能會是前一種一趟接一趟衝完的方式還要多出0.5~1小時,但哪種訓練品質比較好我們都知道。這種追求輕鬆的練法,一點也不輕鬆。

進步時或狀況好時,切勿貪進;若太急著跑更快或想進步更多,有時的確會有速效,但更可能提高受傷或碰到瓶井的機率。所以,進步應該慢一點比較好。這個觀念也跟「適應輕鬆」的練法一致:不跨大步,才能減少阻力,反而之後可以跑更快。這個原則說來容易,做起來很難,跑者要去掉對速追求的執著心,不然在練間歇時「還覺得很輕鬆、還能跑更快為什麽不跑呢?」對速度和進步的追求是人人都有的執著心,但在許多訓練現場,必須「忍」住,去掉貪進的心,「守」在規劃好的配速區間裏。
 

進步時或狀況好時,切勿貪進;若太急著跑更快或想進步更多,有時的確會有速效,但更可能提高受傷或碰到瓶井的機率。所以,進步應該慢一點比較好。這個觀念也跟「適應輕鬆」的練法一致:不跨大步,才能減少阻力,反而之後可以跑更快。這個原則說來容易,做起來很難,跑者要去掉對速追求的執著心,不然在練間歇時「還覺得很輕鬆、還能跑更快為什麽不跑呢?」對速度和進步的追求是人人都有的執著心,但在許多訓練現場,必須「忍」住,去掉貪進的心,「守」在規劃好的配速區間裏。

 

回到日常的間歇訓練,具體注意事項如下:
1. 跑前要充分熱身
2. 最好在操場或距離明確的地點進行,一來比較安全二來比較精準。跑前記下你這次間歇每趟要跑的距離是多少範圍之內;如果跑固定距離的間歇就記下自己要跑的時間,比如昨天Brenda 400米間歇,按配速算下來時間應該是跑在1分40秒到1分44秒之間。
3. 跑的時候不要看表,跑完一趟,看自己是不是跑在1分40秒到1分44秒之間。跑快了,那麽下一趟跑慢一點,跑慢了,下一趟就快一點

 

不求一定要跑到上限,第一趟隻要求跑在下限附近即可,訓練的原則是先用較慢的速度來觀察自己身體的反應,狀況好才能跑到上限。注意:不論當天狀況再好,絕不能超速,你的目標是比上周跑得更輕鬆,不是比上周跑得更快
 

跑的過程中請專注跑姿,上半身保持自然直立、感覺核心-臀部自然向前落下,腳步應該是輕快且有節奏的,專注在節奏上。
 

組間采取「全休」或「散步走」,緩和一下,喝一點水,深呼吸,好好準備下一趟。若時間快到了還在喘,可以先停表再多休息一分鍾,等身體都恢後過來了,想跑的心情較為濃厚後再跑下一趟,比較能跑出品質。休息時間長短不是此次間歇的重點,每次的速度都能跑出輕快感,有愈跑愈輕快與放鬆的感覺才是我們的目標。不用刻意縮短休息時間。
 

第一周的間歇,最後幾趟會較為辛苦(痛苦),需要動用意誌力撐下去,這也是在鍛煉心誌。越痛苦要越專注,維持腳步與呼吸節奏不紊亂。後麵幾周的痛苦感會逐漸退散。
 

我們的目標不是一直痛苦,而是一周比一周輕鬆,所以後麵幾周千萬別愈跑愈快,維持速度就好,這比想像中難,想跑更快時請要忍住,這是間歇訓練重點中的重點。 間歇訓練的目標:是在高速下學習愈來愈放鬆,所以不要因為適應了就愈跑愈快,維持同樣速度,體驗到更輕鬆的速度感才是我們進行間歇訓練的目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